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无比和煦的春风吹拂面颊、天空中还飞舞着淡粉色花瓣的周二早晨,我一时兴起,来到横滨未来港的面包超人博物馆,跟100多个学龄前的吵吵闹闹宝宝们一起,坐在柔软的塑胶地面上,看了一场欢乐的面包超人舞台剧。
如果所有的不如意都能一枪射走该多好。
在一个无比和煦的春风吹拂面颊、天空中还飞舞着淡粉色花瓣的周二早晨,我一时兴起,来到横滨未来港的面包超人博物馆,跟100多个学龄前的吵吵闹闹宝宝们一起,坐在柔软的塑胶地面上,看了一场欢乐的面包超人舞台剧。
漂亮的主持人姐姐和面包超人装扮的演员们带着孩子们唱歌打手势热烈互动,沉浸在柳濑嵩半个世纪前就开始搭建的爱与正义的梦幻世界中。
图源官网
最让我惊讶不已的是,在这样一个工作日的大白天,居然有这么多年轻的爸爸们陪着太太和孩子,显示出无比的温柔和耐心。
2025年4月的横滨,完全感受不到每天在日本媒体上读到的各种后现代病和危机:少子化、超高龄化、饱食穷民、低欲望社会、平成废柴、躺平世代、M型或哑铃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级骤减)、消费降级、宅男宅女、单身孤独、富士山随时喷发、大地震预警升级……
表与里的双重性是日本文化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在日本只有短暂停留的人,看到的会是面包超人博物馆的日本,动画片电视剧中唯美、和谐、细腻、励志、热血、充满魅力的日本。
这几年日本留学忽然大火,而且跟辛亥革命与1980年代那两波留学潮有三个显著的不同:一是这一轮的留学和移民深度捆绑,二是留学生的年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全覆盖,三是留学家庭的财富基础大大优于苦命的前辈。
本文无意评价全球精英家庭移民日本的选择。该人群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可以在全球任何城市定居。对他们而言,在哪里居住纯粹是个人的喜好和审美。
全球精英家庭育儿模式也惊人的相似:从幼儿园开始布局学区房,早早抢占昂贵国际学校或本地热门升学名校的学位,同时在校外布局私教平行体系,开拓视野培养情商素质的课外活动和实习。
如果你跟对冲基金大佬David E. Shaw(贝索斯和麦肯齐曾经的雇主)一样有钱,你也会一边和夫人一起亲历亲为,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争气的全面发展超级学霸精英,一边给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在内的7所大学总共捐个73亿美元——给后面几代孩子做对冲。无论在哪里定居,精英家庭的小孩,早晚会在一流名校和企业、机构会师。
底层的经济移民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通过劳务中介,在美国农庄做季节工、在土耳其分拣塑料、或是在日本养老院里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没有什么大不同。
有特殊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人,天生就能打破壁垒,改写规则。对于这样的孩子,任何建议都是多余,给他们自由、不拖后腿就是最大的智慧。
本文写给那些还没有足够财富躺平,在别的赛道上卷不动,以为日本有容易的捷径给孩子的读者,告诉他们日本能给他们的孩子怎样的未来。
机会成本
留学日本的机会成本,是最被忽略、也是最不该被漏算的考量。
日本留学跟美国不同,完全能够精算。不像在美国有那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确定性如同认购期权,意味着上升空间。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王硕16岁来到巴尔的摩,晚上还要帮母亲开叉车运送车辆,周末到跳蚤市场摆摊,操着蹩脚的英文卖滑板车。
高中毕业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机械工程,读完硕士一年后退学后连续创业。
短短5年时间将人力资源服务公司Deel发展成为估值120亿美元的独角兽,跻身福布斯2024年美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榜。
右一为王硕
从加州伯克利本科毕业的Bill,先后就职于Nexant、特斯拉、苹果,工作两年后工资就达到164,000美元。
根据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2001至2015年间,171,577中国留学生获得H-1B工作签证,平均起薪为56000美元左右。
这样的故事和薪水,在日本没有翻版。
因此每当有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小孩或者他们的父母跟我咨询日本留学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要不要考虑一下放弃美国的机会成本?
