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陷入关税博弈及IPO困局的关键时刻,希音(Shein)首席战略官Peter Pernot-Day近期接受瑞士媒体采访时称,其不认为希音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争议,因其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80%以上生产在广州),却屡次发出“去中国化”言论。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陷入关税博弈及IPO困局的关键时刻,希音(Shein)首席战略官Peter Pernot-Day近期接受瑞士媒体采访时称,其不认为希音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争议,因其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80%以上生产在广州),却屡次发出“去中国化”言论。
这已不是希音第一次表示自己不是中国公司,但显然并不被市场认可。
据了解,希音成立于南京,2017年左右迁至广州。得益于广州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希音迅速崛起。如今纳入希音供应链体系的工厂至少有6000家,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广州,仅番禺区就有上千家服装工厂为其供货。
一波三折的IPO路
伴随希音的快速发展,来自欧美等地的政策监管也日渐趋严,希音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22年,希音就传出将赴美国上市的消息,但遭到美国立法机构、政府议员和民间组织的多重审查。2023年11月,有消息称,希音试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密交IPO申请。美国参议员Marco Rubio公开要求SEC严格审查希音的上市,要求其披露更多有关其在中国业务的信息。
由于赴美IPO计划受阻,希音将目光转向伦敦。据报道,希音近日已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批准,计划赴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业内人士估计,若最终在英国上市,希音估值有望达到500亿英镑(约合634亿美元)左右,这将成为伦交所史上规模第二大的IPO,仅次于2011年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
对于希音欲在英国上市的传闻,一位熟悉Pre-IPO领域的分析师对此次IPO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估值,希音上一轮融资的估值是600亿美元,而此前寻求上市的估值约为500亿美元,但在目前关税博弈的当下,估值又得下调。此外,还有市场时机、监管压力以及海外对中国科技公司污名化等负面因素。
分析师认为,目前港股正吸引内地众多优质公司赴港上市。如果希音回归广州,在政府的支持下,去港股上市或许是公司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希音在广州持续加大投资,2024年,位于广州增城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为36.9亿元。该项目三期全部达产后,年出口额预计超千亿元。
美小额关税豁免结束 希音上调美国售价
5月2日,美国小额关税豁免结束。希音的应对之策是上调在美商品的售价,个别商品的涨幅接近四倍。
日前,希音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为了不降低质量,从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
数据显示,美容和健康类商品中,排名前100的产品平均价格较前一天上涨了51%,其中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家居、厨房用品和玩具类产品的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10件套厨房用纸巾的价格涨得最狠,从1.28美元暴涨至6.10美元,涨幅高达377%。女装的涨幅为8%。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跨境平价电商平台Temu也同步发布了涨价通知。对此,美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这两家平台的中国进口商品面临着高达120%的关税,或者200美元/单的固定费用,但这两家电商很可能仍将影响美国的平价商品零售行业。
美国专注于零售和科技领域市场研究机构Coresight Research称,希音和Temu此前能够以亚马逊价格的三分之一提供同类商品。因此,即使他们将价格提高一倍以上来抵消关税的影响,许多商品仍可能比美国电商网站和零售商的价格更便宜。同时,关税博弈同样也提高了亚马逊及其他美国零售商的价格。因此,面对关税博弈,希音和Temu在行业中并非完全处于劣势。
来源:智通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