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降温?萧敬腾体育馆也打折,林俊杰、周深的实绩给出了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07:37 2

摘要:记得十年前在台北小巨蛋门口,黄牛举着"雨神"的灯牌满场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最近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演唱会降温了?朋友圈里突然刷到萧敬腾演唱会在大麦平台的首发数据:除了最低档价位,其他票区全挂着"

可售"标签。

我盯着手机愣了三秒,这场景像极了超市货架上被挑剩下的临期食品。

记得十年前在台北小巨蛋门口,黄牛举着"雨神"的灯牌满场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萧敬腾的演唱会门票可是要提前三个月找代拍,现在连官方平台都卖不完?我特意翻出他去年在杭州体育馆的售票记录,上座率居然还不到七成,这可是能容纳八千人的中型场馆啊!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2007年《王妃》横扫各大音乐榜时,萧敬腾可是能跟周杰伦掰手腕的顶流。

现在打开音乐APP,他的新歌评论区冷清得能听见回声。

上个月他在抖音直播唱歌,在线人数还没破万,倒是有条弹幕扎心了:"雨神,你的晴天是不是来得太久了?"

不过市场从来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

上周末陪闺蜜去抢林俊杰厦门站的票,亲眼见识了什么叫"抢票如春运"。

大麦网刚开放售票那刻,整个页面直接卡成PPT。

闺蜜举着三台手机疯狂刷新,最后红着眼眶跟我说:"黄牛票都翻三倍了!"这场景跟春运抢火车票有得一拼。

更夸张的是周深的演唱会经济。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透明",去年首场万人体育场直接爆冷。

记得预售那天,朋友圈都在刷"他撑得起吗",结果开票五分钟售罄。

现在二级市场上,1280的内场票被炒到3680,比某些天王天后还夸张。

上次路过票务公司,听见工作人员嘀咕:"现在周深的票比茅台还硬通。

"

数据不会说谎。

我扒了最近三年的演出市场报告,发现头部5%的歌手吃掉了85%的票房蛋糕。

这就好比火锅店里的毛肚,永远是那几片最抢手。

上个月去北京工体看某老牌歌手的演唱会,三层看台空得能踢足球,但同个场地下周的周杰伦场次,连应急通道的位置都卖光了。

对于非顶流歌手来说,现在开演唱会就像开盲盒。

前阵子某选秀冠军的巡演,预售只卖出三成,临开场前三天疯狂打折。

最离谱的是内场票从1880直降到599,比海鲜市场的帝王蟹降价还刺激。

粉丝群里都在哀嚎:"我原价买的票还没捂热乎呢!"

其实换个思路天地宽。

上周在草莓音乐节看到萧敬腾,他穿着铆钉皮衣连唱五首代表作,台下尖叫的分贝比他在自己演唱会还高。

音乐节制片人老王跟我说:"现在请中生代歌手最划算,打包价不到个人演唱会成本的三分之一,观众还买账。

"这话不假,上个月在迷笛看到某过气摇滚主唱,唱到第三首歌就引发了万人合唱。

说到赚钱门道,音乐节真是性价比之王。

不需要三个小时的体力支撑,不用记几十首歌的走位,甚至不用带全套乐队——放伴奏带都能嗨翻全场。

某位常年混音乐节的选秀歌手私下透露:"跑三场音乐节能顶一场个人演唱会收入,还不用操心票务。

"这买卖听着就划算。

行业内部的朋友给我算过一笔账:开万人演唱会,场地租金+安保+舞美至少要烧掉800万,而音乐节单个歌手的出场费通常不超过80万。

更关键的是风险系数,去年某二线歌手连开五场体育馆亏损千万的案例,现在还被圈内当反面教材。

观众的选择也在悄然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花500块在音乐节看十个歌手,而不是花2000块看一个人唱三小时。

上周在商场随机采访,00后小情侣直言:"除非是周深那种神仙现场,否则我们宁愿把钱拆开用在不同的娱乐项目上。

"

说到底,演唱会市场就像个大型筛子。

能留下的要么是林俊杰这种二十年长红的"常青树",要么是周深这种新生代"现象级"。

中间层的歌手们与其硬撑场面,不如学学萧敬腾及时转型。

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才是真本事。

下次再有人说演唱会市场凉了,建议他去看看周杰伦的售票现场。

上周亲眼目睹黄牛群里喊出"内场前三排8.8万"的天价,这哪是降温,分明是冰火两重天。

市场永远在淘汰,但永远给真正的王者留着最热的聚光灯。

来源:率真蛋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