温度专访 | 陈志军:温州大剧院如何走出国际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4-07-03 23:35 2

摘要:这几天,温州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志军格外忙碌。进入暑假,温州大剧院便马不停蹄启动“打开艺术之门”。同时,他们还要筹备温州大剧院运营15周年演出季的各项活动。

衣食住行外,总要有些地方可以仰望星光、妥帖本心。于市民而言,温州大剧院便是心之所往。

这几天,温州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志军格外忙碌。进入暑假,温州大剧院便马不停蹄启动“打开艺术之门”。同时,他们还要筹备温州大剧院运营15周年演出季的各项活动。

陈志军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是典型的草原汉子。2015年陈志军调到温州大剧院工作。2018年主持温州大剧院工作至今,他在这座城市已经扎根整10年。温州于他是第二故乡。

十余年来,温州大剧院上演大量爆款好剧。而演出仅仅是这个“ 戏剧航母 ” 版图上的方向之一,结合在地资源打通文旅任督二脉才是陈志军和团队2024 年要大展拳脚的新天地。近期,陈志军接受了温度记者专访。

一座剧院,城市文化“新”腔调

今晚,音乐木偶剧《嘻嘻...西游记》将在温州大剧院上演。由此开启了2024年暑期的“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活动。每个夏日,大剧院如约为小市民带来艺术的凉风。相较往年,今年“艺术之门”要带来17场演出,是历年之最。

自2010年首次开启后,“打开艺术之门”持续以艺术之光照亮童年,与家长一起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美育”的第一粒扣子。

陈志军在温州大剧院主持工作多年,经常能遇到年轻的父母带孩子来看演出,而那些年轻的父母就是在大剧院里看剧长大的。“让孩子们高频次地亲近舞台艺术,将艺术之光辐射到更多孩子的童年是剧院的初衷。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当下的观众,还有未来。”陈志军说。

温州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志军

多年来,大剧院一直在传承和发展中打造剧院惠民工程。除“打开艺术之门”,还有已正式注册为温州当地品牌的“艺路同行”、市民音乐会以及经典剧目展演等。并且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主题演出季推出。以2024年为例,就是温州大剧院15周年演出季。从6月底至今年底,12个项目共16场演出精彩纷呈。包括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上海越剧院的经典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现象级的舞剧作品《只此青绿》《平潭印象》;此外,还有天津人艺版话剧《日出》、保利城市岛屿音乐季“李慧珍演唱会”等不同形式的舞台精品。

15年来,温州大剧院始终秉持文化惠民的宗旨,在引进同一剧目相同演员阵容、演出质量和演出成本的前提下,演出门票定价大大低于北上广深及同等级别城市。80至280元的惠民低价票,再加上家庭套票、学生票等优惠举措,让普通观众也能毫无负担地走进剧场,切身感受阳春白雪。高贵不贵,为普通人打开艺术之门。

舞台精品是剧院安身立命之本。15年来,温州大剧院引进、组织各类高雅艺术演出近2250场,40余个国家上百个知名演出团体与世界顶级艺术家登台温州大剧院,180万观众走进温州大剧院观看演出……温州大剧院成了温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文化栖息地、雅俗共赏的艺术殿堂,一座城市的“新”强调。

观众给的底气,剧院走出国际范

2009年,温州大剧院在市府路上璀璨亮灯,温州大剧院的规格当时在浙江省内都是首屈一指。经过十余年的经营,2021年大剧院闭馆大修,8个月之后大剧院重启迈入2.0版本。看着更高规格的剧场,陈志军思量着什么样的定位,能更匹配市府路上这艘文化航母。

时间拨到今年五一期间,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在温州连演5场,创下温州演出史上成本最高、场次最多、周期最长的原版音乐剧演出纪录。这个演出也是当时温州城内最耀眼的文化活动之一。

《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是温州大剧院成立15年来首次引进的国际性音乐剧。 “观看家门口的世界顶尖音乐剧是市民与精品艺术亲密接触的契机。身为文化传播载体,我们有义务将高端文化引入市民生活。”陈志军也坦言这是他来温州大剧院工作以来压力最大的演出,观众是否会买单?演出效果是否能做到与国际同频?社会反响如何?

