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为什么中国需要审查其科学研究评估方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9:58 2

摘要:中国重新定义如何衡量科学价值的努力是激烈辩论的主题。其核心是一个矛盾:中国机构鼓励研究人员遵循全球科学规范,但他们根据当地确定的优先事项来衡量绩效。许多科学家,尤其是那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科学家,发现很难驾驭这个相互矛盾的激励机制。

中国重新定义如何衡量科学价值的努力是激烈辩论的主题。其核心是一个矛盾:中国机构鼓励研究人员遵循全球科学规范,但他们根据当地确定的优先事项来衡量绩效。许多科学家,尤其是那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科学家,发现很难驾驭这个相互矛盾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大问题是影响力的丧失,而不是信任的丧失

例如,今年 3 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CAS) 更新了其期刊排名系统,该系统补充了影响因子和科睿唯安期刊引文报告等其他标准。使用文章引用,其数据库每年都会使用复杂的算法进行重新评估。日记帐可能会向上或向下移动。然而,在 2025 年,一些国内期刊高于著名的国际期刊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例如,CAS 的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升至第 1 级,而美国化学学会的 Nano Letters(纳米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期刊)降至第 2 级(见 go.nature.com/4atq2xx)。批评者将这种变化归因于不透明的指标和学科的重新分类——例如,材料科学可以归类为工程学或物理学。

这样的评估是出于好意,但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CAS 图书馆指出,其系统旨在评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为机构研究管理策略提供信息,不应应用于对研究人员个人的评估。然而,有证据表明,中国学者选择在哪里发表文章是为了与这一排名保持一致。例如,在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间,在 CAS 列表中被降级的期刊中,中国作者的文章数量下降了 14.8%1.与声望较高的机构的学者相比,不太知名机构的学者更有可能这样做以确保他们的职业生涯取得进展。

衡量社会影响:如何超越标准出版指标

有趣的是,同事们告诉我,他们在海外著名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在推广评论中受到的关注比在本地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要少。一些研究人员将向某些国内期刊投稿称为“学术致敬”——不是出于不尊重,而是因为对当前评估框架的不满。

如果这些趋势继续下去,研究人员的全球联系能力可能会引起担忧。这可能会进一步阻止顶尖研究人员来中国从事自主创新工作。例如,2023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中国“千人计划”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外籍顶尖学者中,有 89% 决定在国外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2。有三项措施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在尊重国情的同时,根据科学普遍性重新调整激励措施。

首先,通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组织建立国际联合设计的评估框架可能会设置障碍,以防止指标的政治化或游戏化。这样的系统应该是安全和透明的。例如,美国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国家委员会基于区块链的同行评审试验在其审查中嵌入了带有时间戳、加密保护的记录,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和验证这些记录3.

超越“要么发表,要么灭亡”,衡量有益于学术界的行为

其次,创建受保护的知识区——类似于经济特区,但用于知识生产——可以允许对替代评估模型进行压力测试。例如,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允许外资在非限制性行业拥有完全的研发实验室,并通过其自由贸易账户系统简化跨境资金转移,以吸引全球研究人员。在杭州,西湖大学对自治治理结构的实验导致这所私立大学每位教职员工对自然指数的贡献高于公立大学(见 go.nature.com/3ebfw9n),这表明这种模式可以与国家系统共存。

第三,重振同行主导的质量评估需要重新平衡行政监督与学科专业知识。在上海,复旦大学试点的择优评核系统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模板,该系统评估的是匿名的手稿,而不是期刊品牌。通过优先考虑高影响力的研究并阻止可能导致撤稿的可疑做法,它展示了以质量为中心的评估如何与机构目标保持一致4.

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障碍。一些同事质疑国际框架是否会强加外国标准。其他人指出,如果保护区设计不仔细,可能会加剧地区差异。这些担忧凸显了循证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以中国的现有优势为基础,同时解决系统性压力。

没有算法可以设计出诺贝尔奖,没有官僚机构可以要求突破。前进的道路需要开放和谦逊。

自然641, 283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1347-x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