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加一战获得多少好处?利益有、胜利有,唯独有一样不可替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1:33 2

摘要:本着赌一把的想法,1917年3月,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奥断交,8月就把宣战书送到了两国的眼前。

本着赌一把的想法,1917年3月,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奥断交,8月就把宣战书送到了两国的眼前。

中国正式成为一战的参战国。当时谁输谁赢,北洋政府也没有底,只不过是赌一把而已。

没曾想1918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北洋政府竟然成了战胜方。

这本该是欢天喜地的好消息,北洋政府也借着战胜国的由头,开始谋求国家主权与利益。

在此期间获得了不少的好处,诸如关税权、司法权,甚至丢失的领土都有被收回。

可这些成绩毕竟是有限的,巴黎和会上,中国还是受到了区别对待。

抛开所有物质层面的成绩不谈,一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东西当中,有一样是不可替代的。

1917年8月宣战之后,北洋政府顺势而为,把当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废除了。

当然了废除的只是德奥两国相关条款,这笔钱也不是小钱,赔款当中20%是德国的,1%是奥匈帝国的。

这两国的赔款加起来就有一亿两白银,现在北洋政府不用还了,每年省下来的银子也有1000万两。

除了赔款不用还以外,租借也要收回。德国在天津和汉口都设有租界,奥匈帝国则在天津设有租界。

现在,三块租界全部回到了北洋政府的手中。

奥匈帝国的租界是最小的,有1000亩,回归的时候,这片租界的价值已经在300万两白银了。

当初,奥匈帝国投在租界上的资金高达200万两白银,现在连同基础设施、地面建筑以及房产,全部归北洋政府所有。

至于更大的德国租界,其价值更高。

两国在中国的资产和企业也被北洋政府没收,这包括了津浦铁路、湖广铁路的德国债券,这笔钱高达1.2亿马克。

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中国的企业也被收购,德华银行、礼和洋行纷纷成为国有资产。

关税自主权的回归

清政府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往往以关税为抵押,辛丑条约分期赔款也是以国家的关税为质押物的。

这也就是说中国的关税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反而需要列强决定。

巴黎和会我们参加了,在这届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关税自主的要求,但列强一致拒绝。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国再次提出关税自主。虽然列强没有同意,可是允许中国提高关税,将税率从原来的3.5%增加到5%。

这还不是终点,借着胜利国的姿态以及国际局势的缓和,北洋政府不断努力。

终于在1928年,南京政府与列强达成了新的协议,中国可以恢复关税自主,时间是在1930年。

就这样,中国算是拿回了关税自主的权利,这也预示着一个国家的完整形态在逐渐完善。

经济领域的好处

一战进行过程当中以及一战结束后的短暂时间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北洋政府主导下的国家经济呈现繁荣向上的势头,甚至一度被看作是民族觉醒的前提。

以纺织业起家的民族资本,在1913年尚且只有纺纱厂15家,利用10年的时间到1921年,华人主导的纺纱厂已经多达64家。

面粉行业也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机遇,1914年,中国的面粉出口量维持在7万担左右,希望借此换取外汇支持经济发展。

利用列强的空档期,面粉行业进步神速,到1921年出口量已经增加到了396万担。

其他领域,国家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虽说让人高兴,但只不过是短暂的高兴而已。等到列强卷土重来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工业又再次被压到了死胡同里。

除了上述的好处以外,在教育上,北洋政府利列强们减免的赔款投资教育、资助留学生,发展科研机构。

一度让北洋时期。学术水平有了不小的进步,与后来的国民党时期相比也不惶多让。

有成功就有失败,巴黎和会上的山东问题就是列强强加到中国人头上的屈辱。

表面上中国是战胜国,但私底下列强从来没有一视同仁,反而秘密与日本达成了非法勾当,强行转移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虽然在华盛顿会议上北洋政府收回了山东的部分权益,但那中国用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比如胶济铁路的回归就是用4000万日元买回的。

即便如此,日本依然在山东拥有特权,例如矿山开采权。

这有限的胜利和屈辱的结果,促使了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的转变。

面对巴黎合会的屈辱,中国各地爆发了罢工、罢课、罢市,全国各地300多座城市一起响应。

参加的人员不局限于学生、工人、商人,就连普通市民也走上街头进行抗议,从而推动了顾维钧的罢签。

一场五四运动不仅仅是走上街头,而是成功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更是让中国的改革派与革命派看清了现实。

不再奢望于温水煮青蛙般的改良,而是应走上彻底革命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都是在一战后逐步开始并升华的。

这才是一战后中国获得的最大好处。

来源:开启画中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