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霍邱“飞碟”事件真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17:22 2

摘要:清代画家吴有如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的《赤焰腾空》,绘有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夫子庙朱雀桥头,仰望空中的一团火球。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关于UFO(不明飞行物)的画作,成为今人研究UFO的珍贵历史资料。

“道甯解霍”专栏

“飞碟”,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儿,常让联想到浩瀚的宇宙、神秘的来客、未知的人生。

清代画家吴有如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的《赤焰腾空》,绘有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夫子庙朱雀桥头,仰望空中的一团火球。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关于UFO(不明飞行物)的画作,成为今人研究UFO的珍贵历史资料。

要说飞碟和霍邱有啥关系,老百姓估计会大笑三声,因为这个话题,或许还不如醋碟子重要。

在同样浩瀚的古代史料中,还真有一则霍邱“飞碟”的记载。当然,这个“飞碟”是打引号的,大霍邱历来低调内敛不张扬,一般不太会引起外星人的关注,然而真实情况可能比“飞碟”更接地气,因为霍邱上空飞来的,是一口沉甸甸的——大锅。

1、锅从天降

注意,不是“祸从天降”,是锅。

这个充满奇幻的历史事件记载于清代孙承泽撰写的《山书》卷六中,该文以《霍丘锅异》为标题,内容如下:

巡按御史饶京报,颍川道申为宪,详称霍丘县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该县忽有一锅飞来,上载木甑二口,从东北飞至县治,廻还再三,遂至于市民陆和家而落。事出怪异,相应奏闻。

稍作翻译:时任巡按御史的饶京进奏,据颍州道的申为宪(详下文)称,十二月二十九日,霍邱县上空飞来一口锅,锅里有俩木甑(古代蒸食用具,见文中插图)。这套奇异的“天外来客”组合从县城东北方向飞向县衙,盘旋回还,降落于居民陆和家中。由于事件离奇,故而进奏皇帝。

“霍邱飞锅”行径示意图

不难看出,明代“霍邱飞碟”,实际是口“飞锅”。这锅足够大,锅里能摆下两口木甑,年底忽然飞来,不偏不倚飞到县衙上空,想必是要向知县大人强调“民以食为天”,或者“蒸出来的食物更营养更健康”之类,而后就去了陆和家,与民同乐了。

2、志怪小说?

看完这些,读者朋友们估计会说:不靠谱!一定是不靠谱的古书胡编乱造的。

其实不然。

该书作者孙承泽,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等。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明亡,先降李自成,后降清,历任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入《贰臣传》。他的这部《山书》收录了一些重要的奏疏诏谕和召对录,保存了许多原始材料。

孙承泽撰《山书》(清钞本)中 “霍丘锅异”事件之记载

“霍丘锅异”是作为大臣奏疏收录的,其前一篇为《止遣官催徵》,记载给事中范淑泰上疏,建议朝廷停止派员催征税赋;后一篇为《织染户税大害》,记载南道御史左佩弦上疏,将织染局对商户征收的沉重赋税比作“南中第一苛政”。由是可见,《霍丘锅异》篇的收录,其初衷并非志怪或玄幻小说,而是一则扎扎实实的奏议史料。

3、向谁进奏?

如前所述,身为“贰臣”,孙承泽先后服侍过明、大顺、清三朝主子,那么《山书》记载的“霍丘锅异”,其中提到的饶京究竟是向哪位帝王进奏的呢?

在《明会要》卷五十五中,有“崇祯三年,御史饶京”对朝廷铸钱问题的奏议。在《国榷》卷九十中,有“(崇祯元年)乙卯,御史饶京劾□□□□张维枢”的记载,可见饶京担任御史当在崇祯初年。

汉代陶甑底座(道甯藏)

再看申为宪。《山书》中仅在其姓名前贯以“颍州道”,从文中看,首先发现和申报“霍邱锅异”的是他,这位同志究竟何许人也?何时人也?

