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次元文化盛行的当下,手办作为动漫、游戏角色的衍生模型,深受爱好者追捧。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却借此打起了歪主意。自2022年起,被告人许某在有“中国潮玩之都”之称的广东东莞经营工厂 ,这里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全球动漫衍生
一、案件详情: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获刑
(一)案情经过:两万件 “问题手办” 流向市场
在二次元文化盛行的当下,手办作为动漫、游戏角色的衍生模型,深受爱好者追捧。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却借此打起了歪主意。自2022年起,被告人许某在有“中国潮玩之都”之称的广东东莞经营工厂 ,这里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全球动漫衍生品1/4都在此生产。许某联合下游经销商孟某,通过淘宝、阿里巴巴这类大众熟知的电商平台,销售可脱卸服饰的女性手办。
这些手办乍看之下或许只是造型独特,但深入观察就会发现问题。警方查扣后发现,涉案手办胸部、关节处有色素沉淀,虽未明确刻画性器官,但其可拆卸内衣裤的设计,被鉴定为具有诲淫性。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截至案发,网店累计销售2万余件,销售金额超200万元,仓库里还查扣了未售手办3万余件,而这些均被认定为淫秽物品。大量带有不良导向的手办流入市场,尤其是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售卖,对社会风气,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二)判决结果:主从犯分层追责体现宽严相济
2025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这一判决结果充分考量了各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主犯许某、孟某,作为整个犯罪链条的关键人物,分别获刑四年九个月、四年三个月,各处罚金10万元。他们在制售淫秽手办的过程中,起到了组织、策划和主导的作用,理应受到严厉的惩处。工厂经理,作为生产环节的重要管理者,获刑三年九个月,罚金5万元 ,其对工厂内的生产活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也难辞其咎。
其余9名从犯,包括设计、生产、运营等岗位的人员,均适用缓刑。从表面上看,这些从犯可能只是执行上级命令,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但从法律层面分析,该团伙已然形成完整产业链,虽部分从犯作用较轻,可涉案金额与数量已达 “情节严重” 标准。法院在量刑时,兼顾了法律的威慑力与个案的公平性,既对犯罪行为予以打击,又给予从犯一定的改过自新机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二、争议焦点:“二次元”与“淫秽物品”的边界在哪?
(一)手办设计是否构成“诲淫性”?
这起案件的判决,在二次元爱好者和法律界都引发了强烈反响,争议的核心聚焦在这些手办的设计是否真的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 “诲淫性” 标准。在大众认知里,二次元手办本是充满创意与幻想的艺术表达,很多手办造型夸张、风格独特 ,但这款手办的可脱卸服饰、关节色素沉淀等设计,却在法律层面触碰到了红线。我国《刑法》第 367 条明确规定,淫秽物品是指 “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从表面上看,这些手办或许没有直接呈现性行为,但法院在判定时,考虑的是整体效果和对受众的影响。
公安机关作为专业的执法部门,其鉴定结论成为了重要依据。他们基于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从手办的造型、细节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定这些手办具有诲淫性。同时,两名购买时未满 18 岁的证人证言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两名未成年人在收到手办后,一个因怕父母看到而用胶带遮挡关键部位,另一个则直接藏在床底,这种行为反映出,即便是未成年人这一易受影响的群体,也能明显感知到手办所传递出的色情暗示。这也表明,此类手办在社会层面,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存在不良影响,其诲淫性不容小觑。
(二)从犯处罚是否过重?
