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南昌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南昌大学2025年拟撤销本科专业的公示》。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实际与专业结构持续优化
4月29日,南昌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南昌大学2025年拟撤销本科专业的公示》。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实际与专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经充分征求相关教学单位意见,拟撤销戏剧影视文学等8个本科专业,现予以公示。
为什么撤销这些专业?
招生困难与就业率低艺术类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2024年起,艺考政策调整导致此类专业失去“艺考红利”,生源吸引力下降;短视频行业冲击传统影视就业市场,毕业生面临岗位稀缺问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含金量低,课程泛化,就业竞争力弱。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偏重设备操作,与临床结合不足,医疗机构更倾向招聘临床医学背景人才。
学科竞争力不足
信息安全:虽属热门领域,但行业更倾向高学历人才(硕士/博士),本科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置广而不精,学生竞争力弱于交叉学科(如数据科学)。
教育资源整合需求
高校需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如南昌大学的材料科学、通信工程等王牌专业,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类高校专业撤销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多所高校因类似原因调整专业设置:
艺术类专业:中央音乐学院暂停音乐治疗专业,四川大学撤销音乐学、动画等专业。
工科与管理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撤销传统工科专业,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
就业红牌专业:近十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因可替代性强被广泛撤销,累计撤销数量均超百个。
学生选专业的策略与建议
避开“三坑”专业盲目追热门:人工智能等专业虽火,但需数学基础扎实,否则学习难度大。
只看专业名称:例如“信息与计算科学”实为数学分支,易误导学生。
忽视就业质量:高就业率≠高薪资或职业满意度,需综合评估就业前景。
关注国家战略与新兴领域
交叉学科:如智能海洋装备、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增专业,符合科技前沿需求。
区域特色产业:例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相关专业更具发展潜力。
结合个人兴趣与资源
兴趣匹配:通过职业倾向测试或招聘网站分析岗位需求,避免盲目选择。
经济条件适配:避开高成本专业(如建筑设计需高配设备),选择软件工程等低投入领域。
灵活规划学业路径
转专业或辅修:若录取冷门专业,可通过转专业(需学分达标)或辅修复合型专业(如“考古学+数字媒体”)提升竞争力。
考公导向: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等专业在公务员考试中岗位选择更多。
高校专业调整是教育资源优化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结果。对学生而言,选专业需平衡个人兴趣、就业前景与政策导向,避免盲目跟风。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将成为人才需求的主力方向,而传统专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持续深化。
来源:整合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易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