黑天鹅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提醒,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改变既定轨迹的都是无法预测、无法规划的小概率事件。聪明人把自己放在最有可能掉馅饼的地方,等待上天的美意。
加州刚刚得意洋洋地宣布,2024年经济增长6%达到4.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加州、初创企业的前台、餐厅员工、后勤人员买到原始股一夜暴富的故事无数。就算你的人生中没有一次奇迹,只要找到工作,起薪就是日本的3倍。跳几次槽收入就可以跟日本公司最高层平起平坐。
虽然美国现在留学环境比较艰难,但是高收益的底层逻辑从来就没有撼动过。普遍认为美国公民身份意味着200万美元的优势。
当特朗普称要以500万美元出售美国公民权金卡时,有些人以为只是段子。但是4月16日,纽约时报报道伊隆马斯克的工程师团队已经在跟三大部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公民权与移民署合作,即将上线500万金卡出售平台,商务部长Lutnick甚至在自己的播客中透露他已经卖掉了1000张金卡。
市场用真金白银告诉你美国留学的价值,而低成本的日本留学,无奈地泄露着低回报的难堪。
美国近28万中国留学生身份比较简单,没有绿卡,然而在日本,却必须分为有日本居留身份和没有居留身份的留学生。这两类人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完全不同,国内家长不明白其中差异,会有很大的误判,甚至踩大坑。
98.1%的就业率跟留学生无关
最大的认知误差就是日本的就业红利——跟留学生没有关系。
98.1%的应届生就业率是日本公民的统计数字,留学生拿到offer并从留学签证转工作签证的比例目前是40%,历史上在30-50%之间。
找工作换身份的艰难程度并不比在美国小多少。还是回到刚才的思路,类似的难度和辛苦,为什么不去美国拼一拼,争取更长远的高回报呢?
留学生找工作难,有三大原因。
第一:日语能力。
如果是高中毕业才来日本留学,过语言关的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准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留学生日语达到雇佣要求的凤毛麟角。
日语跟英语非常不同,英语是非常包容的语言,哪怕口音很重、语法混乱,也能够应付很多工作。而在讲究礼仪的日本职场,蹩脚的日语一项断送机会。
第二:留学生找工作只有一次机会,没有试错或学习提高的机会。
应届生才能参加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的统一就职流程,包括说明会、笔试、面试,无偿实习。对日本学生来说这都是不亚于考大学的艰辛过程,要很花时间了解雇主信息、同时面对多个面试官的盘问。大部分中国学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训练不足,很难有出色的表现。
第三:日本是不折不扣的学历至上社会。
大企业从前只在一流大学招聘。虽然90年代索尼公司率先打破这一歧视,开始接受任何大学的申请,其它公司也跟进,但那只是理想、理念和宣传,实操中,你还是需要名牌大学的光环才有机会面试。而留学生考入日本名牌大学的机会如何呢?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合格率是5%左右。
日本的确很缺劳动力,但是跟全世界一样,最缺的是不需要大学文凭的蓝领劳动者,如餐饮酒店服务业、货车出租车司机、物流仓储快递、养老护理、物业管理、设备检修、安保、建筑工人等等,高大上的白领工作,永远要跟最优秀的人一起竞争。
如果父母办理时下流行的经营管理签证,孩子以本地居民的身份来日本读书,是否就可以享受日本的就业红利了呢?
或者早一点来日本留学,攻克日语关。是否就更好找工作了呢?
令人意外的是,答案也没有那么明确,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你首先要认识一个网络流行词:親ガチャ。
親ガチャ
親ガチャ如此流行,甚至曾经出现在日本2023年大学入试伦理、政治、经济科考题中。
它的意思是,生在怎样的家庭如同扭蛋机完全拼手气,而父母的地位财富知识资本,决定了孩子将来人生的高度。除非天才和另类,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都完全没有逆袭的机会。
全球正在惊人地同步,親ガチャ在中国叫拼爹,在英语世界叫inheritocracy——继承为王。
《经济学人》指出,随着婴儿潮一代老去,天文数字量级的财富将逐渐转移到下一代手里——今年就有6万亿美元的财富交棒。
meritocracy(优绩主义)——以才能和努力出人头地让位与继承为王。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即使收入在前90%,也难以支撑前90%的生活水平——必须继承遗产才能维持住。大多数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出生时已经设定的天花板。