在这起案件中,除了手办性质的争议,对从犯的处罚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工厂文员、网店运营等从犯,他们在整个犯罪链条中,更多是执行上级命令,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有人认为,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对整个事件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却因此获刑,处罚似乎过重。但从法律层面深入分析,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中国政法大学王志远教授指出,本案涉案金额超 200 万元,已达到 “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 情节严重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违法所得 10 万元以上即属情节严重,如此高额的涉案金额,足以表明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充分考虑了主犯与从犯的区别,对主犯从严、从犯从宽。主犯作为犯罪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对整个犯罪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受到严厉惩处;而从犯虽然作用相对较小,但在共同犯罪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同样不能逃脱法律制裁。法院在对从犯适用缓刑时,也是综合考虑了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多方面因素,既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又给予了从犯改过自新的机会,符合 “罪责刑相适应” 原则,并非简单的 “一刀切”。
三、法律解读:新兴业态监管的司法破局
(一)淫秽物品认定的 “三重标准”
在这起案件中,对于手办是否属于淫秽物品的认定,有着严谨且全面的司法考量。依据相关法律与司法实践,主要遵循 “三重标准”。首先是客观要件,即手办本身是否存在性暗示设计 。涉案手办的可拆卸服饰设计,绝非普通的创意表达,它打破了正常审美与道德规范的界限。关键部位的特殊处理,如胸部、关节处的色素沉淀,虽未直接呈现性器官,却通过这些隐晦却又极具暗示性的设计,传递出明显的色情信息。这种设计并非偶然,而是商家为了迎合部分低俗需求,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擦边球的方式,吸引眼球、获取利益。
其次,社会危害性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手办作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尤其是青少年追捧的文化产品,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带有不良导向的手办一旦流入市场,尤其是被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接触到,很容易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负面影响。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些具有诲淫性的手办可能会误导他们对性的认知,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从两名购买时未满 18 岁的证人证言就可以看出,这些手办对未成年人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让他们感到羞耻、难以公开展示,这足以证明此类手办的社会危害性。
最后,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至关重要。在本案中,公安机关作为专业的执法机关,承担了手办是否为淫秽物品的鉴定工作。他们凭借丰富的执法经验、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严谨的鉴定流程,对手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并非孤立存在,还结合了公众认知进行综合判断。法律的制定源于社会生活,也必须回归社会生活进行考量。公众对于此类手办的普遍看法,反映了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当公众都认为这些手办的设计有违公序良俗时,就进一步佐证了其淫秽物品的属性。即便涉案手办持有重庆市版权证,这也不能成为其逃避法律制裁的 “免死金牌”。版权登记只是对作品形式上的一种认可,而对于作品的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仍需依据法律进行实质性审查。若手办实质符合淫秽物品定义,无论是否有版权登记,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
(二)刑事介入填补行业监管空白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新兴业态监管的深入思考,其中一个重要争议点便是在行政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刑法的介入是否属于越位。从表面上看,手办行业作为新兴产业,确实缺乏完善的行政监管体系和明确的行业标准。在 “二次元” 文化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手办市场迅速崛起,各种新奇、独特的手办层出不穷 。然而,部分商家却利用监管的漏洞,打着 “二次元”“亚文化” 的幌子,模糊色情与正常文化创意的边界,制售大量带有黄色、低俗内容的手办。这些手办不仅在造型、设计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对社会风气,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指出,手办作为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商品,与艺术创作存在本质区别。艺术创作往往追求独特的表达、深刻的内涵,其受众相对较为小众,且艺术作品通常会在特定的艺术语境下进行解读和欣赏。而手办则是一种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它的生产、销售面向广大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当部分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社会责任,借 “二次元” 之名,将低俗、色情的内容融入手办中时,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缺乏有效行业标准和行政监管的情况下,司法通过典型案例划定底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文化创意不得突破公序良俗,更不能触碰未成年人保护红线。这不仅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更是对整个手办行业的一次规范和引导。司法机关通过这起案件,明确了手办行业的行为准则,为行政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填补了行政监管的盲区,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 。
四、社会影响:警惕 “软色情” 手办侵蚀青少年成长环境
(一)未成年人保护成量刑重要考量
在这起案件中,未成年人保护成为了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凸显了法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涉案手办的主要消费群体中包含未成年人,这一事实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性暗示内容缺乏成熟的判断力 ,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带有色情暗示的手办一旦被未成年人接触到,就如同在他们纯净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了一颗不良的种子,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长期接触此类软色情内容,会导致未成年人的性认知发生扭曲。他们可能会对性产生错误的理解,将正常的生理现象与不健康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情感发展和性行为观念。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良影响还可能诱发性犯罪。当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被扭曲,他们可能会在错误的认知引导下,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法院在判决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特别提及此类物品的流传会严重破坏公序良俗,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这一判决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力捍卫。它呼应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 的明确规定 ,将法律的条文转化为实际的司法行动。在司法实践中,“向未成年人销售” 被明确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量,这进一步强化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任何试图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绝不容情。
