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女山的层峦叠嶂间,一条条崎岖的山路蜿蜒向远,一个个农信青年穿梭于沟壑之间。朔州农商银行利民支行的青年员工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温度,以金融活水滋养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将“背包银行”的精神薪火相传,书写着
在儿女山的层峦叠嶂间,一条条崎岖的山路蜿蜒向远,一个个农信青年穿梭于沟壑之间。朔州农商银行利民支行的青年员工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温度,以金融活水滋养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将“背包银行”的精神薪火相传,书写着新时代农信人的使命担当。
山乡沃野里的“青春播种者”
晨光初露,客户经理小陈已背着移动终端走进山坳里的养殖场。看着栏舍里新添的羔羊,他熟练地为农户更新授信档案:“今年行情好,咱们再优化贷款方案。”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利民支行的服务片区上演。从春耕备耕到秋收仓储,从特色种植到生态养殖,青年员工们走村入户建立“金融档案”,把普惠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他们深知,每一笔小额信贷都可能成为撬动产业振兴的支点,每一次利率优惠都在为山乡发展积蓄动能。
服务创新中的“智慧破题人”
面对山区群众金融知识薄弱、数字鸿沟明显的现实,这支青年团队在实践中摸索“方言课堂”“炕头银行”等特色服务。在留守老人家里,他们手把手教手机银行操作;在村委大院,他们用乡音土话讲解反诈知识;在利民镇集市,他们带着移动设备现场开卡,将农户需求与金融服务精准匹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初心使命下的“时代答卷”
寒冬里顶风冒雪为受灾农户送应急贷款,酷暑中驱车百里为合作社办理无还本续贷手续,深夜里加班整理“信用村”评定材料……这支队伍用青春诠释着“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的承诺。他们的工作服上沾过玉米穗的绒毛,雨靴上裹过春泥的芬芳,笔记本里记满了乡亲们的急难愁盼。当看到藜麦田在荒坡上泛起绿海,小杂粮加工厂飘出阵阵醇香,他们的笑容比山花更灿烂。
山风吹过青纱帐,送来乡村振兴的丰收讯息。利民支行的青年们依然奔走在山乡阡陌,他们的身影与连绵的青山融为一体,绘就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温暖画卷。在这里,青春不是简单的岁月刻度,而是扎根泥土、向阳生长的力量;金融服务也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连着民心、系着乡情的纽带。新时代的农信青年,正以赤子之心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谱写属于他们的青春诗篇。
编辑:麻世杰
复审:李池
终审:杨强
来源:画报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