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一口359岁的古井复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1 07:09 3

摘要:随着红绸揭开、清泉复涌,庆云县大店村沉寂20年的古井重新焕发生机。4月26日,德州市庆云县前大店村,记者见到了此次捐款修缮古井的发起人郭天西和村民们,同时也看见了这口承载359年岁月沧桑的老井。

随着红绸揭开、清泉复涌,庆云县大店村沉寂20年的古井重新焕发生机。4月26日,德州市庆云县前大店村,记者见到了此次捐款修缮古井的发起人郭天西和村民们,同时也看见了这口承载359年岁月沧桑的老井。

“生命源泉”与“社交中心”

这口古井曾是大店村当之无愧的“生命源泉”与“社交中心”。正如杜牧所说:“古者井田,九顷八家,环而居之,一夫食一顷,中一顷树蔬凿井,而八家共汲之。”古往今来,自然村落往往以水井为中心散聚,村落的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2005年前,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晨雾,大店村的村民们便已挑起扁担,陆陆续续走向古井。井边,水桶与井绳碰撞的声响伴随着村民们相互问候的话语。

“在我小时候排队挑水的间隙,大家围聚在一起,聊聊地里庄稼的长势,分享家长里短的趣事,古井边慢慢成为村里的‘信息集散地’。”修缮古井发起人郭天西说,同饮一井水,让村民们的心紧紧相连,在互帮互助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善良淳朴的大店人。

在古井附近,曾有一处热闹非凡的短工市场。最多的时候,这里聚集着上千人。来自方圆百里的人们在此等待雇主,渴了,就到古井边提一罐清凉甘甜的井水。无论来自何方,古井都敞开怀抱,免费供人取用,从不排外。久而久之,这口古井声名远扬。

这座古城是大店村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然而,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2005年,随着自来水陆续接入各家各户,它从村民生活的“必需品”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弃井”。

不忍古井被“遗忘”

一口质朴的古井,像眼睛一样,看着当时人的种种变迁,也记住了那一桶桶乡愁。在不知不觉间,古井成了文化传播和赓续的最佳处所。“这口井养育了大店村几十代人,不能就这么被遗忘。”郭天西说,修井不仅是为了保留这份珍贵的记忆,更是希望将它传承下去,让后人铭记先辈们的生活与情感。

今年年初,郭天西再次掀开这眼古井,发现一个神奇之处——古井靠近村内的一个湾,井水的水平面竟比湾里的水面高出3米,这一现象也令郭天西认为这座古井“忠于职守,奉献无倦”,这么多年过去,依然为“淡忘”它的村民们提供水源,更坚定了他想要修缮古井的初心。

郭天西与村书记等人商量后,将此想法发布在大店村微信群,立刻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热烈响应。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连郭天西的外地朋友得知后也为古井捐了款。短短3天时间,就筹集到了5万元善款。

今年1月19日,古井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参与修井的都是大店村内的村民,他们义务劳动,不计报酬。在前后大店村党支部书记赵旭州、任保正,前后大店村委会委员赵昌州、赵九江的组织下,村民们齐心协力,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了修缮工作。

终于在4月16日,迎来了这个对于大店村来说意义非凡的日子——古井重启之日。“每次来修井,就像是又回到了以前挑水的日子,那些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现在井修好了真是又激动又开心!”参与修井的村民王春林感慨地说。

古井成为“新地标”

从康熙初年的晨光熹微到如今新时代的春日暖阳,这口重启的古井,在村民自发修缮后再度成为凝聚乡情的文化地标。

“2024 年春节,郭天西找到我们,提出修缮古井的想法,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在村里的微信群发布了消息,没想到村民们这么积极。现在古井重新启用,全村人都特别高兴。”后大店村党支部书记任保正说道。

“可以用于浇地种花等,煮熟了喝也没问题,而且井水煮粥蒸饭更香一些呢!”正在打水的村民说道。记者还看到为防止意外发生,古井周边已经被加上了围栏,并且记录着出钱出力的村民们姓名和介绍古井的碑也留在了旁边“陪伴”着古井,也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更好地了解这座百年古井。

如今,重新焕发生机的古井,不仅是大店村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凝聚村民情感的纽带。它承载着过去的温暖记忆,也将在新时代续写新的故事,继续陪伴大店村的村民们。

任保证表示,这口古井对村庄意义重大,接下来打算定期检查古井的状况,看看井壁有没有损坏、水质有没有变化。同时,也会在村里加强宣传,让大家都有保护古井的意识,将古井打造成这里的“新地标”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来源:大咖旅行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