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具有观赏、食用、药用价值。食用百合有润肺止咳、宁神安神、通便抗癌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食用百合的栽培技术。
食用百合栽培技术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具有观赏、食用、药用价值。食用百合有润肺止咳、宁神安神、通便抗癌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食用百合的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
食用百合喜温暖湿润环境,怕涝,忌酷暑,耐干旱,可选择空气流通、排灌便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食用百合忌连作,也不能与葱、蒜等作物进行轮作或连作,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植物为宜。食用百合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000 ~ 2500千克、过磷酸钙20 ~ 35千克、45%硫酸钾复合肥150千克作基肥。对地块进行深翻,深度25 ~ 30厘米,然后整细耙匀,做成1.2 ~ 1.5米宽的平畦;畦两边开宽30厘米、深20 ~ 25厘米的沟,以便排水。
二、选择良种
选择颗粒饱满,紧凑,无腐烂、病斑、损伤,颜色洁白,底盘完好的种球。播种前要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寄生和附着在种球表面的病菌,可选用多菌灵兑水喷雾种球表面进行消毒。
三、及时播种
食用百合播种时间一般为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行距35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后覆土6 ~ 9厘米,稍加压紧,上面盖草保湿防冻。亩用种量200 ~ 300千克,播种10000 ~ 12000株。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锄草 秋播后到第二年春天出苗前,结合除草松土1次,并盖草保墒,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齐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宜浅锄,以免伤及鳞茎。长至封行后,不再中耕,拔除杂草。
2.追肥 食用百合根系粗壮发达,是一种喜肥作物,肥料充足,则鳞茎生长迅速。追肥以“早施苗肥、重施壮茎肥、后期看苗补肥”为原则。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时,结合中耕每亩施越冬肥1000千克,促进根系生长。4月中旬施壮茎肥,每亩施尿素20千克、复合肥50千克,促进植株生长和鳞茎分化。5月中旬,摘心打顶后,及时看苗补肥,若植株叶色淡黄,可每亩追施尿素10 ~ 15千克,以保证百合鳞茎正常生长。追肥后,可盖草以降低土壤表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防止雨水冲刷。
3.摘除花蕾 食用百合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地下鳞茎生长发育。摘蕾时间以5月上中旬、植株高35厘米左右时为宜。摘蕾过早,地上生物量过小,难以丰产;摘蕾过迟,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同样影响产量和品质。
4.合理管水 食用百合生长期间,要结合培土清沟排水,做到大雨后田间不积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防止土壤过分干旱,影响其生长。在播种后,如遇较长时间不下雨,可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植株摘除花蕾后,鳞茎膨大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如遇持续干旱天气,应每隔7 ~ 10天浇1次水,直至收获。
五、病虫害防治
食用百合病害以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等最为常见,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控。一是选择健康抗病品种,并做好消毒工作;二是实行轮作换茬;三是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四是增施磷钾肥,防治百合缺素症;五是合理选用药剂防治。食用百合虫害主要有蚜虫、金龟子幼虫、地老虎等。主要防治方法有清除田园杂草,剪除严重受害的茎秆、叶片等植株残体;在虫害发生期间,用低毒生物药剂喷杀。
六、适时收获
不同品种的食用百合,在收获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一般在种植后的第2年秋季收获,具体时间大约为7月下旬至10月前后。当百合茎叶枯黄后,即可开始采挖。
常 德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夏 梨 芳
孙 芳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