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异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4 21:47 2

摘要: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美?”你或许会语塞,但你一定很熟悉美的体验,一件逸兴遄飞的书法、一首直击心灵的音乐、一幅赏心悦目的美景、或是一段心有灵犀的文字。总之美是一种唤醒人愉悦和激动的体验,人们在欣赏美的瞬间体会到自由与超越。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美?”你或许会语塞,但你一定很熟悉美的体验,一件逸兴遄飞的书法、一首直击心灵的音乐、一幅赏心悦目的美景、或是一段心有灵犀的文字。总之美是一种唤醒人愉悦和激动的体验,人们在欣赏美的瞬间体会到自由与超越。

但现在,谁能意识到美正在成为宗教,我们正在皈依于它、献身于它。它成了现代人最根本的自然法。

“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应该是得体的、精致的、无可挑剔的。我应该在每次出门前精心地化好妆,以靓丽或帅气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我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以保证匀称或健美的身材,我应该研究穿搭,保持衣品,这样才不会贻笑大方,我还应该想尽办法保持年轻,以免遭到年轻人的鄙视……

这里全是“我应该”,而没有“我想”。这还不累吗?

宗教最可恶的一点是,它会在制造偶像之前先制造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一般是人自身的污点,基督教为了让人相信上帝,它先告诉你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佛教为了让你修得正果,它先告诉你你被物欲所蔽,错看了这个世界。因为你在道德上和认识上是有缺陷的、是不干净的,所以你必须寄托于上帝或佛陀,才能洗净罪恶和无知,获得真正的幸福。

以前,美只是一种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可遇不可求的理想情况。既然这样,我们作为普通人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相貌而焦虑,就像我们不可能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太冷而埋怨太阳。

但是美的宗教却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相信,只要愿意,美是一个人人皆可到达的状态,一个人有义务向别人展示最好的自己。反之,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形象,邋里邋遢,那不仅是他卫生习惯不好,而且说明他不重视所从事的工作或所参加的活动,甚至于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对社会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

一个关于形象的问题就这样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成为罪责,被放在人类的肩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审美要求的胁迫下装扮自己,那些不拘小节的人也会越来越频繁地被打量、被质疑、被责怪。最终必然或迟或早、或深或浅地发生转变。

宗教不都是这样?先让你看到自己的不堪,然后产生自我否定,因为一个人只有否定了自我,才会渴望获得拯救。于是信仰在这个时候及时出现,给你希望。

宗教看上去给了我们拯救的希望,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就是它剥夺了我们的天然的希望。它把本来不归人性负责的问题归咎于任性,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应该对一切负责。人类头上的苦难已经很沉重了,但宗教还要变本加厉地让我们不仅要承受苦难,还要承受错误归因的自责。美的宗教就是如此。

既然丑是罪恶,那么美就是信仰了。

美的宗教先责怪了你,告诉你需要对自己的丑陋和邋遢负责,但很快它就会像一个慈父一般原谅你、鼓励你,告诉你只要按照社会审美标准来,你就可以获得美丽,获得社会的认可。

如果说美是宗教,那么广告则是它的教义。宗教通过广告实现其传播与渗透。

商场电子屏幕上、海报上、视频开头、购物APP,到处都充斥着广告,每一则广告的主题几乎都是一样的:人的自然状态是不成熟的,它充满了缺陷,完美是可以制造的,而且成本很低,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就会在社会中丢丑,遭到嫌弃和排挤。

广告早在中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它是商品经济中引导商品流动的重要凭借,之前的广告无非是对商品功能的介绍和保证,其目的无非是引发人们对此商品的兴趣和了解。而现代广告的内容早已不是这些了,它更像是一种形而上的劝诫或引诱。它呈现的更多的不是要兜售的商品,而是使用的场景。

广告场景用其中的每个细节暗示你,商品带给你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便捷,而是社会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广告洗衣液、珠宝还是汽车,广告场景中无一例外都是精致的、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一种被大众审美高度认可的生活。宽广的房间、熠熠生辉的电器和家具、整洁的服装、满脸的笑容——这是多少普通百姓梦寐以求的“品质生活”啊。然后你需要购买的商品出现了,这个让人羡慕的家庭正在使用着它,那么反过来,如果你购买了它,你就和那个向往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这就是现代广告的诡计,它通过引诱-许诺的方式来实现兜售,它兜售的并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一种遐想。一种对“标准”生活水平的遐想,广告中靓丽的主人公、富足精致的物质无一不在漫不经心地暗示,这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典型的生活场景。这种暗示让你不禁环顾四周后自惭形秽——你生活在一个狭小的房间中,房间里堆满了杂物,你正在为生活和工作焦头烂额,总之你的生活充满了瑕疵和缺陷。你不会去想这个广告有问题——有谁会对一则广告较真呢?况且广告并没有说什么啊!你没有达到这种生活水平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立刻马上去买广告中的商品,不是因为它有多实用,而是因为他能够消除你当下的自责和焦虑!

如果没有广告,你会发现现代社会的生产-消费有多么荒诞!那些大同小异的外观、那些直到坏掉都没用上的功能、那些不断上升但你永远感觉不到的参数、那不断更换的配色……每一次无聊的变化都被宣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但每次新品发布会后我们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创新只是广告词本身。商品社会成功地用它那血脉贲张的广告系统掩盖了资本贫乏的想象力和令人发指的浅薄。

如果广告只是站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对立面,那事情也许反而容易的多,因为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势必被捕捉、被打倒。但问题是广告重新塑造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梳理一遍广告的工作机制。它是怎样唤醒你的焦虑并促使你购买的呢?

它制造了标准。标准的白领、标准的农民、标准的男人、标准的女人、标准的中产家庭、标准的工作、标准的生活……

广告以其巨大的传播性和超强的暗示性不断地向我们强调,美是有样板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这个样板去设计自己。

审美最重要的是自由和自主。但现在审美成了被规训的活动,其中充满了“应该”(且不谈这些标准背后难以启齿的企图)和“得体”。每个人都把自己异化成为被审视的客体。

来源:了不起的西西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