(二)东莞 “潮玩之都” 的产业警示
东莞,作为全球 1/4 动漫衍生品、中国 85% 潮玩的生产基地,素有 “中国潮玩之都” 的美誉 。这里拥有超过 4000 家玩具生产企业、近 1500 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集群。然而,此次制售黄色手办案件的爆发,如同一场风暴,将行业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乱象暴露无遗。
部分厂家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设计并生产 “擦边球” 产品。这些产品打着 “二次元”“时尚潮流” 的旗号,实则充斥着低俗、色情的内容。他们利用线上平台的隐蔽性,大肆销售这些不良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23 年央视《焦点访谈》的曝光,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整个行业。节目中揭露的生产销售黄色手办产业链,让人们看到了行业内的黑暗角落。那些造型低俗、接近 “全裸” 或可拆卸、脱衣的 “美少女” 手办,在直播平台和网购平台上公然售卖,令人触目惊心。
此次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的案件,便是央视曝光后的典型整治成果。它如同一个警钟,警示着整个产业集群,必须建立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合规体系。在设计环节,要加强对设计师的道德和法律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低俗、色情的设计理念,创作出积极健康、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生产环节,企业要严格把控质量关,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更要确保产品内容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销售环节,线上平台应加强审核机制,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杜绝不良产品的上架销售。只有通过全流程的严格把控,才能让潮玩产业摆脱低俗的标签,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真正成为传播文化、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
五、行业启示:从“野蛮生长”到“红线意识”
(一)企业需建立 “三层自检机制”
这起案件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手办行业,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促使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合规标准。从设计端来看,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杜绝低俗、色情元素的融入。以往,一些设计师为了追求所谓的 “创意” 和 “眼球效应”,在设计手办时加入了大量性暗示造型,如可拆卸服饰、过度身体暴露等设计 ,这些设计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也触犯了法律红线。企业应加强对设计师的培训和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以积极健康的内容为导向,创作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手办作品。
在生产端,企业要坚守底线,拒绝承接无明确版权、含色情元素的订单。随着手办市场的日益火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生产和销售侵权、低俗的手办产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每一个订单进行仔细审查,确保生产的手办产品来源合法、内容合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销售端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企业要主动筛查商品内容,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不良手办。在互联网时代,线上销售成为了手办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这也给不良手办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商家在网络平台上大肆销售带有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手办,而这些平台往往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导致这些不良手办轻易地流入市场,尤其是被未成年人购买。企业应加强对线上销售平台的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架销售的手办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和下架不良商品。同时,要明确标注手办的适用年龄范围,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不适宜的手办产品 。
专家建议,手办行业可参考玩具行业国标,制定手办类产品的分级制度与色情元素负面清单。通过分级制度,将手办产品按照不同的内容和受众群体进行分类,明确每一级别的产品所适合的年龄段和消费群体,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的性质和特点。而色情元素负面清单则可以明确列出哪些元素属于色情、低俗内容,禁止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产品的合规性,也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从而推动手办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
(二)司法判决传递 “双向治理” 信号
这起案件的司法判决,犹如一记重锤,不仅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惩处,更向整个社会传递了 “双向治理” 的强烈信号。在这个新兴的手办业态中,“技术中立” 绝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免责理由。在以往的一些案例中,部分商家试图以手办采用了精细工艺、获取了版权登记等为由,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开脱。他们认为,只要技术先进、手续齐全,就可以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然而,此次判决明确表明,无论手办在制作工艺上多么精湛,无论是否拥有版权登记,只要其内容实质违法,就必将受到法律的追责。法律关注的是产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而不是表面的技术和形式上的手续。这种判定原则,为新兴业态的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法律底线,提醒从业者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和经营。
“从犯非免责” 原则也在此次判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制售黄色手办的犯罪团伙中,从工厂老板到普通员工,从设计师到销售人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虽然部分人员可能自认为只是 “打工者”,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但法律并不会因此而免除他们的责任。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推动作用,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原则警示着产业链各环节的人员,要时刻警惕职业风险,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在面对违法违规行为时,每个人都应当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勇于说 “不”,避免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正如判决所言,新兴业态的创新必须以法律与道德为双轨,任何试图突破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在当今社会,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法律和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保障新兴业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新兴业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起案件的判决,为所有新兴业态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不忘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来源:铜陵黑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