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19日,发生在2024年的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灌面汤致死案正式开庭审理,李建军(化名)以涉嫌故意人杀人罪被起诉。
2025年2月下旬,一则新闻引发了众怒,让不少网友为之一惊。
在法治社会如此健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依然有明目张胆的恶。
2025年2月19日,发生在2024年的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灌面汤致死案正式开庭审理,李建军(化名)以涉嫌故意人杀人罪被起诉。
2024年9月4日凌晨,受害人吴丽丽(化名)的母亲接到了李建军的电话。
李建军在电话里说自己和受害人发生矛盾,闹着要离婚。
受害人吴丽丽的母亲还以为两个人只是平常的日常吵闹,于是还劝受害者和好,不要离婚。
未曾想就是这通电话,让自己的女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日凌晨五点,受害者的母亲又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里李建军告诉她吴丽丽快不行了。
于是夫妻二人匆忙赶到女儿所在的面馆,只见女儿趴在厨房案板上,浑身是伤,脸上,胸前都是伤痕。
李建军跪在地上,承认自己打了吴丽丽,表示自己没有照顾好吴某丽。
但是李建军的悔过并不会让吴丽丽逝去的生命再次鲜活起来。
也正是这起案例让家暴与女性的弱势,再次走入大众视野,然而这也并非第1起走入大众视野的悲剧。
女性面临的家暴困境
根据著名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有超过1/4的女性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
除此之外,联合国相关数据报告也指出,全世界每三名妇女中就有一人遭受过家庭暴力。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2023年,全球约有8.5万名妇女和女童遭到蓄意杀害,其中60%的案件均由亲密伴侣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所为。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命的流逝和家庭的破碎。
对于本就处在弱势群体的女性来说,家暴轻则离婚,重则丧命,对于受害者的父母来说,家暴也是无尽深渊。
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儿正在遭受家暴,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要这样做。
不管那个男人是否跪下痛哭流涕地悔过,父母一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与这个环境隔绝开来。
施暴者的狩猎心态
也就是暂时让她离开这个环境,再做进一步打算,为什么一定要暂时隔绝?
首先,施暴者的悔恨根本不值一提。
当他再次酗酒或者心情不畅时,他又会忘记自己曾跪地祈求过受害者的原谅而大打出手,毕竟连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一般来说,家暴者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非常复杂的心理动机;
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心理学中的狩猎心态(Hunting mentality)来解释其家暴行为背后的对女性的物化。
在他们眼中受害者就是自己的物品以及猎物,他们可以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对这件物品的控制,通过暴力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这种男人会认为自己的妻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妻子的行为社交甚至思想。
当妻子反抗自己时,他们会通过暴力手段来重建自己的权威重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安全感。
被家暴后的心理创伤
此外,家暴者往往还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与报复心理,这种男人往往会通过暴力行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与自卑。
这种自卑可能源自于自身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或者童年的创伤。
并且家暴的男人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比如缺乏同理心,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与嫉妒心理,他们无法共情受害者的痛苦,极度自私自利。
因此这种男人,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再次施暴,最好的方式并不是改变他,而是离开他。
其次,从心理学来看,家暴带给人的伤害是深远持久的;
甚至会有不少妇女因此而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严重者会因此寝食难安,甚至精神失常。
带她离开家暴的环境会有益于受害者心理重建与新生,是对受害者最大的保护。
家暴者的性格缺陷与扭曲心理主导下的“回头是岸”不过只是为下次家暴做铺垫。
因此,不要期盼他会真心悔过,在下手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女性的反抗对他来说一无是处。
他会无所忌惮地伤害妻子,而他绝不敢去街上随便欺辱一个男人,因此欺软怕硬的家暴男只畏惧绝对实力。
有的人会忧虑孩子怎么办?
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离开家暴男,如果家暴者对自己的孩子也下得去手,那么这种人不配当父亲,又何谈教育好孩子?
假如家暴者作出威胁,受害者家属应该报警,寻求法律的庇护。
当然也有极少数家暴者会痛改前非,但是作为父母,一定要理性判断,莫给家暴者第二次伤害女儿的机会。
-The End -
作者-观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创意情感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