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反腐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个名字,它的出现令人不齿,却又因其荒诞行径而备受关注,这便是杨秀珠。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子,究竟如何一步步成为巨贪?又为何在逃亡 13 年后才选择回国自首?她的故事,充满了贪婪、欲望与挣扎,一次次颠覆着人们的认知,让人不禁发问:人性的贪
在反腐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个名字,它的出现令人不齿,却又因其荒诞行径而备受关注,这便是杨秀珠。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子,究竟如何一步步成为巨贪?又为何在逃亡 13 年后才选择回国自首?她的故事,充满了贪婪、欲望与挣扎,一次次颠覆着人们的认知,让人不禁发问:人性的贪婪究竟能到何种地步?权力的诱惑又为何能让一个人如此疯狂?
1946 年,杨秀珠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个贫苦家庭。家中生活拮据,为了生计,初中毕业的她便踏入社会,成为温州市饮食服务公司的一名普通服务员,每日与馒头包子为伴。这样的底层生活,本应让她懂得生活的不易,珍惜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贫寒的出身不仅没有磨灭她的野心,反而在她心中种下了对权力和财富极度渴望的种子。
为了出人头地,杨秀珠开始施展自己的 “手段”。当时,浙江省的会议常选在屏峰山一带召开,每当省里领导的车经过,她便不顾众人惊讶的目光,大胆上前拦车,递交材料,条理清晰地向领导反映情况。旁人在领导面前大多紧张得语无伦次,她却镇定自若,毫不畏惧。这一番举动,成功引起了领导们的注意,也为她日后的仕途发展埋下了伏笔。但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积极向上的开端,竟成为她走向贪腐深渊的第一步?一个小小的服务员,哪来如此大的胆子?她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凭借早年积累的人脉和自身的 “努力”,杨秀珠在官场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坐上了温州市规划局局长的位置。这本是一个为城市发展规划贡献力量的重要岗位,她却将其变成了敛财的工具。
1993 年,温州旧城区改造的大幕拉开,这对杨秀珠来说,无疑是一个 “捞钱” 的黄金时期。1996 年,动物园地块第二次招标,堪称一场 “暗箱操作” 的闹剧。招标采用电话邀约的非公开形式,参与招标的仅有三人,土地底价 8888 万元,陈其跃最终却以 9000 万元中标,而这个价格比第一次拍卖地价低了 3380 万元。杨秀珠公然在众人面前舞弊,对陈其跃说:“你投高标,我给你提高容积率。” 如此明目张胆的权钱交易,令人瞠目结舌!她难道就不怕被发现吗?是权力的诱惑让她丧失了基本的法律意识,还是自恃手段高明,觉得可以逃脱制裁?
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杨秀珠的贪欲愈发膨胀。在温州,她权势滔天,想要哪块地就能拿到哪块地,温州的土地俨然成了她的私人财产。一支建筑队伍能否进入温州,全由她一人说了算。她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和百姓却骄横跋扈。曾经工作上与她有分歧的领导,升职后的她便去耀武扬威:“老娘现在就是有权力来欺负你。” 开会迟到的官员,会被她当众破口大骂:“短命鬼,老娘到了你还敢迟到!” 在拆迁现场,她更是爬上屋顶,穿着汗衫,连胸罩都不穿,对着居民破口大骂。一个领导干部,怎能如此不顾形象、目无法纪?她的所作所为,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公职人员的认知!
1998 年,临近退休的杨秀珠竟又出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在新的岗位上,她依旧我行我素。在领导面前毫无礼貌,直呼其名;在同事之间拉帮结派,为自己构建关系网。她与市长陈文宪(后因受贿被判刑 11 年)关系暧昧,在市委大院里一口一个 “大哥” 地叫,还经常很晚去陈文宪住所汇报工作,举止亲昵。可当发现陈文宪与温州时任主要领导工作理念不合时,她又迅速与之交恶,尽显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她这样的行为,哪里还有一点公职人员应有的样子?