事实证明,曲高未必无知音,温州的观众接住了这部殿堂级的巨作,5场演出上座率达到79%。观众好评如潮,为剧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小红书上有个高赞的帖子:《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是温州观众素质最高的一次:很少有人提前退场、小观众吵闹声小了、没有人打呼噜、没有人看手机……

作为这个项目的总策划人,对于这部剧的完美谢幕,陈志军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观众给了我们底气,是时候引进更多‘国际范’的大剧了。”

按照陈志军的规划,“国际范”是今年大剧院的主题。以《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为起点,未来剧院的上空会一直闪耀国际星光。”享誉国内外的现象级舞剧《只此青绿》也将来温州连演三场。目前该剧售票效果极佳。

再说回这次重要的“大修”。修成之后的大剧院,不仅舞台更靓、设备更精、音响更为出色均匀,但更重要的,是给大剧院带来新的理念,开放了更多空间给观众。

至于2.0大剧院的效果如何,艺术家们最有发言权,“《剧院魅影续作》的演员本来还担心音响效果,演出后直夸剧院的音响相当高级。方锦龙赞我们的音响、灯光设备跟他配合度最高。”陈志军有点小傲娇地说,“要知道大剧院是按照金色大厅、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春晚舞台的规格打造的。”

“追剧”成新风尚 是城市活力的具象

当“追剧”成文旅新风尚,人们在一个又一个剧场间来回追剧,这是一个城市活力和文明的另外一个具象。

从2023年开始,温州陆续开出多家小剧场。今年年初,鹿城区小剧场联盟成立,12家小剧场成为首批成员。陈志军坚定认为,剧院、小剧场增多,是一种文化吸引力的具象,是城市发展软实力的表现。

陈志军在来温州之前,曾先后在保利剧院院线北京和重庆、大连、宁波等大城市从事过剧院运营管理工作。陈志军说大部分城市都有多家剧院,百花齐放、门类众多。“剧院不是电影院,不会同时上映一个作品。剧院间是彼此成就,彼此培养观众的关系。有了这样百花齐放的演艺空间,温州文化演出市场才会走得更远,观众才会更有品位。”

当然,温州大剧院也深知戏剧市场有年轻人参与才会更活跃、更长久,小剧场同样是大剧院的必争之地。进入七月,温州大剧院也将进入小剧场话剧演出季,要用6种不同类型的话剧,缔造属于所有话剧爱好者的艺术大梦。

除了抢占年轻人的戏剧市场外,今年陈志军还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温籍艺术家回归项目,让属于这个城市的文化因子因剧场的舞台而更璀璨。目前参与回归的演艺明星包括温籍歌手李慧珍、舞剧《深AI你》演员魏伸洲、音乐剧《南孔》主演夏振凯、以及新戏从温州来邀请嘉宾白雪、陶慧敏等文艺名家都将在家乡的舞台上再次唱响。

拓出文旅新路径,助推文化强城

每一次成功演出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位温州大剧院掌门人的探索和把握。

在温州生活工作十年,在陈志军眼里,温州一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去年,“戏从温州来”文化品牌走进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作为项目的执行方之一,陈志军深切感受到温州人的团结和对文化的热衷,也引发了他对文旅融合的新思考。他探索以剧院为基点,持续助推文旅繁荣发展。

当《剧院魅影续作》来到温州,陈志军和他团队还组织推动了5县(市、区)联动“观世界好剧、吃温州美味、游千年塘河”等活动,用大巴车包车的方式将数百名县城的观众接到剧院,让各地的观众都能体会到高雅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真正落地。

同时,陈志军还组织《剧院魅影续作》的演员前往百丈漈打卡,参加了一场文旅融合活动。名团名角的效应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这些都是很成功的尝试,擦亮了地域文化名片。为未来以剧院为圆心,构建文旅融合新场景提供了样本。”

陈志军认为,通过延伸演艺产业链、催生全新消费场景、促进文旅融合等方式,以剧院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正推动着演出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这种新型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戏剧生,万物长”,一方舞台,浓缩万千精彩。与剧院一路走来,陈志军感慨颇深。他说,城市剧院是城市美好生活建设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引导更多人以艺术的眼光欣赏美、创造美,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出文旅融合新路径,助推文化强城。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