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珊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成员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始于2003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通过志愿服务助力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重庆是全国最早实施西部计划的省份之一,22年来,累计招募4万余名志愿者赴全市41个区县。
“新青年建功新重庆”
青春名片
漆珊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成员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始于2003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通过志愿服务助力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重庆是全国最早实施西部计划的省份之一,22年来,累计招募4万余名志愿者赴全市41个区县。
4月28日,南川区鸣玉镇,老街咖啡馆客人来来往往。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珊妹,一杯美式,加冰啊!”
“老板,我们专程从渝北过来打卡,你这里好有特色哦。”
4月28日午后,南川区鸣玉镇上,百年黄葛树随风摇曳,青石板路被晒得发亮。转角处,老街咖啡馆人声鼎沸——网红博主对着木窗外的靖安桥按下快门,隔壁餐馆的冯孃孃捧着冰美式咖啡感叹:“醒脑壳,带劲!”吧台边的巨大玻璃窗倒映出“95后”漆珊调配咖啡的身影。
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鸣玉的第三年,古色古香的小镇飘起了咖啡香。
从“卖米姑娘”到“云田掌柜”
2022年6月6日,是个让漆珊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漆珊拖着行李箱,来到鸣玉镇。当时,她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从“卖大米”开始。
彼时,鸣玉镇积压着40吨稻谷,村民蹲在路边用麻袋装米,见到路人就吆喝:“自家种的,便宜卖咯。”
“鸣玉稻香米,稻鱼综合种养,品质上乘,价格也公道,怎么会卖不出去?”漆珊立马展开了调研。
还是那个老大难问题:宣传营销没新意,销售渠道不多不广。
“要让鸣玉稻米‘出圈’!”这个在大学就通过拍摄探店视频经营小红书的博主,发挥专长,在稻田旁架起三脚架,把直播间搬到田坎上。
镜头前,她踩进泥塘捉稻花鱼,捧着新碾的米粒讲述“鸣玉稻米”的故事。就这样,鸣玉稻米渐渐打开了销路。
但漆珊并不满足。她想到了“云认养”模式——将稻田搬上云端。
2023年,漆珊拉着南川移动公司的技术员钻进镇政府,三个月后“我在沟沟有块田”线上认养小程序上线。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来自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客户认养稻田。上线第一天,6000多平方米的稻田被“云认养”。
种植大户任廷焱至今记得那个清晨——刚插完秧苗,漆珊欢快的声音就传来:“任叔叔,有人在网上认养了你的稻田,今年的销路你不愁了!”
如今,通过线上认养,鸣玉镇60%稻田实现“未收先售”。
拿铁与油辣子在小镇交融
来到鸣玉,漆珊如鱼得水,很快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工作有声有色。唯一不适应的是没地方喝咖啡。
“我才来鸣玉时,这里连个好点的餐馆都没有,更别说咖啡馆了。”在鸣玉待的时间越长,漆珊越觉得,对一些年轻干部、返乡创业的青年、镇上中小学教师来说,咖啡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刚需”。
漆珊心想,镇上连咖啡馆都没有,怎么留得住年轻人?
一次,刚进入镇政府工作的“00后”江闻谊在办公室抱怨:“要是附近有个咖啡馆就好了。”想开一间咖啡馆的种子,就这样在漆珊心中萌芽。
转机是今年1月5日,渝湘高速复线鸣玉下道口正式投用,鸣玉镇成了一个集散地。
1月8日,漆珊租下废弃的农房当做咖啡馆的门面;
1月10日进场装修,刷漆、安装护墙板、安放家具;
1月22日,趁着鸣玉镇举行“村晚”的契机,她的老街咖啡开门营业,第一天就卖了50多杯。
不仅如此,在咖啡馆旁边,漆珊还配套开了一间“老街餐馆”。“填饱肚子加休闲娱乐,我提供一条龙服务。”漆珊笑着说。
鸣玉镇每逢双数日赶场。每到赶场天,小镇显得尤为闹热,尤其是漆珊的咖啡馆和餐馆更是成为新晋的打卡地。
拿铁和油辣子的香味交融,为这个小镇带来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被这片土地“反向招募”
“五一”假期,鸣玉镇人气火爆。
在稻田研学基地,漆珊正给30多个孩子演示古法碾米。木槌撞击石臼的咚咚声里,农家乐老板娘李红笑着数钱:“今天又接了五桌预订,得杀两只土鸡备着。”
三年前,全镇没有一家农家乐,如今五家农家乐周末基本全满。
农家乐添了WiFi和充电插座,游客边喝茶边看视频,网上冲浪无限制;研学中心除了稻田摸鱼等项目,还新开了非遗扎染课程……村子的改变有目共睹,而村民的改变也显而易见。
今年20岁的小林原本打算过完春节就外出打工。但是“老街咖啡馆”的一则招聘启事,硬是让她留了下来。
“能在镇上当个咖啡师,我以前真没想过。”小林说,看到招聘启事那一刻,她就决定不走了,“家乡一样能挣钱。”
如今,小林能做10多种口味的咖啡和奶茶,闲暇时还看视频自学,研究新口味。
咖啡馆“养活”的不仅有小林,还有镇上跑“摩的”的师傅。
“我把镇上‘摩的’发动起来,送咖啡、当外卖员。”漆珊说,渝湘高速复线通车后,鸣玉镇可以辐射周边四五个乡镇,咖啡馆和餐馆都实现了“开门红”,漆珊打算再接再厉,打造一个以桥为主题的特色民宿,为鸣玉镇引入更多新业态。
今年是漆珊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三年服务期的最后一年。
“服务期满会不会离开?”鸣玉镇很多人问漆珊。她都笑着望向一个地方——那里将诞生镇上首家特色民宿,露台正对1858年修建的市级文物靖安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杨柳依依。
“现在,我被这片土地‘反向招募’了。”这个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续写与鸣玉镇的下一个三年之约。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