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7年春,广东钦州三那(那黎、那彭、那思)地区人民因糖捐苛重,推举代表数十人请求蠲减糖捐,竟被地方官府无理扣押。三那人民愤慨异常,组织“万人会”,推豪富刘思裕为首领,入城抢出代表。群众的抗捐斗争由请愿发展成为武装暴动。起义群众又推梁建葵、梁少廷赴越南河内见
钦廉防城起义(1907年9月)
(钦廉防城起义形势图)
一、钦廉防城起义概述
钦廉防城起义,又称“丁未防城之役”。
1907年春,广东钦州三那(那黎、那彭、那思)地区人民因糖捐苛重,推举代表数十人请求蠲减糖捐,竟被地方官府无理扣押。三那人民愤慨异常,组织“万人会”,推豪富刘思裕为首领,入城抢出代表。群众的抗捐斗争由请愿发展成为武装暴动。起义群众又推梁建葵、梁少廷赴越南河内见孙中山,请求援助。孙中山委派同盟会员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前往钦廉地区,联络民团、会党,扩大起义斗争。王和顺与新军标统赵声(同盟会员)约攻南宁,因运动南宁清军内应未果,乃更改计划。1907年9月1日,王和顺率二百余人在钦州的王光山起义,兼程袭取防城。4日防城新军倒戈内应,起义军占领防城。王和顺以“中国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发布《告粤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文》等文告,申明起义宗旨“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根本”,历数清朝罪恶,斥责立宪派。起义军原拟取钦州为根据地,因黄兴策动驻军统领郭人漳反正未遂,乃转攻灵山,与清军激战三日未克。起义军进攻灵山时,郭人漳一面派兵尾追,一面乘机攻占防城,使起义军腹背受敌。9月中旬,王和顺只得宣布解散国民军,前往越南。梁建葵率余部退入十万大山。历时半月的钦廉防城起义失败。
二、钦廉防城起义牺牲英烈
刘思裕
刘思裕(1868年—1907年),本名善全。广西省钦州那彭镇凤凰岗村人。身材魁梧,少有大志。同情群众疾苦,关心桑梓事业,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成为当地开明士绅。光绪32年(1906年)冬,钬廉道尹王秉恩以筹办政法学堂为名,设局征收糖捐。三那(那丽、那彭、那恩)农民公推绅耆与官方交涉,要求免除糖捐。官方竟把绅耆扣押。一日,驻那彭税吏肆意殴打无力纳税的农民,刘思裕闻讯赶来,怒惩暴吏。暴吏持枪妄图镇压,被群众团团围困,只好狼狈而逃。事后,官方谎报“匪乱”,派员究办。“三那”群众被迫组织起来,公推思裕为首领,开展抗捐斗争。
光绪33年(1907年)农历3月,刘思裕与黄世钦等,召集乡人数千人,在那彭鸡儿坪开“牛头大会“,歃血为盟,誓死抗捐。会后,以姓编队,分头出击,打那彭,杀税吏,声势大振。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抗捐斗争迅速在钦廉扩展,参加斗争的达2万多人。钦廉道尹王秉恩,钦州知州顾水懋派绅士冯绍珠进行“善言劝导”,继而两广总督周馥指令王秉恩“酌减捐项”,妄图瓦解抗捐斗争,均被刘思裕拒绝。王秉恩派宋安枢率兵“围剿“,又被刘思裕击败。周馥又指派北海总兵何长清出兵镇压,何长清畏惧不敢出战,主张以“抚“为主。周馥改派郭人漳率防军3个军营,赵声率新军1个营,炮兵1队,又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军协同进攻,并电令广西提督丁槐拨衡军1个营,绥远军1个营配合“围剿”,进逼“三那”。
孙中山获悉“三那”爆发抗捐斗争,认为“钦廉人民反抗,粤省所派剿乱长官郭人漳,与革命党向有交往,赵伯先(赵声)尤为热烈赞助革命的同志,倘能互助配合,大事即可期成“。于是派邝敬川潜入钦州,对刘思裕传播革命思想,指出抗捐斗争,必须反清才能胜利,使刘思裕更加坚定了革命决心。当时还运动得马帮数百人,大家推举刘思裕为元帅,黄世钦为副元帅,邝敬川为参军,派胡汉民之弟胡毅生赴赵声营,策动郭人漳、赵声响应。其时,郭人漳、赵声已率部启程向三那进发。刘思裕闻清军前来,以为既有密约,不加戒备。农历5月初,郭人漳派林虎统兵1营回攻那彭,刘思裕只带抗捐群众数十人据守四和堂当铺抵抗,开展激战,四和堂指挥部被开花炮击中,刘思裕壮烈牺牲。清军到处捕捉抗捐群众,焚毁民房,血洗三那,“庐舍为圩”,“尸骸山积。“据清政府事后调查统计,被杀者147人,被抢劫一空者153户。
陈鸿畿(?—1907年),战死。
黄家通(?—1907年),战死。
陈绍仪(?—1907年),被捕就义。
赵知章(?—1907年),被捕就义。
霍时安(?—1907年),郭人漳为掩饰他和革命党的关系,将霍时安杀害。
来源:开朗明月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