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三载:“崇祯:胡沾恩、吕道昌、申为宪、谢肇元、袁楷、李一鳌、张如蕙,以上颍州兵备道”。“兵备道”全称为整饬兵备道,属于明朝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

从《江南通志》的记载来看,申为宪担任颍州兵备道是在崇祯年间,时间上与饶京担任御史吻合,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霍丘锅异”的奏议,的的确确是呈献给崇祯皇帝的。

换句话说,霍丘县离奇的“锅异事件”,崇祯帝想必有所耳闻。

4、霍邱还是霍山?

古代文献中,常将“霍丘”“霍山”混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此前曾作《霍邱县志遗漏一位明代知县,是我的祖上》一文,其中知县杨士杰的任职,就有霍丘、霍山两说。

同样,“天外来锅”也出现了两地混淆的情况。

据清代谈迁所撰《国榷》卷九十二载:

(崇祯五年十二月)壬辰,有饭釜载木甑飞霍山县前市民陆和家。

这则史料可与前举之《山书》互参,两者记载事件发生的时间都在十二月,《国榷》明确说是崇祯五年(1632),结合前文的分析,这个纪年应该是准确的。

汉代陶甑底座俯视图(道甯藏)

唯一的区别在于,《国榷》说“饭釜”飞到了霍山,而非霍邱。

这怎么行?不是抢咱霍邱的饭锅吗?

别的锅不能背,这个“天外飞锅”咱大霍邱必须背。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回到《山书》,“锅异”事件的首位“记者”是颍州道的申为宪。

铁锅与木甑(网络图片)

据同治《霍邱县志》卷一记载,霍邱在明代属寿州,通隶凤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直隶颍州。明代的凤阳府辖域广泛,领州五、县十三,其中颍州也属于凤阳府的辖域范畴,也就是说,明代的霍邱和颍州,虽无直接的领属关系,但统属凤阳府,“锅异”事件在州域内传播并上报,是正常现象。

再看霍山,据《明史》卷四十记载,其在明代属于庐州府管辖,庐州府领州二、县六,霍山属其辖县。清初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改属六安直隶州。

也就是说,无论明代还是清代,霍山和颍州都没有直接的领属或统属关系,因此,颍州兵备道的申为宪所采集的“飞锅”新闻,其发生地定为霍丘,与霍山无关。

5、云中谁寄“铁锅”来?

至此,“霍邱锅异”事件的始末,算是说清楚了。

不过一个终极问题仍摆在眼前:“飞锅”这事靠谱吗?

笔者曾就此请教过气象专家,讨论下来结论大致如下:

首先,就事件本身来说,不至于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进而撒下弥天大谎,要知道,这事可是由各级官员层层上报,直呈龙庭的,时间、地点、见证人(县民陆和)俱存,欺君之罪万万担不起。

其次,通常来说,“天外飞锅”缺乏现实可能性,但不排除一种情况:尘卷风或龙卷风。前者属于小型旋风,时间短,破坏力小;后者则是破坏力较强的自然灾害,常伴有冰雹出现。


从霍邱气象资料史来看,县域内龙卷风屡见不鲜,其中破坏性龙卷风时有发生,比如2007年7月30日,曹庙乡、城西湖乡等7个乡镇的58个村先后两次遭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乡民生产生活设施受损严重。

新华社对霍邱龙卷风的报道

从“霍丘锅异”的实际情况看,描述的重点在“飞锅”,缺乏对当时天气情况的记载,因此很难做出判断,不过基本可以排除龙卷风的可能,因为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会在当地县志的《灾异》篇中有所体现。

再次,因尘卷风带来的百姓生活用品(锅、甑)的搬运腾挪倒是有一定可能,但气象专业亦云:无论尘卷风还是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霍丘锅异”发生在腊月,在时间上与天气条件不吻合,故而仅可作为猜测。

当然,也有某君云:哪有那么复杂?不过是大明朝年底炊具电商做活动,买铁锅赠蒸锅,全国包邮,用“无人化精准物流”给买家陆和发的快递而已……

来源:山区阿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