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分离 进阶再升级」详评钰龙D39+A39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6:02 2

摘要:说起钰龙,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推出的桌面一体机产品,可以说在其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下,在桌面一体机这个领域中钰龙拥有着超高的认可度和极佳的口碑。从DA8II、DA9/DA10/DA11直至旗舰DA1等机型,钰龙始终紧随技术前沿,先后搭载了AK4497、ES9

说起钰龙,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推出的桌面一体机产品,可以说在其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下,在桌面一体机这个领域中钰龙拥有着超高的认可度和极佳的口碑。从DA8II、DA9/DA10/DA11直至旗舰DA1等机型,钰龙始终紧随技术前沿,先后搭载了AK4497、ES9038PRO、AK4499EQ等旗舰级解码芯片,从而确保了旗下产品在解析力和动态表现上一直处于前沿水准。与此同时,这些机器的输出功率也在稳步提升,从DA8II的单端1W,逐步升级到DA9/DA10的平衡3W,再到旗舰DA1 5W的平衡输出能力。而在音源信号处理方面,钰龙的JIC(Jitter and Interface Control)技术在持续的迭代下,也已经进化到了第七代。并且,随着流媒体播放平台的日益普及,钰龙也顺应潮流引入了网络播放功能,使得数字链路的时钟精度与信号兼容性再一次显著提升。

然而,一体机固有的紧凑内部空间和集成式供电设计,往往会限制高性能元器件的发挥。即便强如旗舰DA1,也需要借助额外的线性电源才能达到其最佳工作状态。正是基于这一痛点,钰龙选择将一体机拆分为独立的解码器和放大器:由D39负责数模转换与流媒体功能,其采用第七代JIC技术与ESS9039PRO旗舰解码芯片,能够精准地输出模拟信号;而A39则是一台纯粹的Class-A类耳放,拥有6W的平衡输出功率,并配备了99级精密R-2R电阻阵列音量控制系统,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号放大过程中的失真与底噪,从而释放出耳机的驱动潜力。分体式设计不仅从物理层面避免了数字与模拟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为供电系统、散热效率以及机内元件布局提供了更为从容充裕的施展空间,最终转化为更快的瞬态响应速度、更深邃的背景黑度,以及更为通透自然的声场空间表现。从一体机到分体化,钰龙实现了产品理念与声音表现上的进阶与再升级。

D39和A39在外观上采用了高度统一的设计语言。两台机器均使用厚实的全铝合金材料,经CNC加工而成,表面施以喷砂工艺处理,触感扎实且富有质感,边角处同样给到了柔和的过渡。二者的机身尺寸相同,均为248×210×60 mm(长×宽×高),拥有高度统一的银、黑两种配色,重量也大致在2.4–2.6 kg之间。如果单看其中的一台,其尺寸大致与钰龙自家的网络播放器Asura相仿。所以日常将它们叠起来使用时,并不会比Asura、Aquila三代这样的中端机多占据多少空间,但所能触及的声音上限却远非后者可比。即使对比旗舰DA1,D39+A39同样称得上“空间友好型选手”。

此外,这两台机器的正面布局也高度类似,均采用了中间偏左的彩色液晶屏幕结合右侧大尺寸旋钮的对称式设计。唯一区别只是作为耳放的A39在前面板上多出了4.4平衡、6.35单端和四芯XLR三个耳机接口。D39的显示屏可以呈现出音频信号的电平、VU电表、系统采样率等信息,而A39的屏幕除了显示“前级/耳放”“高/低阻抗输出”、实时音量等状态讯息之外,还能够展示当前的输入电压,以及工作温度。两台机器通过机身背面的单端RCA或三芯平衡XLR接口实现连接。

和去年推出的新品Asura一样,D39同样集成了完整的网络流媒体播放功能。仅需一根网线将它连接上路由器,等待其识别设备并分配IP,当显示屏右上角出现NET READY时,即可在局域网内找到名为YULONG的音频设备。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音乐APP,选择将音乐推送至该设备,便能享受到高质量、低损耗的网络串流音乐体验。由于D39针对主流的串流协议提供了支持,包含Airplay2、DLNA、Roon Bridge、Spotify Connect、Squeezelite、LMS、Daphile、HQ NAA,全面覆盖了苹果生态系统、安卓/PC开放标准以及Roon生态等多种常用的音乐播放环境,使得整套操作流程清晰直观,几乎没有学习门槛。无论是从Asura升级过来的老用户,还是初次接触流媒体播放的新玩家,只要稍加熟悉APP中对应的推送或连接图标,都可以轻松上手。网络传输通常采用数据打包的方式,先将数据完整传输到终端设备,待接收完全部数据包后,再通过内部时钟进行重整,还原出完整的音频数据流。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抖动和损耗。再加上钰龙为D39配备了独立的音频主时钟系统,因此,相比传统的USB传输,网络串流在声音纯净度与细节表现力上通常会带来可感知的提升。