杨秀珠的贪腐行径远不止于此,她利用职务之便,构建起了一个家族式的腐败网络。她的司机杨胜华,在她的运作下,摇身一变成为温州两家国有公司的法人,两人狼狈为奸,共同贪污了 2700 万元。她的弟弟杨光荣被任命为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成为她捞钱的 “白手套”。在她的庇护下,亲信们遍布城建各个部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在温州肆意敛财,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难道她就没想过,这样的行为会给家乡带来多大的伤害吗?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欲,杨秀珠还爱出风头到了极致。她出资拍摄了一部名为《丰碑》的电视剧,专门宣传自己的 “政绩”,并在温州本地反复播放。在业务会上,她常常问:“温州的地价怎么算?”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她对土地利益的疯狂算计。她将温州的土地视为自己获取财富的提款机,随意调配,想给谁就给谁,想定什么价格就定什么价格。她难道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永远逍遥法外吗?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杨秀珠的种种恶行引起了公愤,大量举报信如雪花般飞向相关部门。2003 年 4 月 10 日,正在开会的杨秀珠接到一个让她瞬间脸色惨白的电话 —— 她的弟弟杨光荣被省检察院办案人员带走了。那一刻,她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内心却早已如惊弓之鸟,后背冷汗直冒。会议结束后,她立刻让司机送自己回家,交代下属没事别打她电话,她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
其实,杨秀珠早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她提前通过各种关系弄到了新加坡、美国和荷兰等地的护照。接到弟弟被捕的消息后,她向建设厅领导请假,称母亲生病要回温州,随后在 4 月 20 日深夜,带着养女、女婿和外孙女,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航班,开始了长达 13 年的逃亡之路。她以为逃到国外,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吗?
初到新加坡,杨秀珠投靠了老友何祖祺。可她万万没想到,住进别墅当晚,何祖祺就带着几个神秘人找上门来,暗示为她安排行程花了十几万新币,赤裸裸地敲诈她。杨秀珠虽明知被坑,但身处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乖乖给钱。走投无路的她,又联系了在新加坡的远房亲戚林某,趁夜翻墙逃离别墅,在林某的帮助下前往纽约,投奔堂姐杨海燕和两个亲弟弟。
在美国,杨秀珠利用杨海燕的关系,先后购买了 5 处房产,当起了包租婆。她本以为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可逃亡的日子哪有那么轻松?她的出逃消息很快在华人圈子里传开,华人报媒大量报道,甚至有人专门为她建了个 “杨秀珠网站”,里面全是揣测她行踪和揭露她罪行的内容。2003 年,中国政府发出红色通缉令,这让她更加惶恐不安,日夜难宁,只能频繁搬家。后来,她又因税务问题惹上官司,为了躲避移民局警察的搜查,她不得不放弃美国的豪宅,辗转逃到荷兰。
在荷兰,她成天躲在地下室里,不敢抛头露面。但她终究耐不住寂寞,参加了一次华人圣诞聚会,却在聚会上受到惊吓,此后更加不敢出门。她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房东老太太的注意,老太太向警察局报了警。2005 年 5 月 20 日深夜,荷兰国际警察走进她居住的地下室,将她逮捕。被捕后,杨秀珠缴纳保释金获释,但官司缠身。她先后向法国、荷兰、美国提出 “避难” 申请,均遭到拒绝。在这期间,她的生活十分凄惨,连一双合适的鞋子都没有,身体也每况愈下。她在国外的这些年,难道就没有一刻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吗?
2015 年,中国政府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 “天网” 行动,杨秀珠位列百人名单榜首。随着追逃力度的加大,她的外甥潘某从西班牙回国自首,获得宽大处理,胞弟也被美方强制遣返。追逃办多次联系杨秀珠的家属,规劝他们让杨秀珠回国自首。起初,杨秀珠依旧心存侥幸,坚称自己无罪,负隅顽抗,还提出诸多苛刻条件。但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美国羁押监狱里又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她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2016 年夏,她终于请求美方撤销 “避难” 申请,提出无条件回国自首。
2016 年 11 月 16 日下午,潜逃 13 年零 7 个月的杨秀珠,结束了流亡生涯,回到中国接受法律的制裁。在北京机场休息室,那张签发于 2003 年的逮捕证,终于摁上了她的手印。2017 年 10 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杨秀珠,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80 万元,追缴其贪污、受贿所得人民币 26399455 元。在庭审最后陈述阶段,杨秀珠忏悔道:“外逃的 13 年,日夜始终伴随着我的是悔恨、孤独、无助、焦虑。我相信回国自首是正确的选择。” 可此时的忏悔,真的能弥补她曾经犯下的过错吗?
杨秀珠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她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却因贪婪和欲望,最终沦为阶下囚。她的经历一次次颠覆着人们的认知,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一旦触碰法律的红线,就必将受到严惩。我们不禁要问,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底线?杨秀珠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来源:两个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