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直播带货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和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应借助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模式,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01直播带货催生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今年3月,董宇辉团队在石林风景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云南好物·石林奇缘”的专场直播。这场直播不仅推介了昆明咖啡、鲜花饼、野生菌等特色农产品,还融入了石林彝族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体验,实现了“卖产品+推旅游+传文化”的三重效应。
第一重效应是销售数据亮眼,农产品溢价显著。石林周边咖啡庄园的精品咖啡豆在直播中售出超5万单,销售额突破800万元,部分单品溢价达50%以上。 鲜花及衍生品:玫瑰花茶、鲜花饼等产品销量超10万件,带动斗南花市当日批发价上涨12%。文旅产品:石林景区门票、彝族文化体验套餐等旅游产品预售超2万份,预计带动后续旅游消费超2000万元。
第二重效应是文化赋能,提升品牌价值。在直播中并未单纯推销产品,而是结合石林的地质奇观、彝族歌舞、非遗刺绣等文化元素,赋予农产品更深层次的故事内涵。例如,在介绍咖啡时,不仅强调其风味,还讲述了云南咖啡农的耕耘故事;在推荐鲜花饼时,融入了昆明“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意表达。这种“产品+文化+场景”的直播模式,极大提升了昆明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第三重效应是流量裂变,带动线下旅游热潮。直播期间,#董宇辉带你游石林#话题登上抖音热搜,累计播放量突破3亿次。直播结束后一个月内,石林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5%,周边民宿、餐饮、手工艺品销售均显著增长,形成了“线上爆单—线下体验—持续复购”的良性循环。
当前昆明直播带货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仍需优化,影响直播效果和用户体验。其次是专业人才匮乏。直播带货需要懂产品、懂营销、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昆明本土主播和运营团队较为稀缺。再次是品牌意识薄弱。许多农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包装设计简陋,难以满足电商消费审美需求。品牌化程度低,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卖点;部分商家为短期销量低价竞争,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容易陷入价格战。部分直播内容缺乏创新,未能充分展现昆明特色。
02推动昆明直播带货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网络、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直播带货的顺畅运行。同时,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个人开展直播带货。
在此基础上,要培育本土直播人才,提升专业水平。联合高校、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培训,培养一批“新农人主播”,让他们既熟悉本地产品,又掌握直播技巧。此外,可引进知名MCN机构,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同时,要推动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同时,打造“昆明高原”“云花”“云菌”等区域公共品牌,增强市场辨识度。
此外,要发挥政协力量,搭建合作平台。作为政协委员,可以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企业、农户和平台多方合作。例如,组织“政协委员助农直播”活动,利用政协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带货不仅是销售方式的变革,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手机屏幕让咖啡香飘得更远,让鲜花开得更艳,让石林的奇峰异石、彝家的歌舞风情通过直播走向全国。作为政协委员,我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推动昆明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昆明的优质产品和美丽风光通过直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马佳(作者系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二审:张居正
终审:张莹莹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