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具有高效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因其能特异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已成为新近肿瘤治疗研究的方向。溶瘤病毒的探索始于19世纪末,期间陆续有关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病情缓解或痊愈的报道,由此诞生了溶瘤病毒的相关概念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具有高效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因其能特异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已成为新近肿瘤治疗研究的方向。溶瘤病毒的探索始于19世纪末,期间陆续有关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病情缓解或痊愈的报道,由此诞生了溶瘤病毒的相关概念。早期研究表明,溶瘤病毒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提高肿瘤中PD-L1的水平,使免疫疗法对癌症更有效。本期,我们将为大家汇总近期国内溶瘤病毒相关研究进展,以供大家参考;
【1】Cell子刊:刘福囝/聂广军/程科满团队开发可静脉注射的溶瘤病毒,增强癌症放疗效果
2025-04-16报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福囝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研究员、程科满副研究员等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an intravenously injectable oncolytic virus for augmenting radi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溶瘤腺病毒的多功能修饰的溶瘤病毒制剂——AD@PSSP,具有改善的递送、感染性、免疫反应和放疗效果。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将多功能聚乙烯亚胺-硒-硒-聚乙二醇(PEI-Se-Se-PEG,简称PSSP)整合到溶瘤腺病毒(AD)表面,开发了一种用于增强放疗的定制溶瘤病毒——AD@PSSP,以改善溶瘤病毒的递送、感染性、免疫反应和放疗效果。
AD@PSSP 中的成分已被证明对人体应用是安全的,AD@PSSP 的制备过程简单且高度可重复。这种可静脉注射的定制溶瘤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放疗效果。
【2】中国团队溶瘤病毒疗法再登顶刊: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Nature论文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生机
2025-03-22报道,最近,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为难治性肝细胞癌困境带来“破冰”曙光——新型溶瘤病毒 VG161 首次在人体试验中展现惊人潜力。 该研究以Oncolytic virus VG161 in refracto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为题,于 2025 年 3 月 19 日发表于 Nature 期刊,论文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 该研究首次通过多中心 1 期临床试验评估了溶瘤病毒 VG161 在难治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疗效。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VG161 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和使之前对系统性治疗耐药的肿瘤重新增敏,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该研究还发现,之前对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的患者,VG161 治疗的疗效增强。此外,该研究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开发了一个疗效预测模型,该模型成功识别了可能从 VG161 获益的患者,并预测了总生存期延长。这些发现将 VG161 定位为难治性肝细胞癌的有前景的三线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填补了难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空白,为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该研究 77% 的入组患者为乙肝相关肝癌,而这是我国主要的肝癌患者类型,且该研究显示,抗乙肝病毒药物并不影响 VG161 的疗效。
【3】cell:开发了一种静脉注射的新型溶瘤病毒疗法
2025 年 1 月 17 日报道,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石玮教授、张坤教授和钟莉娉教授等人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Hyperacute rejection-engineered oncolytic virus for interventional clinical trial in refractory cancer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静脉注射的新型溶瘤病毒疗法——携带猪 α1,3GT 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GT),静脉注射后,这种病毒能够将肿瘤伪装的“看起来”像猪器官,引发超急性排斥反应,诱骗免疫系统攻击这些肿瘤,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甚至完全清除肿瘤。 在 20 名完成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转移性癌症患者中,疾病控制率(DCR)达到 90%,其中 1 例完全缓解(CR),6 例部分缓解(PR),11 例病情稳定(SD)。
【4】Nature Cancer:叶海峰团队开发光控溶瘤细菌,用于癌症精准治疗
2025-03-20报道,2025 年 3 月 17 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前沿基地、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海峰、管宁子团队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外科中心主任蔡丰丰团队合作(乔龙亮、牛灵雪、王智浩为共同第一作者),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ncer 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ed bacteria for near-infrared light-inducible expression of cancer therapeutic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能够响应近红外光的新型光遗传学工具——NETMAP系统,并将其上载到减毒沙门氏菌中,成功实现了对多种不同免疫原性肿瘤的光控治疗。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近红外光介导的治疗平台,实现了对溶瘤细菌的光控,具有可定制的输出和精确的剂量控制。这种创新的治疗方式,为癌症治疗装上了一套智能导航系统,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新希望,也指引着医学迈向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未来。
来源:酒酿糍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