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通过创新“律师+”调解模式,成功化解13起涉农企合同纠纷系列案,在保障200余万元涉农权益的同时,为困境企业赢得发展转机,实现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双向赋能。
近日,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通过创新“律师+”调解模式,成功化解13起涉农企合同纠纷系列案,在保障200余万元涉农权益的同时,为困境企业赢得发展转机,实现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双向赋能。
农企经营困局触发连锁纠纷
2020年,荔波某农业公司与小七孔镇13家合作社签订《菌棒移交代管协议》,约定由该农业公司代管种植合作社提供的黑木耳菌棒,按每棒0.2元/季的标准支付年度分红,两年协议期满后返还等量新菌棒。然而受疫情冲击,该农业公司在支付首年分红后陷入经营困境,导致第二年分红及菌棒返还全面违约,13家合作社的农户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双方协商未果,合作社将农业公司诉至甲良人民法庭。
“律师+”调解模式靶向发力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陆瑜考虑到该系列案涉及辖区的14家企业,能否妥善处理关系到辖区经济社会稳定及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于是立即启动涉企纠纷“绿色通道”,通过“律师+”调解模式,邀请志愿律师莫成凤、欧阳丽江共同参与调解。
2025年4月2日,法庭组织各方当事人到法庭开展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开展调解。针对各合作社,由法官告知其法律风险和进行诉讼成本测算,引导13家合作社理性维权。针对农业公司,调解律师帮助其梳理合同履行关键节点和评估企业偿付能力,精准制定纾困路径。
通过多轮磋商,双方达成了“资金-菌棒”双轨分期方案:37万元分红款分三期于2025年12月底前清偿,59万棒菌种分三年按农时交付,于2027年交付完毕。既保障农户及时获得生产资料,又给予企业3年缓冲期。
维权从“忧心”到“安心”
为确保调解成果“落地有声”,法庭还同步启动司法确认程序。
荔波某农业公司负责人现场承诺:“待10月资金回笼后,我们将对各村合作社欠款予以优先支付,保障各村农户的权益。”
各合作社代表也手持司法确认书坦言:“有了这份协议,不怕他们赖账,我们的心里也踏实多了。”
“通过非诉解纷机制,我们实现了涉农权益保障与企业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据承办法官陆瑜介绍,该系列纠纷涉案标的高达200余万元,达成调解后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2万余元的诉讼成本,而且也避免了企业因诉讼冻结而陷入停摆。
近年来,荔波县人民法院探索“律师+”调解模式,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2024年,涉企、涉民生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73%。既以法治刚性护市场秩序、稳企业根基,又以调解柔性守民生底线、保群众福祉。
当法律参谋做好风险防控,当沟通纽带促成互利方案。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的生动实践道出了调解精髓。如今,这种既算“法律账”又算“发展账”的治理智慧,正催生出更多护企安民的法治故事。
来源:平安黔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