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IT桔子数据统计,2024年北京共有115家独角兽上榜,其中人工智能独角兽行业公司数量最多,共有29家,占比为25%;估值总和为3617亿美元,占比约59%。
作者|IT桔子
据IT桔子数据统计,2024年北京共有115家独角兽上榜,其中人工智能独角兽行业公司数量最多,共有29家,占比为25%;估值总和为3617亿美元,占比约59%。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也是拥有AI独角兽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不仅是依靠首都强劲的科研实力和高人才密集度,也得益于北京市政府的扶持,包括政策、资本、配套等层面。
这些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跨度较大,既有成立于2015年前的老牌独角兽,代表企业包括字节跳动、极智嘉、旷视科技,也有2023年后涌现的新锐力量,代表企业包括月之暗面kimi、百川智能,凭借大模型技术迅速完成多轮高额融资,验证了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趋势。
北京人工智能独角兽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包括炙手可热的大模型/AIGC、自动驾驶技术、AI芯片、AI相关应用等。其中,大模型和AI行业应用是两大核心方向。
大模型领域企业主要专注于通用或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聚焦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等方向。大模型赛道在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后成为资本热点,以智谱AI、百川智能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获得密集融资,这一赛道的融资规模显著高于其他领域,头部企业呈现百亿级高估值特征。
AI行业应用是北京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最主要的分支,独角兽公司数量最多,多达11家,技术方向聚焦AI+医疗、AI+金融等具体场景延伸,如极智嘉、蘑菇车联、驭势科技等深耕物流、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通过AI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推动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
该领域企业普遍具备场景深度绑定、技术实用性强、商业化成熟度高的特点,部分头部企业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整体来说,北京AI领域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与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存,在AI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落地方面具有双重优势。
根据细分赛道与估值、投资方、自身特色等标准,选取以下公司为代表进行重点介绍。
三百亿估值的智谱AI,中国大模型独角兽融资榜TOP 1
智谱AI专注于中文认知大模型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可控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其核心产品包括千亿级双语预训练模型GLM-130B、开源对话模型ChatGLM,以及多模态AIGC模型。是中国首个开源千亿级大模型,被称为国产AI大模型“六小虎”之一。
智谱AI成立于2019年,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始团队源自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是清华大学知识成果的转化,首席科学家唐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CEO张鹏拥有多年AI技术商业化经验,裁王绍兰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北大等北京顶尖高校及国际知名科技企业力。
智谱AI自成立以来连续多次获得融资,2019年8月获中科创星、清华控股等战略投资数千万人民币。2021年9月,达晨财智、华控基金等10家机构参与A轮融资,此次金额为数亿人民币。2022-2023年智谱AI进入爆发期,连续完成B轮、B+轮及25亿人民币战略融资,美团、腾讯、阿里云、蚂蚁、小米、红杉等多家巨头参与其中。
2024年加速全球化,获北京AI产业基金、中关村科学城、沙特Prosperity7 Ventures等加持,进行了C轮、D轮及多笔战略投资累计金额超数十亿人民币。2025年3月,公司又完成新一笔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参与投资方包括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截至2025年3月,智谱AI最新估值已突破300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AI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以来投资的第一家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司。
除了资金的支持外,北京市政府对其发展也多有助力。2023年,智谱AI入选了北京市“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并被列为第一批伙伴成员名单中的模型伙伴之一。
而且智谱AI参与北京的政务领域的建设,比如,北京市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亦智”采用了其旗下的智谱华章66B等基础大模型服务,用于支撑经开区各部门应用大模型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外,北京门头沟区政务服务智能咨询平台“门小政”联合智谱华章大模型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场景。
深耕医疗场景的百川智能,资方青睐的大模型底座
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是中国最年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独角兽之一,致力于通过语言AI的突破构建中国领先的大模型底座。
百川智能成立仅一年便跻身中国大模型第一梯队,推出了开源可免费商用的中文大模型Baichuan-7B、Baichuan-13B,下载量超百万。其开源模型被开发者广泛采用,并与阿里云、腾讯云等平台深度合作,成为AI技术普惠化的重要推动者。