谈到时钟精度,恰是钰龙多年来持续投入研发、不断精进的领域。D39搭载的JIC FPGA数字平台专门引入了一套处理器——内存系统来处理网络流媒体数据,再连同USB、光纤等数据源一同进入FIFO缓存缓冲,经由飞秒级时钟与自研PLL锁相环电路重整时序,且提供了绕过DAC内部重采样的外部时钟同步模式,为数模转换提供了纯净且丰富的原始信号。这也是为何,同样采用了ES9039SPRO这样的顶级解码芯片,D39解码出来的声音在细节丰富程度与空间立体感的营造上,依旧处于同级别的前列——因为钰龙在数字信号的预处理阶段,就已经占了先机。

为确保数字解码部分的性能得到充分释放,钰龙还特地为D39设计了双环形变压器的供电方案。其中一只环牛专为数字电路部分供电,而另一只则独立负责模拟电路的能源供应。这两组变压器各自拥有独立的线性稳压电路,互不干扰,从物理层面上有效隔绝了噪声的串扰,极大地提升了输出信号的纯净度。不仅如此,D39内部的其他功能子模块,例如CPU、USB接口处理单元、时钟系统、显示屏等,也都配备了各自独立的稳压电源,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能时刻工作在最佳状态下。

分体式的机身不仅让D39拥有了更复杂,更极致的电路设计,超越了钰龙历代的一体机,甚至包含DA1,D39的好搭档A39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A39拥有与DA1功率相持平的50W Noratel环形变压器,不同于一体机要把一部分电力分给数字解码,A39可是实打实地吃下了所有的供电功率,其配备的16支功率管数量上也要多于DA1的12支。所以在大动态与声场的表现上,D39+A39的西装套也要优于这台旗舰一体机。

不仅如此,A39还师承自家的旗舰唱放PA1,将无损音量调节技术延续了下来,并加以优化升级。不同于PA1的6只高精度电阻音量调节阵列,A39将阵列升级为8组,并引入CPU和FPGA进行精确控制。与常见的廉价电位器相比,继电器+电阻网络可以确保左右声道的阻值精确匹配,杜绝低音量时左右声道不平衡的问题。其次,音频信号通过纯电阻阵列进行衰减,既不会产生非线性失真,也不会引入额外的噪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音频信号的原始完整性。加上输入/输出时的缓冲电路,降低阻抗,进一步强化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而钰龙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硬指标上的堆料,而是在D39+A39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多位资深发烧友和工程师的调音建议,并将这些宝贵的听感经验融入电路设计之中。这使得这套组合在拥有强大声音素质的基础之上,依然保持了丰富的音乐感染力。是一套兼具精致、大气,还保留有一丝“黑胶味”的西装组合。

D39+A39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声音既干净清澈,又不失应有的厚度与密度。乐器的尾音、泛音细节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又处理得干净利落,毫无拖沓感。声音仿佛只在需要描绘出质感时留下细腻、自然的笔触,一旦发声结束,便迅速消失在深邃宁静的背景当中。例如,在聆听大编制交响乐时,无论是舞台后排那些若隐若现的高频打击乐器,还是合唱团不同声部之间细微的音色和旋律差异,甚至是现场录音中偶尔捕捉到的场地回响以及观众席间的轻微响动,这套组合都能从容不迫地呈现出来。它们并没有将所有细节一股脑地灌输给听众们,而是在一个极其静谧的声学背景中,让声音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同时,这些细节也并没有什么“毛刺感”,甲类耳放的设计使得它们听起来依然柔和顺畅,声音富有连贯性,因此,即使长时间聆听也不会感到疲劳,在解析力与舒适度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具体到钰龙D39+A39的三频表现,其低频堪称深邃有力、干脆利落。在聆听管风琴或者某些电子合成器时,即便是从乐器最低声部发出的低鸣,仍然能够感受到音色的扎实度,以及充沛的能量感。再结合清晰的声场轮廓,以及明确的空间定位,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另一方面,这套组合的低频控制力极佳,毫不拖泥带水。无论是爵士鼓那轻快的鼓点,还是低音提琴拨弦时自带的丰富自然的余响,D39+A39都能在一瞬间精准启动,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收束回去,不带有一丝多余的肥厚与浑浊感。即使搭配对电流驱动力要求较高的平板耳机,也仍然可以感受到耳机的低频全程处于凝聚、紧实且后劲十足的状态。与普通一体机相比,这种低频表现上的提升的确是一耳朵就能感受到的。

