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都在探寻一种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哲学中蕴含着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这些智慧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立德立人,立威利行。能进能退,因势顺应。能屈能伸,心静思承。”这简短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思悟。
【未末主义谈】
题记:
立德立人,立威利行。
能进能退,因势顺应。
能屈能伸,心静思承。
未末师悟“做人循道”,于2013年12月12日22∶09(周四,未末师公历生日)成悟。
027. 思悟“做人循道”
(2025年5月4日)
未末师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都在探寻一种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哲学中蕴含着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这些智慧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立德立人,立威利行。能进能退,因势顺应。能屈能伸,心静思承。”这简短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思悟。
一、立德立人,立威利行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基石。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立德为首要追求。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仁爱的思想,他的德行如同灯塔,照亮了无数人的心。他对待弟子因材施教,对待权贵坚守正道,以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立德是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的根系,为整个人生之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一个有德行的人,在家庭中,是家人的榜样,他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社会中,是众人的楷模,他的品德能够感染他人,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立人,是在立德基础上的延伸。立人意味着帮助他人成长,成就他人。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便是一种立人的体现。老师是立人的典型职业,他们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将学生从懵懂无知引导向有信仰、有品位、有学问、有担当的人才。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立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走出困境;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分享经验和见解,助力他取得进步。立人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在传递着成长与进步的火炬。
立威利行,则是在立德与立人的基础上展现力量与行动力。一个有德行、能立人的人,他的威望自然而生。这种威望不是靠权势压迫,而是源于他人内心的敬重。有了威望,行事便更加顺利。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德才兼备,以智慧和品德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以及将士们的敬重。他的威望使他在指挥作战、治理国家时,令行禁止。他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因为人们相信他的品德和能力。立威利行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德行是坚固的船身,立人是船上的船员,而威望和行动力则是推动船只前行的顺风。
二、能进能退,因势顺应
能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需要有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他们向着知识的高峰奋勇攀登。就像攀登珠峰的登山者,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他们心中有登顶的信念,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在事业上,积极进取的人敢于开拓新的市场,尝试新的方法,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进取精神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能退,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懂得退让的智者。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他没有因为一时的意气而与无赖争斗,而是选择了退让。这种退让是为了保存自己,等待更好的时机。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无法改变的局面,此时的退让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就像在狭窄的道路上遇到对面来车,适当的退让可以保证双方的安全。能退就如同在汹涌的海浪中懂得躲避浪头的船只,暂时的躲避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因势顺应,是将进退把握得恰到好处的关键。大自然中的万物都遵循着因势顺应的原则。水在遇到高山时,不会强行冲击,而是绕山而行;在遇到低洼时,便汇聚成湖。做人也应如此,要敏锐地观察形势的变化。在商场上,企业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态势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在政治舞台上,政治家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能进能退、因势顺应就像在棋局中下棋的高手,他们根据棋局的变化灵活地落子,既不盲目冒进,也不消极退缩。
三、能屈能伸,心静思承
能屈,是一种忍耐和包容的胸怀。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广为流传。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屈身为奴,忍受着各种屈辱。但他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在屈辱中积蓄力量。这种屈是为了日后的伸。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需要有能屈的胸怀。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适当的低头并不是认输,而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关系。就像柳枝,它随风弯曲,却不会折断,反而在风中展现出一种柔韧之美。
能伸,是在屈之后的奋起和张扬。勾践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最终复国雪耻,这便是能伸的体现。一个人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后,如果能够重新站起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价值,那便是真正的能伸。在现代社会,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市场竞争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不屈不挠,在困境中寻找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崛起,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能伸就像弹簧,在被压缩到极限后,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反弹力。
心静思承,是在屈与伸之间保持的一种平和心态。在面对人生的起伏时,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心静才能客观地分析形势,思考如何在屈与伸之间转换。只有心静,才能传承古人的智慧,将能屈能伸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像一潭深水,表面平静,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情绪所困扰,难以保持心静。然而,只有做到心静思承,我们才能在做人的道路上更好地遵循能屈能伸的原则。
“立德立人,立威利行。能进能退,因势顺应。能屈能伸,心静思承。”这几句话涵盖了做人的诸多方面。立德立人是根本,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能进能退是策略,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应对;能屈能伸是态度,使我们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保持坚韧。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心静思承,传承古人的智慧,将这些做人的哲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只有遵循这样的做人之道,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025年5月4日22:27,许东振于苏州科技城棠前如苑开心老师工作驿站定稿收键播义。
来源:雾中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