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日,浙江宁波一名保时捷司机在弯道超车时与摩托车发生碰撞。这起撞人事件因肇事司机周某未第一时间救助伤者,并将车辆原来悬挂的黄色车牌更换为蓝色浙B车牌,引发全网热议。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5月2日,浙江宁波一名保时捷司机在弯道超车时与摩托车发生碰撞。这起撞人事件因肇事司机周某未第一时间救助伤者,并将车辆原来悬挂的黄色车牌更换为蓝色浙B车牌,引发全网热议。
宁波余姚市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肇事司机起初安装的是一块黄色的装饰牌,并没有悬挂真正意义的车牌,发生事故后不得不拿出实际的蓝色浙B车牌,逃避未悬挂车牌的处罚。
针对网上该肇事司机及车辆不止一次发生过事故的言论,工作人员表示,经警方调查核实,周某之前未有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其车辆于2024年10月8日上牌,与网传2024年8月的舟山撞人事故并无关联,并且两辆车为保时捷的不同型号。目前,警方已对造谣行为开展调查,下一步将依法予以处理。(据5月6日央广网)
宁波发生的这起交通事故虽未造成严重伤亡,却因为画面十分惊险、肇事司机行为诡异而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之后,关于肇事司机的家世背景、过往经历、人脉关系的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众多传言交织,将这次事故与2024年8月的舟山撞人事故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两起事故除了肇事车型相似之外并无其他显著的共同点,无根无由的传言之所以迅速传播并激发出对肇事司机周某的强烈谴责,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某事发后令人出离愤怒的种种表现——他开着马力十足的跑车,在车流量不小的网红山路上高速超车,本就危险重重。出了那么严重的撞击事故后,他不先救助伤者,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而是急于换车牌逃避处罚……这种冷漠且熟练的行为模式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人在路上横行霸道惯了,已经习惯无视交通法规,漠视他人生命安全。
周某这种目中无人、横行霸道的做派,正是每个道路使用者最为深恶痛绝的。他们就像马路上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他人带来灾难。人们担心的是,如果真的被他耍花招掩盖过去了,如果这样的行为得不到严惩,道路安全将无从谈起。公众对案件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应,实际上是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原则的捍卫。
当然,扑朔迷离的谣言对事件的处置并无帮助,反而可能干扰警方调查,还误导公众判断。针对网络传言,警方通过调查核实给出了明确回应,同时,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对周某刑事拘留,也体现了依法处理的决心。从法律角度看,无论周某如何更换车牌,其危险驾驶、未依法悬挂号牌、未救助伤者、试图消灭证据等违法行为都不会被改变;无论其动机如何,其飞扬跋扈、漠视生命、炮制谎言的恶劣行径也无法掩饰。
说到底,人们对周某的行为感到愤怒,本质上是对特权思维的抵制。在法治社会里,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没有人可以随意践踏安全底线。警方依法处理、公正办案,既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对公共安全的责任。公正透明的处理永远是最好的辟谣方式。当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当每一个结论都有确凿证据支撑,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我们期待这起案件后续能够有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以事实明真相,以法律断是非,回应社会疑虑。同时,也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所有人明白:任何试图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都是徒劳的,敬畏法律、尊重生命,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