这一现象在日本尤其突出。应届生就业率看似很高,但其中只有36.7%认为工资足够过上体面生活。而要拿到这36.7%的工作职位,需要有好的大学学历和综合素质。如何考上好的大学和培养综合素质,又需要父母一路用金钱、见识和教育资本,为你安排高偏差值的学校、私塾和课外活动。
如果日本看上去没有中国卷,那是因为父母一代已经卷过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驾轻就熟地买学区房、痛快地支付私塾补习费。
精英翔——樱井翔家庭就是典型,爸爸东大法学院毕业,官拜总务省事务次官,妈妈是人文科学博士、大学教授,兄妹三人从幼儿园一直直升庆应大学。翔哥哥如果不做偶像,肯定也和弟妹一样进入顶尖企业和媒体就职,妥妥的平成令和华丽一族。
无论中国中产选择哪个时点进入日本K12教育体系,都要和本地孩子一样上私塾拼名牌大学入场券。长期旅日的华人有一个共识,你在国内有怎样的起点和财富地位,在日本也会平行、完美地复制。
跟中国完全一样,日本是应试教育,在中国考试好的父母和小孩,在日本也能考得好。国内读不出来的,没有可能在日本翻盘。
由于日本少子化实在严重,也许日本高考比中国略容易,但是移民家庭语言障碍、人生地不熟和信息差,大概会抵消那一点低分母优势。
顺便提醒一个大坑,就是高中就读非国际学校。拿到了日本居留权在日本读高中,意味着要跟从小在日本上私塾的孩子一起参加一般入试(而非留学生统考),这个难度超过大多数父母的想象。
笔者熟悉的日本家庭,如果小孩子不是从小在日本读书而在海外上过学,都会避开高中回日本这个选项。老华侨也有不少特意送孩子回大陆读高中,再回来参加留学生或归国子女考试。
让孩子独自来日本上高中,也许对过语言关有好处,但是日本接受这种学生的高中极少(约50所),也不会是升学名校,而且在日本读高中就得放弃国立大学的留学生入学考试,跟本地孩子拼竞争激烈的一般入试(可以参加私立大学的留学生考试)。
此外,独自上日本高中需要有日语基础,最晚在初中就得在国内把日语学到N3的程度。
鸡肋社畜
当然,大学毕业前已经有日本居留权的学生能享受到应届生就业红利,问题在于他们拿到的是怎样的offers。
日本职场环境在全球体面国家中倒数第一,这一点在日本和西方都是常识。
刚才说到36.7%的应届生对起薪还满意,但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日本的5月病?
职场新人4月带着新鲜感和对未来的些许憧憬入职,可是到了5月就幻灭、焦虑、迷茫。职场等级森严、礼仪繁琐,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
可以预计再过几年,社畜参与度会一降再降——据Gallup调查公司的最新数据,日本职场参与度全球最低,只有6%(全球平均23%,东亚18%)。41%的社畜称亚历山大,24%腻味透了。
另据Mynavi就职公司的调查,45%的员工处于quiet quitting(僵尸)状态,只做最低限度的活等着退休。
2025年应届生中,近一半不满只够糊口的低工资,近40%发愁养老金,约35.9%看衰日本经济的未来。
高就业并非来自良性的经济增长,更多出于以下三个理由。
一出生率实在太低,大学毕业人人数逐年剧烈下降,分母不断减少。
二泡沫经济破灭后,就业冰河期一代付出(1993-2005年间大学毕业)了沉重的代价,超过500万人被迫进入劳务派遣公司,没有正式员工的待遇,阶层下滑,并影响下一代的前途。这些人付出的代价,使得日本企业没有过多正式员工的包袱。
三过度就业——经济学家Jun Saito提出的概念。全社会万众一心保就业,不惜创造并保留不需要的工作岗位。终身雇佣制虽然已经打破,但是惯性严重。
昭和职场老人混到一定资历后就不干活,雇佣年轻人使唤。根据Saito的计算,日本过度就业高达40%,劳动生产率在G7国家遥遥垫底也就罢了,还人为制造了劳动力短缺的假象。
人浮于事加剧职场厌倦感。中大企业百年老店巨多,都是关联企业几代的网络关系,员工只需要维持一个已经有效运行的系统,没有个人发挥才干的机会和必要;工资奖金从来都不和绩效挂钩,是如假包换的大锅饭。
公务员更苦,企业已经不强制或变相施压加班了,公务员却还日夜灯火通明。IT系统落后,工作方式原始低效,毫无个人成长空间,稍微有点追求的年轻人都积极转岗,留下僵尸型员工。
职场倦怠就没有气力经营人生,学者预测不出几年,一半的日本人将不会结婚生子。
今年有一部漫改剧大火,名为《幸福伽菜子的快乐杀手生活》。伽菜子被前上司霸凌到几乎自杀,走投无路之际机缘巧合当上了杀手,不但利索地一枪干掉了前上司复仇,更一发不可收拾地为民除害,不歇气地连环杀掉各种人渣。
这部荒诞大爽剧暴露打工人各种痛楚:忍气吞声、不由自主、收入微薄。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女主角能年铃奈也曾经被自己的经纪公司霸凌封杀,人气高居不下却10年上不了日本电视。她终于解气了,而给所有社畜解气了,如果所有的不如意都能一枪射走该多好。
可惜,日本的现实既不是横滨的面包超人秀,也不是伽菜子的幸福射击,而是跟全世界一样,要拼爹、要卷;如果躺平,只是把一种苟且,跟另一种苟且交换而已。
日本留学热度近期一直在上升,但留学需要全面的考虑。外滩君过去也报道过不同家庭在日本的真实感受,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来源:外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