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论道 探新致远 | 台州市“一班一品”班本文化建设暨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在临海举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8:31 2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特色班本文化,创新班会研究路径,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4月29日,“台州市‘一班一品’班本文化建设暨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在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举行。台州市科研导师团导师及学员、临海市秦选强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会。出

台州市“一班一品”

班本文化建设暨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

前沿论道 探新致远

为进一步探究特色班本文化,创新班会研究路径,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4月29日,“台州市‘一班一品’班本文化建设暨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在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举行。台州市科研导师团导师及学员、临海市秦选强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会。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张俊杰院长,临海市教研中心朱希萍老师,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书记秦选强、校长陈坚光等。活动在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贺媚娜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4月29日上午

高度引领

开场致辞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陈坚光校长

陈坚光校长生动阐述了学校育人理念与实践成果。学校将“协约德育”理念深植教育土壤,搭建学生、家长、教师平等对话的协商平台,构建共生共荣的协同育人生态。深耕“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多元育人阵地,创新特色育人活动,以此滋养学生人文底蕴、激发科技探索热情、厚植劳动实践精神,真正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能出彩”。学校将班主任队伍建设视为育人基石,通过系统化培养体系、常态化经验交流,为班主任成长赋能。最后陈校长衷心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 张俊杰院长

张院长就本次活动作重要讲话。他形象地指出,班主任工作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而科研能力的提升,恰似推动航船加速的强劲船桨。在教育浪潮中,唯有紧握科研之桨,方能劈波斩浪,驶向理想彼岸。他着重强调,本次活动锚定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难题,聚焦提升班主任以科研思维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研赋能,让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精准发力,以科学的方法与创新的思路,为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班主任工作行稳致远,驶向更广阔的育人天地。

深度探索

特色论坛

01

报告厅分会场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 包小红

《铸魂・塑型・赋能:“一班一品”班本文化建设从顶层架构到网状育人的系统实践》

包校长从学校层面分享了“协约文化”引领下的“一班一品”班本文化建设经验。她论述了以“铸魂・塑型・赋能”为路径,实现从顶层架构到网状育人的的系统实践:铸魂上,汲取协约文化精髓,提炼班级精神内核;塑型时,通过设计文化标识、完善组织建设、优化生态环境等让班本文化落地生根;赋能中,整合家校社资源,激活育人场域,优化评价机制,构建多维联动育人场域网。从课程开发到活动开展,从文化浸润到个性发展,精心打造育人阵地。未来,学校将紧跟 AI 时代,持续迭代升级,让班本文化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天台县始丰小学 陈晨曦

《班级文化生态林:基于小组基因的共生型班级建设实践》

陈老师将班级喻为充满生机的森林,每一位学生则是森林中各具特色的树木。通过精心打造“微单元共生”平台,搭建坚实桥梁。立木期:分组播种,依据学生性格、特长、兴趣多维因素科学分组,为每个“小树苗”找准“生态位”;成林期:协作生长,借助项目式学习、跨组协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化能力;茂森期:创新辐射,鼓励学生将小组文化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实现文化的多元创新与传播。精准契合学生成长规律,为培育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了生动范例。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张婷

《故事里的星辰大海一一学生自主意识培育的班本实践与探索》

张婷老师以“故事里的星辰大海”为主题,分享培育学生自主意识的班本实践。班名凝智创慧,将命名权交给学生,打造 “星河教育场”探索科创;公约幸福打造,师生共创“星球公约”,用“协约银行”让学生自主管理、收获成长;实践匠心行动,构建从生活观察到创新创造的教育生态链,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开展科创项目。“星辰班”通过文化浸润、科创赋能与协同育人,构建“三维育人”新范式,未来将继续推动班级精神与儿童成长同频,在教育星河中书写更多璀璨篇章。

临海小学 冯丹萍

《汇聚一束光散作满天星一一班级特色文化的生长密码》

“以文化育人,让星光璀璨!”冯老师以“星光”为核心力量,从“背景溯源、体系建构、生长路径、育人成效”四方面分享了她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在实践培育的过程中,冯老师更注重营造星光之美,打造环境文化;履行星光之约,建设制度之化;践行星光之旅,迭代活动文化;唱响星光之歌,淬炼精神文化;共圆星光之梦,编织协同文化。这5条生长路径,将班级文化建设不再停留于口号,而是转化为看得见的育人风景,既有文化育人的哲学思考,更蕴含着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林燕

《“家”点精彩 “育”见成长一一家校共育机制的新探索》

在教育的浩瀚星河中,林燕老师以创新思维打造青禾班家校共育新范式。以报名表为纽带,构建家委会沟通桥梁,将家长转化为教育合伙人;“36精彩约课”活动中,家长化身讲师,通过户外实践、亲子工坊等形式,奏响家校协同育人协奏曲;童趣化的成长银行、协约树评价体系,以可视化方式激发孩子潜能,凝聚家校教育共识;班级交流圈实时共享信息,形成温暖教育磁场。这些创新举措,让家校共育焕发蓬勃生机,为孩子们搭建起充满爱与阳光的成长舞台。