D39+A39来到中频也是同样的脾气秉性,会给人一种温润细腻、真实饱满的听感。人声的位置适中,舞台定位精准明确,结项尺寸真实。男声能够借助丰富的气声细节和自然的胸腔共鸣,展现出逼真且富有磁性的声音厚度;女声则拥有清晰的口型轮廓和自然的尾音延伸,听起来甜美而不尖锐刺耳。这套组合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歌手演唱时的技巧运用和情感投入,来强化歌曲本身的感染力。而对于伴奏乐器,例如钢琴、吉他、萨克斯等,它们在中频段的还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钢琴的泛音细节和琴键敲击的力度变化都得到了精准的再现;木吉他每一次拨弦,都仿佛能同时感受到木质琴箱带来的温暖共鸣与金属琴弦自身的清脆质感;就连萨克斯风那种略带慵懒气息的沙哑共鸣声,也被完整地捕捉并呈现了出来。丰富的信息量带来了颇高的声音密度,但整体上又不会显得过于繁杂、锐利。每个声音结项都遵循各自稳定的位置,边缘处的音色也都有着自然的衰减以及完整的过渡。前后有序,主次分明。对于律动的能量强弱,音量层级的划分,D39+A39也颇具心得。当一切做到了足够精细的水准之上,钰龙D39+A39在中频处便有了一种将海量声音细节顺其自然表达出来的润泽感,而这或许就是“黑胶味”的来源。

“柔顺水润”的特点也被这套组合从中低频带到了高频。当中频段乐器的泛音开始向高频延伸时,D39与A39依然能够维持住一个通透明亮,且不受任何束缚与干扰的听感空间。三角铁的敲击声清脆悦耳,余韵悠长;钢琴的高音区听起来甜美而富有光泽;长笛在最高音域演奏时,音色也足够圆滑悠扬,完全找不到任何令人不适的尖锐感或干涩感。相反,某些高音旋律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甚至能水到渠成般地表现出一种飘逸的空气感。不过,D39+A39并没有刻意去突出或强调高频声部在乐曲中的存在感,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入整体旋律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清晰的层次感和自然的延伸,给人留下恰如其分的听觉体验。

所以D39和A39的组合并不挑音乐题材。无论是动态范围巨大、频段跨度宽广、层次结构复杂的古典音乐,还是节拍鲜明、律动感十足的现代舞曲,抑或是特别强调人声质感以及情感表达的流行金曲,它们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加以驾驭。并在做好各项基础声音素质的同时,带来顺滑水润的主观听感。

考虑到钰龙这套组合自然、流畅且略带“绵密”的声音特点,更适合搭配以瞬态响应速度见长的平板耳机。寻常的动圈结合D39与A39虽然听下来虽然连贯性尚佳,但是在应对多乐器,多音轨的复杂场景时,对弱音细节力度的把控会显得不够细致入微。并不是前端拖累了耳机的表现,而是前端的上限远远超过了一般动圈耳机的表现力。直到森海塞尔HD800/HD800S这个级别的耳机,才拥有足够的实力驾驭住大场面,将各式音乐元素表现得面面俱到。所以声音相对密实,绝对素质也更高一些的高端平板耳机,例如HIFIMAN HE1000 Unveiled,或是达音科岚,在搭配钰龙这套西装组合时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不仅补足了人声与乐器的音色和动态细节,更能将乐曲中所蕴含的空间信息交代得一清二楚。聆听者会首先感受到一个通透、开阔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歌手与各种乐器都被赋予了极强的空间立体感。在这些元素的空隙当中,仿佛还飘着一层薄薄的、可被感知到的空气感。很少有一体机可以做到这样的声音高度,而钰龙仅用两台体积小巧的分体式解码、放大器,实现了声音素质与听感的再次进阶。

当一体机架构难以满足更高段位的声音需求时,解码+耳放的分体式台式机便成了必然的选择。钰龙将D/A拆分开来,分别推出了D39解码器与A39耳放,不仅带来了更为凝实、细腻的声音质感,空间立体感也迈上了一个台阶。两台机器之间琴瑟和鸣般的匹配调音,也为它们赋予了一层柔滑水润、略带模拟韵味的“黑胶味道”,让烧友们在追求高素质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舒适的聆听体验。然而相比万元级别的台式一体机,D39与A39的价格并没有高出很多,所占据的桌面空间反而可能更小,而声音表现却有了实打实的提升。可以说这样的分体西装套,反而凸显出更高的性价比。

来源:毛巨星聊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