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个数据刷爆朋友圈:60岁的健康培训师时薪高达2000元,比互联网大厂总监还高。但奇怪的是,90%的从业者还在抱怨“老年市场难赚钱”。问题出在哪儿?有人把银发经济当“一锤子买卖”,卖完钙片就失联;有人却把客户变成“终身资产”,复购率翻3倍。今天就用三个真实
最近有个数据刷爆朋友圈:60岁的健康培训师时薪高达2000元,比互联网大厂总监还高。但奇怪的是,90%的从业者还在抱怨“老年市场难赚钱”。问题出在哪儿?有人把银发经济当“一锤子买卖”,卖完钙片就失联;有人却把客户变成“终身资产”,复购率翻3倍。今天就用三个真实案例,揭开老年经济的“死穴”和“金矿”。
死穴一:把老人当“流量”,活该被拉黑
上海某保健品店老板老张,每天在公园发传单,用“免费鸡蛋”吸引老人扫码,结果社群三天就变死群。而杭州的王姐,给每个进店老人建电子健康档案,记录血压、用药习惯,甚至孙子的小名。半年后,她的私域复购率67%,客单价破3000元。为什么?老人要的不是推销,是“被记住”。“一次交易只是开始,持续复购才是盈利的密码。”
死穴二:守着金矿挖煤,活该穷忙
北京刘大爷退休前是工程师,被健身机构聘为“中老年体能顾问”,时薪1500元教同龄人防跌倒动作,课表排到三个月后。而多数人还在砸钱投广告,却不懂“银发KOL”的带货力。河南某养老院让82岁的李奶奶直播教八段锦,直播间在线人数从50飙到2万,连带卖爆定制太极鞋。记住:“老人更信同龄人的话,信任成本直降70%。”
死穴三:用年轻人套路搞服务,注定翻车
某App用AI语音客服处理老年投诉,结果因方言识别失败被投诉到消协。深圳的“康叔严选”反其道行之:客服全是55岁以上的阿姨,用本地方言解答,甚至能唠家长里短。他们的复购率比同行高4倍,秘诀就一句话:“服务要带人情味,AI解决效率,真人解决信任。”
现在再看开头的数据,你还觉得意外吗?老年经济的本质不是“挣快钱”,而是“养关系”。那些闷声发财的人,早把服务拆成了三层:第一层卖产品,第二层卖解决方案,第三层卖陪伴感。就像挖金矿,铁锹只能刨表层,用钻井机才能触达万亿级需求。
如果你也对银发经济感兴趣,欢迎交流。用我的话说:“搞定一个老人,等于拿下整个家庭;服务好他的今天,就能绑定未来20年。”
扣888领取《2025银发经济政策汇总》
手把手教你吃透市场红利 手慢无!
内部资料入口→→@银发经济圈
来源:华哥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