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茄果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多样的食用方式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但落花、落果问题贯穿其整个生育期,可导致减产10%-30%,甚至在极端条件下损失超50%。落花、落果不仅直接减少果实数量,还可能引发植株早衰、病虫害滋生等连锁反应。深入探究其发
茄果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多样的食用方式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但落花、落果问题贯穿其整个生育期,可导致减产10%-30%,甚至在极端条件下损失超50%。落花、落果不仅直接减少果实数量,还可能引发植株早衰、病虫害滋生等连锁反应。深入探究其发生机制并制定科学预防策略,是实现茄果蔬菜高产稳产的核心环节。
一、落花、落果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1. 激素失衡:茄果类蔬菜花、果脱落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可促进坐果,而脱落酸(ABA)、乙烯则诱导离层形成。当植株体内ABA含量升高,或花芽分化期IAA合成不足时,花柄或果柄基部离层细胞活性增强,导致脱落。
2. 营养竞争:茄果蔬菜生长旺盛期,营养器官(茎、叶)与生殖器官(花、果)间存在养分争夺。若氮肥过量导致徒长,或磷、钾供应不足,花芽发育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匮乏,易造成花器发育不良而脱落。
3. 内源调控失调:植株碳氮代谢失衡时,叶片光合产物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导致花、果因营养“饥饿”脱落。此外,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会破坏植株激素平衡,加速脱落进程。
(二)环境因素
1. 温度胁迫:茄果蔬菜对温度敏感。番茄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0-28℃,当白天温度超过35℃或夜间低于15℃时,花粉活性下降,柱头受精能力减弱;辣椒遇低温(<10℃)会导致花粉管生长受阻,高温(>32℃)则抑制花芽分化,增加脱落风险。
2. 光照不足:连续阴雨、雾霾天气或种植密度过大,导致光照强度低于30000勒克斯时,植株光合效率降低,同化产物积累不足,花、果因营养缺乏脱落。此外,弱光还会影响植物激素合成与运输。
3. 湿度异常: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0%或低于50%均不利于授粉受精。高湿环境易引发花粉粘连、柱头黏液稀释;低湿则导致花柱干枯,影响花粉萌发。土壤湿度过大或干旱,会破坏根系正常生理功能,间接导致落花落果。
4. 气体条件:设施栽培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300ppm时,光合效率受限;通风不良导致乙烯等有害气体积累,也会促进离层形成。
(三)栽培管理因素
1. 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茎、叶消耗大量养分;磷、硼、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花芽分化与花粉萌发。此外,一次性施肥过量造成烧根,或基肥不足导致后期脱肥,均易引发落花落果。
2. 水分管理失调:花期浇水过多造成土壤通气性下降,根系缺氧;干旱胁迫则使植株生长受阻,花器发育异常。不合理的水分管理还会加剧环境胁迫的负面影响。
3. 整枝打杈不合理:过度整枝或打杈过早,削弱植株光合能力;留枝过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引发郁闭环境。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也会增加养分消耗。
4. 疏花疏果不当:疏花疏果过晚或不足,会导致果实间竞争加剧;操作时机械损伤花柄、果柄,也会诱发脱落。
(四)病虫害因素
1. 病害:灰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严重威胁茄果蔬菜生长。灰霉病菌侵染花器后,导致花瓣腐烂、脱落;病毒病引起植株生长失调,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2. 虫害:棉铃虫、烟青虫等蛀食花蕾、幼果;蚜虫、蓟马刺吸花器汁液,破坏组织并传播病毒,导致落花落果。
二、落花、落果的预防措施
(一)农业防治措施
1.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选用抗逆性强、坐果率高的品种,如番茄品种“金棚1号”、辣椒品种“湘研15号”。合理安排茬口,避免高温或低温逆境期开花结果;设施栽培可通过多层覆盖或遮阳网调节环境温度。
2. 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亩施2000-3000kg),配合适量过磷酸钙(25-30kg)、硫酸钾(15-20kg)。花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每7-10天一次,促进花芽分化与坐果。
3. 精细水分管理:遵循“见干见湿”原则,花期保持土壤湿度65%-75%。设施栽培采用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高温干旱时早晚补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4. 植株调整:番茄采用单干整枝,保留主茎,侧枝长至5cm时摘除;茄子采用双干整枝,保留两个主枝。定期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疏除畸形花、病弱花,减少养分消耗。
(二)物理调控措施
1. 温湿度管理:设施栽培中,通过温控设备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15-18℃;采用通风、除湿设备调节空气湿度至60%-70%。高温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低温期增设保温幕布。
2. 光照调节:选用高透光率棚膜,定期清洁膜面;合理密植(番茄每亩2500-3000株,辣椒4000-4500株),避免植株相互遮荫。连续阴雨天气,可安装植物补光灯(LED灯,每天补光8-10小时)。
3. 辅助授粉:番茄、茄子采用振荡授粉器(花期每天上午9-11时振荡植株);辣椒可通过放蜂(每亩放置2-3箱熊蜂)或人工蘸花(使用2,4-D或防落素溶液)提高坐果率。
(三)化学调控措施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番茄开花期用20-30mg/L的2,4-D溶液涂抹花柄;茄子使用30-40mg/L的防落素喷花;辣椒采用25-30mg/L的番茄灵喷花,可显著降低脱落率。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与操作时间,避免药害。
2. 叶面肥补充: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海藻酸肥等,增强植株抗逆性;花期补充钙肥(0.3%氯化钙溶液),提高果实品质,减少生理性落果。
(四)病虫害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基数;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
2. 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如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喷施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灰霉病)。
3. 化学防治:病害防治选用低毒高效药剂,如吡唑醚菌酯防治早疫病,腐霉利防治灰霉病;虫害防治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茄果蔬菜落花、落果是由生理、环境、栽培及生物等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预防该问题需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科学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施策,建立系统性管理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植物激素调控机制,开发精准化环境调控技术,推动茄果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通过多学科技术集成与创新,有望为解决落花落果难题提供更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