南官小学 林帆帆

《从“孤帆”到“百舸”:班级成长型互助体的蝶变之路》

在南官小学“上善若水”理念浸润下,林老师匠心打造班级成长型互助体,演绎从 “孤帆独航”到“百舸争流”的教育蜕变。初期,面对如独自漂泊“孤帆”的学生,林老师以“小帆船”为文化意象,用成长档案定格进步足迹,营造“启航”主题班级文化,借丰富德育活动点亮自信之光。深耕过程中,她联动家、校、社资源,搭建多元成长平台,以文化熏陶与特色活动为纽带,将 “小帆船”凝聚成成长共同体,发展为分组自治小分队。如今,孩子们在互助协作中自主成长,昔日“孤帆”已化作并肩前行的“百舸”,在成长海洋中奋勇远航。

02

党员活动室会场

沿江镇中心校副校长 池相阳

《中医药文化浸润班级,“一班一品”特色育人实践》

池校长立足于学校中医药文化特色,以“本草”为引,创特色育人新范式。学校以中医药文化为核,打造“一班一中药”特色班级文化体系,加强班本文化标识育人、班本制度公约育人、班本组织建设育人、班本园地专栏育人与班本生态环境育人。21个班级各选中药材为“班魂”,如薄荷中队激励活力少年,黄芪中队锤炼抗压韧性;创新“中医式”班级管理,以“望闻问切”调解矛盾,强化学生自主解纷能力;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促进劳动教育融合文化传承。以千年本草智慧涵养“和悦少年”,让每株“小草”在文化沃土中向阳生长!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虞嫒娟

《苑被嘉木 炜炜其华——嘉木主题班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虞嫒娟老师分享“嘉木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以精神、环境、活动、评价四大文化板块,形成育人闭环。班徽、班歌传递“乐学善思、团结奋进”奋进理念,“协约树”“年轮悦读吧”让文化可触可感;劳动实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育素养;“嘉木成长银行”创新评价。未来“嘉木班”将继续以年轮为尺,成长为志,助力每个孩子向阳而生、绽放华彩。

小芝镇中心校 陈鸯

《拔节有声 向上生长——“青竹”班班本文化建设》

陈老师从文化内涵、环境布置、制度建设和特色活动四个方面介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行与思。从班名、班徽、班歌的由来到班级文化的布置、班级制度的建设,生动展现了青竹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班本建设实践。同时,陈老师将班级的成长扎根校园土壤,利用乡土资源,将班本活动与非遗项目相融合,重点介绍了两项特色班本活动:“竹”够精彩系列之非遗篇和“竹”有滋味系列之米面篇,让青竹班的文化根系深深扎进非遗这片沃土中,将文脉薪火织进成长的经纬。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朱海燕

《向阳而生 向书而行——多维互动式班级阅读生态建设》

朱老师以“向阳而生向书而行”为成长宣言,构建“环境—活动—评价”三维体系,让阅读成为生命成长的光源。打造多维阅读场域:以“悦读天地”图书角,书香文化墙等促进互动;利用漂流站轮换图书,联合家委团队推荐共读书单,构建家校联动阅读网。突破传统活动模式: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诗词飞花令,手创绘本比赛等特色活动,全面激发阅读兴趣。注重长效评价激励:实施阅读积分兑换制,定制荣誉勋章;采取个性化评价,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

杜桥镇凤山小学 林玲花

《静待新绿满园芳——梦想班建设之路》

林老师以“循梦而行,向阳而生”为核心理念,从文化、实践、评价、成长四大维度构建“梦想班”育人体系。文化建设中,通过班名、班徽等载体厚植梦想根基,凝聚班级向心力;实践环节依托“一月一主题”活动、社团研学等,让梦想在探索中蓬勃生长;评价体系创新采用积分量化、成长档案、多元荣誉,精准激励学生追梦;成果展示则以作品展、汇报会为窗口,可视化呈现成长轨迹。各板块环环相扣,生动诠释了“以梦为马,五育融合”的教育智慧,助力每位学生在逐梦路上向阳生长。

哲商小学头门港分校 陈美飞

《群星闪耀 温暖前行》

陈老师以理念、活动、管理、评价为抓手,深耕“星辰班”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分享理念与活动创新。理念上,以梵高星空为灵感设计班徽,自撰班歌,打造“星辰”主题教室,寓意每个孩子都能熠熠生辉。活动上,以“三礼五节”为核心:开笔礼传承文化,文明礼提升素养,成长礼感恩岁月;科技节、劳动节、艺术节等五大节日精彩纷呈,更有尤克里里、街舞表演,书画阅读挑战、作家交流等特色活动。通过多元实践,星辰班为孩子们搭建舞台,助力每一颗“星辰”绽放独特光芒。