2023年,百川智能入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成为首批获得北京市政府支持的大模型企业之一。
创始人王小川是前搜狗公司CEO,曾主导搜狗搜索与AI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百川智能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王小川的行业影响力,迅速吸引了多方资本的关注,每次融资都有数十家机构的参与。
比如,2023年4月百川智能便顺利获得了天使轮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腾讯投资、顺为资本等;随后在2023年10月完成A轮3亿美元融资,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资方加入;2024年7月,百川智能再获A+轮50亿人民币融资,深创投、腾讯、阿里等16家机构继续加持,截至2025年3月最新估值为200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的大模型企业,百川智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专注医疗的大模型公司,并在AI医疗技术和应用上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经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推动AI大模型在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并且百川智能与海淀区卫健委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AI全科医生和AI儿科医生,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2024年先后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合作,与北京大学签署“北大——百川通用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模型联合实验室。
2025年3月3日,百川智能出现战略调整,主要负责金融行业To B业务的B端组被裁撤,公司全部聚焦医疗业务。
微软孵化的小冰,AI人格化的虚拟机器人
小冰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曾是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独立产品研发团队,2020年独立运作,由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任董事长,CEO李笛为原微软小冰负责人。
小冰是全球首个跨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框架,覆盖6.6亿用户及10亿智能设备,在车企领域渗透率超60%,其产品与技术在情感计算、多模态交互及虚拟人类领域具有显著特色。
小冰的核心产品是高度拟人化的虚拟人类,如早期广为人知的虚拟恋人“小冰”和日本虚拟偶像“Rinna”。这些AI具备长期记忆、情感反馈和主动对话能力,可模拟真实人际关系,提供情感陪伴。
从AIGC商业化成果来看,小冰产品企业级AI助手可以为金融、零售、汽车等行业定制虚拟员工,例如万得资讯的金融助手、红杉中国的虚拟分析师,以及车企的智能座舱助手。这些AI不仅能处理专业任务,还能通过性格设定增强用户粘性。
同时小冰布局AI创作工具,如绘画、诗歌生成,强化文娱商业化路径,如虚拟歌手洛天依。 2021年5月,国家动漫园与小冰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文化新技术实验室”,依托人工智能小冰框架,为国家动漫园入驻企业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解决方案。此外,小冰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为颐和园、故宫等景区打造AI虚拟导游,推动文旅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无人驾驶独角兽轻舟智航,另辟蹊径、稳扎稳打
轻舟智航于2019年成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核心业务覆盖从L4级无人驾驶到L2+级高阶辅助驾驶的全栈技术开发。其核心产品包括高速NOA即点到点辅助驾驶、城市LCC即车道居中辅助等方案,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
轻舟智航的创始团队由来自谷歌旗下Waymo的核心成员组成:CEO于骞是Waymo前感知算法研发负责人,拥有超过10年自动驾驶技术经验;联合创始人侯聪、大方、汪堃等均具备Waymo、特斯拉、英伟达等顶尖企业的技术背景。团队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其中硕博学历者占比近80%,拥有5年以上行业经验的员工超过60%。
从创立起,轻舟智航选择了相对小众的Robobus(无人小巴)赛道,2022年切入智驾领域,定位中高阶智驾。2024年,轻舟智航累计交付搭载NOA方案的车辆超过50万台,成为全球中高阶智驾量产交付量最大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此外,轻舟智航在无人小巴(Robobus)领域已有成熟布局,其方案应用于城市公交和网约出行场景,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 IDG 资本、元生资本、中金资本、云锋基金、招商局创投、地平线、美团龙珠等资方注资。
2024年,轻舟智航完成数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和翠湖基金,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出资设立的市场化平台。
2024年5月,轻舟智航获颁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智能网联客运巴士测试牌照,并全面接入示范区2.0车路协同场景应用,助力加速技术验证与商业化落地。
作为北京市重点企业,轻舟智航深度参与本地智能驾驶产业链建设,与理想汽车等车企合作实现大规模量产,并计划通过上市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以上文章来源于IT桔子最新发布的《2024-2025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北京
原价 199 元,优惠价 99 元,限时附送《2024 年中美独角兽公司发展分析报告》,下单即获得两份重磅报告!
来源:IT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