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虚到痰湿:压力饮食的危害与温胆汤的调理指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6:04 1

摘要:一旦脾虚了,人的五脏六腑都会虚,主要表现在土生金,肺气不足了;脾土运化能力下降,造血功能下降,血少了,心肝就会血虚。另外,脾虚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加重,再发展就会出现痰湿的体质。

从脾虚到痰湿:压力饮食的危害与温胆汤的调理指南

体内痰湿多,就多吃素

一旦脾虚了,人的五脏六腑都会虚,主要表现在土生金,肺气不足了;脾土运化能力下降,造血功能下降,血少了,心肝就会血虚。另外,脾虚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加重,再发展就会出现痰湿的体质。

一个人痰湿体质的形成,一共有两个方面,主要方面还是体内正气不足(气虚),次要方面则是因为喝水太多,液体摄入过多,或者吃得过多,吃得过好。

不过,表象上来说,痰湿体质过多,是肥甘厚味吃的多了,营养过剩了,不过根据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本质上还是心情决定了这种痰湿情况的增多。

目前,随便挑出来10个人,起码有8个人营养过剩,这8个人一般都是不愁吃喝,同时伴有心情不舒畅,容易生气烦躁,心理疾病严重,多和竞争压力大,工作繁多,生活琐碎之事过度有关。

不然,你回忆一下,在你工作特别忙、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的渴望想吃薯片、炸鸡、汉堡、奶酪、奶茶这类甜的、油炸的食物,这其实是身体的本能欲望。因为吃这些高糖高淀粉等富含碳水的食物,不仅会让大脑快速释放多巴胺,让难过的大脑感到快乐;还会快速提升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让人感觉到平静和放松。

因此,忍不住吃的这一行为,从另一方面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最近压力太大了。压力是一种应激状态,慢性压力会促进皮质醇的释放,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皮质醇含量高的人,自制力更低。

那么,过量饮食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痰湿有哪些危害呢?

对于儿童来说,抽动症(多见眼皮不自主眨眼、身体躁动)是比较常见的。同时这类患者会伴有心火,严重的表现就是自言自语、打人骂人、狂躁不安。

对于大人来说,轻则大便黏腻、头发油、没精神犯困,重则脂肪瘤、三高等问题。

如果你有以下表现,那么痰湿已经侵入你身体了:

痰湿最初积聚在心下胃脘,阻滞胃肠气机,会有纳呆,食不知滋味,或吃油腻后,感觉口咽黏腻,胃脘痞闷不适,甚至恶心欲吐,平时大便易粘滞不爽、排不干净:

痰湿滞于咽喉,可能会出现咽喉异物感,梅核气;

痰湿夹杂郁热,上泛于口,就会出现口苦、口黏、吐涎;

痰湿上塞于胸腔,或碍于心脉,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

痰湿上蒙于头脑,可能会出现头目晕眩、耳鸣,头脑不清;

痰湿下滞于胞宫,可能会出现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

尤其在夏天,危害更猛,痰湿更易进入你体内暑夏之时,外界的湿气氤氲,热力也盛,湿热交蒸,而湿可与人体的太阴经和脾脏同气相应,如果湿度过大,就称为「湿淫」,它可以抑制太阴经和脾脏的气化,从而给人体添湿增腻。当然,我们也需要考量内在太阴经和脾脏气化的强弱,如果脾气强了,外面的湿,包括通过饮食摄入的水、谷物都也可以运化掉。如果,脾气本来就弱,即使外界没有湿,那么,湿也可以从内而生。因此,三伏之时,外界的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饮食,比如大街上带冰的奶茶、刨冰,还有像生冷的西瓜,冰镇的啤酒、饮料,尤其再和烧烤、油炸、油腻或甜点等混合进食,那么,湿毒便加速产生。

如果……没有痰湿,会怎样?

有以下10种明显变化:

1、以前容易皮肤油,头发油,耳朵里也有油的问题解决了。要知道,痰湿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就是皮肤油。
2、晚上睡觉不打呼噜了。因为痰湿清理掉,气道通畅了,不堵了。
3、舌苔变薄了,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是可以看得见舌色的,有痰湿的人可以厚厚的铺满一整层,如果舌苔发白,说明有寒,那就用白术和陈皮,白术是温性的,陈皮也是温性的,温能散寒,如果舌苔发黄,说明有热,那就再加10克的竹茹进去,竹茹清热的效果很好。

4、吐痰明显减少了。平时总是时不时的爱吐点痰,或者嗓子有痰但双吐不出来。什么叫有痰吐不出来呢?就是痰湿黏在喉咙里了,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有时候一开口能听到明显的痰浊声。总之就是喉咙不清爽,要时不时地清清嗓子,中医也叫梅核气,这种情况在郁闷、生气的时候或者吃完饭以后会更加的明显。痰湿清理掉之后,这种情况会少很多。

