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陵山,橙农变茶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1:10 2

摘要:时逢春茶上市高峰期,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上千名茶农正在抢摘春茶。在这些采茶工里,有不少是来自山区另一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橙农——他们为什么会不辞路远,跨越山区来到这里?

时逢春茶上市高峰期,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上千名茶农正在抢摘春茶。在这些采茶工里,有不少是来自山区另一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橙农——他们为什么会不辞路远,跨越山区来到这里?

山区“架起”一条用工通道

“这几天气温不断升高,茶叶长得快,要抓紧采。”熊勇弯下身子,熟练地摘下嫩芽,放进随身背着的竹篓里。没一会儿,篓底铺了厚厚一层鲜叶,捻起一片放在手心,嫩绿中透着白,这是咸丰有名的白茶。

熊勇的家并不在咸丰,而是在200多公里外的秭归。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对于家里种有15亩橙子的熊勇来说,一年中最忙的是脐橙成熟的秋冬季节。春季是农闲季节,他乘坐“劳务协作直通车”来到咸丰县清坪镇柏杨坪村,做起季节性采茶工。

半月谈记者站在茶山上放眼望去,采茶工穿梭在一行行碧绿整齐的茶树间,紧张而忙碌。杨玲是恩施州文泓劳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外地采茶工的招聘和管理,她告诉半月谈记者,仅清坪镇柏杨坪村一片的茶园就有60多名秭归橙农,趁当地农闲来到咸丰采茶。

湖北秭归的采茶工在咸丰县清坪镇柏杨坪村一茶叶基地采茶

4月初,茶叶进入快速生长期,越早采摘,茶叶越能卖个好价钱。“必须争分夺秒,前几天新茶还是110元每斤,再过几天就会降价一半。”柏杨坪村茶叶种植大户李彦均说,白茶采摘期只有不到一个月,温度超过23度时,白茶颜色开始变绿,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规模大,采摘窗口期短,咸丰每年都会遭遇季节性用工荒。“咸丰是中国白茶的前五大产区,白茶种植面积14.85万亩,每年采茶季用工缺口为5000多人。”咸丰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健祥说,仅以咸丰白茶种植大镇清坪镇为例,每年需从恩施州外调入1000人左右,劳动力缺口超过50%。

“春茶主要采芽尖,很难用机器替代人工。”一位茶企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随着人力成本上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招聘难度逐渐变大,当地就曾有过因采茶工不够,茶叶采摘不及时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

咸丰政府部门调研发现,在武陵山区,同样有季节性用工荒的还有秭归。“秭归脐橙采摘加工高峰在秋冬季,两地用工高峰期正好错开。”咸丰县人社局局长毕华说,构建一条连接咸丰与秭归劳务协作通道的施政想法开始在两地萌芽。2024年初,咸丰和秭归两县人社局签署劳务协作协议,政府、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企业三方合作,正式开始招募闲时劳动力务工。

不再“干一季,歇三季”

找准了问题,也找到了办法,但如何真正把政策送到农民身边?3月中旬,一场专门面向秭归橙农的直播在“秭归人社”抖音号上进行。“这边天气有点冷,现在茶叶还没长出来,预计3月底可以开始采摘。”恩施州文泓劳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冬菊在咸丰一处白茶园里实景直播,她指着还没有长好的茶树,介绍着茶山的工作环境、待遇以及住宿环境。

湖北咸丰的采茶工正在采茶

很多秭归橙农就是通过直播了解到了就业信息。同时,乡镇的零工驿站也会定期搜集、发布招聘信息。为了鼓励就业,咸丰县人社局制定政策,只要跨区域就业人员做满一个月,给予每人300元的额外补助。

信息发布、人员招聘、劳务输送、岗前培训、岗中服务、岗后维权……两地跨区域劳务协作模式渐趋成熟。“咸丰和秭归两个山区县跨区劳务协作,改变了部分农民‘干一季,歇三季’的困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波认为,这展现出跨农业产业、跨农时农季开发农业就业机会的新空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茶山旁、橙园里,再安一个“家”

4月7日傍晚,天还没黑,采茶工宿舍外搭起了幕布,不一会儿工夫,幕布前就坐满了人。“白天采茶累了,晚上可以看场电影放松一下。”杨玲告诉半月谈记者,她联系了乡镇文化站,定期为采茶工放电影。

采茶工平均年龄超过50岁,细心的杨玲总想着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周到,让他们在外地也有家的感觉。杨玲笑称自己到处“化缘”:找企业赞助一批洗发水,找医院为采茶工组织义诊,发现很多采茶工想刷短视频但不舍得用太多流量,又找通信公司赞助了50张手机卡……“人在外地,家人看到也放心。”杨玲说,白天她会拍采茶视频发给采茶工的家人,晚上她就来到宿舍,和他们拉家常。

技能不熟悉、方言听不懂、领班嗓门大……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劳务协作过程并非事事顺心,两地农民不适应的地方还有很多。为此,相关企业专门组织管理人员和工人同吃同住,做好生活保障和困难纾解。

一名采茶工告诉半月谈记者,这里是他在外打工这么多年觉得最像“家”的地方。“这些跨区域就业的农民,家里有土地和亲人的牵绊,不能走太远,农闲时就近打工是他们切实的就业需求。”王健祥说,正因为对农民就业、情感等多方面需求的回应,劳务协作正得到两地越来越多农民的欢迎。

咸丰县委书记郭玲认为,通过“橙茶协作”,咸丰和秭归两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据了解,咸丰还与浙江余杭等3省7地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先后帮助转移就业3300余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1000人,带动家庭年均增收2.3万元。既解“用工荒”,又解“增收难”,劳务协作的“双向奔赴”正成为“双向增值”,“橙茶协作”的示范效应正辐射至更广领域。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