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开辟内容经济新范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12 2

摘要:中国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终端突破4.22亿台,渗透84%的网民,大屏用户OTT日均点播时长达230分钟,是手机长视频观看时长的两倍多,85%的年轻人将智能大屏作为家庭主要娱乐阵地……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的融媒体与微短剧创新

中国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终端突破4.22亿台,渗透84%的网民,大屏用户OTT日均点播时长达230分钟,是手机长视频观看时长的两倍多,85%的年轻人将智能大屏作为家庭主要娱乐阵地……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的融媒体与微短剧创新发展论坛上,《跨界破局全域增长:2024中国家庭智能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里的一组组数据发人深思。

在大屏“留量时代”,通过场景创新与体验升级,微短剧不仅为大屏端带来流量增量,更释放出单一用户的多维价值增量,为视听产业带来新机会、新增长。

实现跨屏共振

过去10年,内容产业经历了从单向传播到算法驱动、从长叙事到碎片化、从技术依附到价值穿透的深层变革,并日益成为跨越技术周期与文化壁垒的核心资产。

之于网络视频,从被动接收到兴趣推荐,人性化叙事正穿透技术壁垒。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喻亮星认为,首先,这是内容形态的裂变,从长视频到微短剧的“时间压缩革命”;其次,这是推荐系统的进化,从“人找内容”到“内容懂人”;再次,这是内容价值的穿透力,人性化叙事和技术周期的博弈。当技术狂潮退去,唯有“人性洞察+文化沉淀”的内容能穿透周期,成为数字时代的“文明硬盘”。

基于融媒体的拓展渠道,加上微短剧的创新内容,是流量时代注意力争夺的破局之道。在北京勾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姜岚看来,微短剧以小成本、大流量,提供了一种可“以小博大”、高效的内容经济新范式。

“作为全牌照方,百视通通过构建微短剧平台,在横屏的经典剧和竖屏的快乐剧之间进行连接和沟通。”百视通市场创新部总经理、微短剧项目主理人谭赟介绍,百视通微短剧在小屏端,通过小程序DEMO快速进场;在大屏端,给部分有需求的驻地提供并上线内容;在中屏端,结合大小屏的情况和中屏的特点提供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再做匹配的产品规划。

“微短剧产业链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价值。”姜岚说,如打通付费点播、广告植入、品效协同,为广电机构构建可持续的内容盈利模型等。

“微短剧要兼顾品牌建设与效果转化,可全面促进品牌增长。”青岛大家兴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导演、演员沈畅认为,目前内容制作领域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短剧营销从植入到定制再到自制,玩法持续进化。

“以《家里家外》为代表的精品微短剧,通过‘内容IP共享+全域生态联动’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喻亮星说,其与长短视频平台合作,通过“免费+广告、会员付费、付费点播”实现“一鱼三吃”。其核心在于将优质IP内容作为流量中枢,结合多平台分发与多元化变现策略,形成对抗注意力碎片化的解决方案。

打破“围墙花园”

“微短剧创作与长视频影视作品创作有较多相似点,在内容偏好、地域文化、宣发策略上是有共性的。”姜岚认为,制作什么样的微短剧作品,以及分发给什么样的观众尤为重要。

“我们与勾正科技共建的短剧跨屏同源统计工具,可帮助客户实现对短剧投资和其他品牌投资、电商投资统一的测量。”阳狮集团EDGE北京总经理苏永刚表示,通过持续优化同源样本库构建,可以为媒介投资决策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数见咨询创始人兼首席策略咨询方军介绍,同源大数据平台能够打破“围墙花园”,真实地看到不同的消费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媒体真实的广告触达频次,评估每个品牌营销计划的真实跨平台触达效果。

解码用户需求,大屏端成微短剧价值重塑关键战场。湖南卫视的“大芒剧场”与东方卫视的“品质东方·微剧场”,分别通过固定栏目化播出模式,覆盖了晚间黄金时段。喻亮星认为,微短剧“上星”打破了其局限于小屏的刻板印象,使得大屏收视提振,形成了传统电视的注意力增量,为传统电视台注入新活力。而微短剧也催生了超级APP与垂直生态崛起,红果免费短剧平台的用户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16个月实现了月活跃用户数量从0到1.6亿的突破。

微短剧通过情绪价值锚定用户需求、大屏“破圈”拓展场景边界、超级APP重构流量入口,正在成为内容产业的新增长极。例如微短剧《午后玫瑰》在东方卫视播出后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大屏端24—40岁人群占比71.5%,小屏端15—24岁以及40岁以上两代人群占比62%,实现了跨屏共振、人群互补、价值叠加。

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微短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纾解情绪、文化旅游、公益传播、品牌塑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短剧与文旅、教育、电商等多领域融合,构建“创作—传播—消费”全链路产业生态。

从“顶层设计”到“牵引落地”,微短剧行业政策产业协同,治理优化与跨界融合激活商业潜能,通过“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在喻亮星看来,通过内容赋能、技术融合、资金支持,“微短剧+文旅”带动旅游收入,提振了文旅新消费。微短剧《我在尔滨很嗨皮》总播放量达1.07亿次,总互动量达23万+,带动了当地生活、美食消费、住宿旅游,实现了“微短剧+品牌+文旅”的三方共赢。

从国际传播与合作拓展方面看,我国微短剧在东南亚已从“流量扩张”转向“生态深耕”,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新,逐步构建“内容生产—本地化运营—商业变现”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云南利用地理优势,在国际传播的实践中,着力构建起“平台+内容+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柬埔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启动了‘Cambo Film’短剧项目。”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段葱葱介绍,长城汽车、少林寺、柬华理工大学、西哈努克工业园区等企业客户已购买公司短视频服务,并将成为首批短剧的赞助商及广告植入合作对象。

网络微短剧以“微短剧+”模式,深度融入赋能千行百业。其正从单一娱乐产品升级为跨界资源整合载体,通过政策、技术、资本的多维联动,构建起“内容生产—产业融合—价值反哺”的共赢生态,打造跨界融合新范式,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增长与文化出海的新引擎。(记者 常湘萍)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