4月29日中午

温度赋能

校园文化参观

午后的校园,处处跃动着蓬勃生机。老师们漫步其中,沉浸式感受孩子们缤纷的校园生活。

约展小筑内,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或载歌载舞,或吟诵经典,自信地展示着才艺与风采;兑吧前,孩子们攥着通过良好表现积攒的协约币,排起长长的队伍,眼神中满是期待,迫不及待地兑换心仪的美食,或是一张协约影院的电影票;约劳耕园里,孩子们除草、浇水、松土,干得热火朝天,在劳动实践中体会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数字化赋能的运动吧更是活力满满,智能设备记录着孩子们的运动数据,他们在挥洒汗水,尽情释放能量,拥抱健康与活力。

此外,校园内还活跃着一个个特色社团:话剧社团的孩子们在舞台上演绎着精彩故事;五子棋社团里,棋手们沉着思考、对弈博弈;足球社团的小将们在绿茵场上追逐奔跑,展现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随后老师们深入“会育人的教室”,观摩别具一格的班级文化建设,品味学校协约文化引领下的“一班一品”育人特色。耳目一新的文化标识,独树一帜的园地专栏,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每一面墙都是“无声的导师”,每一个角落皆是“文明的源泉”。

在解说员的引领中,老师们感动于小小教室承载的师生美好记忆和精彩瞬间,更惊叹于教室建设背后的班级文化和设计理念。

4月29日下午

精度聚焦

创意微班会

精选课堂

微班会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满满的育人智慧,能在短时间内聚焦学生成长中的关键问题,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下午场以四节精彩的微班会课例体现了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与育人的新路径。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张灶瑾

《送垃圾回家》

张老师携手三(6)班的孩子们紧扣“小绿萝”意象,巧设“知——情——意——行”四阶育人路径。班歌齐唱营造文化氛围,情景剧和垃圾分类游戏将环保教育自然融入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协约币奖励和《绿萝月刊》评比,形成可持续激励机制。将垃圾分类知识学习与“守护绿萝班”的集体承诺相结合,使环保意识升华为班级共同价值观,最后延伸至家庭的教育,体现了“一班一品”课程的社会辐射力,实现了品德教育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王琼阳

《哭泣的雨伞》

王老师携三(2)班的“小星火”们聚焦雨伞收纳难题,通过调查视频直观呈现随手扔伞、雨水乱溅等乱象,剖析成因:方法不当、习惯缺失、安全意识不足。课堂中,雨伞管理员生动讲解结构,AI演示雨伞折叠过程,配合《收伞歌》提炼折叠技巧。小组合作实践并分类摆放至收纳架,让角落焕然一新。结合图片讨论安全要点,明确撑伞间距、尖端朝向等规范。从雨伞整理延伸至校园生活全场景,引导学生用整理收纳点亮星火能量,让好习惯助力成长。

尤溪镇中心校 王珊珊

《探险“丢三落四”王国》

王老师立足学生的不良习惯——丢三落四,带着二(5)班的孩子一起《探险“丢三落四”王国》。她以数据调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反思自己丢三落四的情况、结合情境说说丢三落四带来的影响、制定对策战胜丢三落四等,通过搭建支架,对话实践等,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认识不足,并挑战21天好习惯打卡,争当好习惯小达人!

回浦实验小学 王华利

《快乐的课间15分钟》

精准点拨

台州市科研导师团导师、台州市名班主任、路桥区特级班主任陈丽华

微班会以“短时长、小切口”实现大教育,通过“知、情、意、行”四维逻辑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二两节课《被遗忘的垃圾》《哭泣的雨伞》以短剧、视频调查等形式打破认知盲区,直击环保和收纳问题;借情境互动、AI讲解引发情感共鸣,唤醒责任意识与实践意愿;通过“垃圾分类大闯关”等任务驱动凝聚意志,激发学生改变决心;课内课外联动,以承诺书、小组实践推动行动落地,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深度转化。同时,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打造社会化学习环境,通过榜样示范、故事分享,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使课堂成为行为养成的观察与实践场所,以“四维闭环”解决习惯养成问题,实现深度育人。

台州市科研导师团导师、台州市名师、天台县许军红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许军红

三四两节课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石,构建“观察—模仿—实践”育人闭环,创设社会化学习场景,借助榜样示范、故事分享,培育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助力学生从被动观察转向主动践行。主题均紧扣日常育人痛点,如《探险“丢三落四”国》关注习惯养成,《快乐的课间15分钟》聚焦安全与时间管理。以小切口捕捉教育契机,精准解决学生真实问题。在教学策略上,采用体验式育人模式。通过创设“丢丢国王邀请函”等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力;借助统计表、影像资料搭建认知链条;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推动深度对话,实现认知解构与行为重塑的螺旋上升,将理论深度融入沉浸式课堂体验,为班会课实践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范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次研讨会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方经验共享、智慧碰撞,为打造富有台州特色的班本文化、培育高素质班主任队伍,进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让我们以本次研讨会为为契,将所学、所感、所悟内省外化,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共筑教育美好未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