5、大便不粘马桶了,痰湿多的人在解大便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总有一种排不干净的感觉。痰湿清理之后,大便会很通畅。
6、不再有头痛眩晕,脑袋发沉的情况了,眩晕往往是由痰湿引起的,中医讲:“无痰不作眩”,痰没了,自然不头晕了。
7、嗓子干口渴的症状消失了。以前会常常觉得口中干渴,想要用水来润一下,但是稍微喝一点就不想再喝了,或者是汪在胃里了,动一下,可以听到来回晃动的水声。这都是痰湿在体内存积不能排出惹的祸。

8、胃舒服了,不再打嗝嗳气了,更不会烧心反酸了,以前可能会感觉有股气老往上涌,能闻到嘴巴里有股酸腐味,这是痰湿浊气不排,导致胃气上逆,把胃内容物涌上来导致的。
9、胸部不憋闷了,感觉气顺了。可能以前总是感觉有股气憋在胸部提不上来,有时要用手使劲捶打一下或一会儿,才感觉舒服点,而且这种现象遇到阴天下雨的时候特别明显。这也是有痰湿,痰湿将你胸中的阳气遮挡住了。清理掉之后,你会发现气顺胸开阔了。
10、大肚明显减小了。体内有痰湿的人本身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不是很好,脾胃运化不了会怎么样?就会因为吃进去的食物消耗不掉、运化不了,造成堆积,成为大肚子。

那么如何解决痰湿的问题呢?

第一是清理肠道,肠道不清,脾胃不转;第二是健运脾胃的运化能力。第三,要改正观念,王医生常说,任何药,本质上是对你身体的一种纠正,帮助你脱离当前困境,恢复身体到正常状态,但是保持健康,可不是吃什么补品,而是依靠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还有适当的运动共同维护的

问题来了,对于痰湿有没有预防或者治标又治本的方子呢?有!它就是温胆汤。湿热、湿寒、痰湿都可以用。

它到底是一个怎么的药方?

温胆汤:半夏9克、竹茹9克、枳实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这些组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各种挥发相应的作用呢?

第一梯队:用一味枳实来破气下行。我们知道行军打仗都是要讲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锋部队,而枳实在这个方子里就是打头阵的。所谓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将原来的“气郁痰阻”的状态打破。枳实破气,从肺胃开始往下攻,将胆胃的气机打开。

第二梯队:半夏+陈皮。半夏化痰祛湿,配上化湿理气的陈皮,是最常见化痰湿的哼哈二将。这两味药是这个方子的主力军,枳实将城门攻破以后,靠半夏+陈皮来主攻敌军主力,靶向就是胆胃里的痰湿。半夏的气机也是降的,降的也是胆和胃,浊阴出下窍,半夏就是把中焦的痰湿化掉之后往下降,意图从下窍排出。

第三梯队:茯苓+竹茹。茯苓健脾渗湿,竹茹化痰清热。这两味药是这张方子的善后力量。半夏+陈皮把痰化掉之后,成为比较容易排出的湿浊,这时候茯苓和竹茹接过这些湿浊,一鼓作气将湿气从下窍排出。黄帝内经说:浊阴出下窍,痰湿是属于浊阴,要从下窍排出。枳实攻破第一道防线,作用力向下;半夏和陈皮为进攻主力,作用力向下;茯苓和竹茹是善后部队,清扫战场。三支力量分工不同,但目的统一,目标明确,就是要将体内气机打通,将痰湿这类浊阴从下窍排出。

最后一味炙甘草,甘草又称和事佬,负责调和这几个梯队药物的。

简而言之:法半夏,辛温善散,辛能理气开郁,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枳实、陈皮化湿行滞气。竹茹行气和胃,清浮火而不伤中阳。加茯苓以利湿并宁心安神。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全方可通降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以调畅全身气机,又特别有助睡眠。

这6味药,都是常见之物,没一味名贵中药。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神奇的功效。另外提醒下温胆汤一般都是用来煮水泡脚的。不是这药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为痰湿重的人都脾虚,吸收不好。而脚底经络丰富,对药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脚见效更快些。

►温胆汤还可以调理:包括脚气、失眠、痛经、湿疹、鼻炎、牛皮癣、抽动症、胆囊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咳嗽、脱发……等诸多病症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百度学术文库中输入关键词“温胆汤”,相关结果约28200条。28200条相关结果的庞大数据说明: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来源:针心医道王庆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