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简办丧事要挨骂,现在反而成了全村榜样!”近日,新化县琅塘镇谭家坊村党总支书记戴龙清感慨道。该村周某家属在治丧时不敲锣鼓、不摆宴席的文明新风,赢得村民普遍点赞。类似转变在槎溪镇乐柏村同样上演,一户人家原定5天的丧事经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劝导后缩减至2天,节省
“过去简办丧事要挨骂,现在反而成了全村榜样!”近日,新化县琅塘镇谭家坊村党总支书记戴龙清感慨道。该村周某家属在治丧时不敲锣鼓、不摆宴席的文明新风,赢得村民普遍点赞。类似转变在槎溪镇乐柏村同样上演,一户人家原定5天的丧事经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劝导后缩减至2天,节省开支6万余元。这些鲜活案例折射出新化县殡葬改革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新化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引导、多样宣传、生态安葬、示范带头、专项治理等举措,积极探索殡葬改革发展路径,增进民生福祉,将群众的“身后事”办成“放心事”。
制度引领,村规民约算清民生账。新化县以制度创新破除陈规,构建“1+2+N”政策体系:出台《新化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新化县农村红白喜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推动全县695个村(社区)将“四限两禁”纳入村规民约——限时3天、限席400元/桌、限礼金100元、限烟花爆竹燃放,禁封建迷信、禁豪华墓葬。吉庆镇油溪桥村创新“移风易俗积分制”,红白事礼金锁定100元标准,累计节约支出200万元。圳上镇圳上村通过限燃限炮8年,为村民节省烟花爆竹费用超800万元。
立体宣传,文明理念浸润民心。该县充分利用电视、“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宣传册、标语标牌、视频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和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利用清明节、中元节等重要祭扫节点,开展祭扫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8700余份,发送倡导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温馨提示短信70万余条;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深入宣传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客观、准确发布信息,回应群众关切,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生态殡葬,党员干部示范带头。该县严守耕地林地保护红线,靶向整治违建墓地、活人墓等乱象;构建“生前尽孝、逝后简办”新型孝道文化,推行火化后公墓安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创新祭扫形式,推广鲜花祭奠、植树缅怀、云端追思等文明祭祀方式,实现祭祀活动生态化转型。全县公职人员签订《身后自愿火化的声明书》,党员干部带头实行生态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祭祀等,对违反规定者给予相应组织处理和党纪政务处分。
加大投入,促进绿色转型。该县近年投入资金1.8亿余元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新建殡仪馆1家、经营性公墓2家、城市公益性公墓1家、农村公益性公墓13个、城乡骨灰堂33个,城乡殡葬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对城区违规治丧进行专项整治,严禁在城区范围内违规搭棚治丧等行为,通过摸底排查、集中整治、巩固提升等步骤,对散埋乱葬坟墓进行分类整治,对隐藏在山上的豪华墓、活人墓进行复垦复绿,最大限度保护资源、保护生态。
从鞭炮齐鸣到静默追思,从青山白化到绿意葱茏,新化县的实践印证,殡葬改革不仅是习俗之变,更是发展理念之变。当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传统孝道便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生。这场关乎生命礼仪的深刻变革,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文明答卷。
来源:文明娄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