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去医院看我爸,排队时碰到他以前的同事老张。老张今年58,看上去却像六七十的人,脸上的皱纹比我爸还深。
前几天去医院看我爸,排队时碰到他以前的同事老张。老张今年58,看上去却像六七十的人,脸上的皱纹比我爸还深。
聊天时老张叹了口气说:"你爸退休了,我还得再撑几年。单位新来的小年轻一个个都是985、211的高材生,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跟不上节奏啊!可不拼命干又怕下一轮裁员就轮到我了。"
说起来,像老张这样1950到1979年出生的人,真是赶上了中国最特殊的时期。小时候吃不饱,长大后拼命干,好不容易熬到国家发展起来了,自己却又到了被嫌弃的年纪。
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第一座山:职场混不下去了
我表姐夫去年刚满55岁,在一家外企干了18年的技术主管,结果公司一轮"优化",他就被裁了。
"年纪大了不值钱啊!"表姐夫苦笑着说,"找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招聘网站上明摆着写'35岁以下',我这年纪,人家看都不看一眼。"
你说这叫什么事?年轻时拼命加班,攒下一肚子经验,到头来却因为"超龄"被嫌弃。
前几天听我妈说,她们单位一个57岁的老同事,就因为不会用新系统,被领导当着全办公室的面训斥:"学不会就回家带孙子去!"那老同事当场就哭了。
第二座山:家里老小都等着养
我邻居王阿姨,今年62岁,退休工资就那么三四千块钱。她爸妈都90多岁了,一个月光药费就得小一万。儿子刚买房,月供七八千,还等着她帮忙带孙子。
前几天碰到王阿姨,她正往家搬一大袋土豆,说是超市打折,一块五一斤。我帮她提上楼,进门一看,家里冰箱上贴满了各种药品说明书,桌上摆着几个药盒,都是她爸妈的。
"我这辈子就是'夹心饼干'啊!"王阿姨笑着说,眼睛却红了,"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不能倒下。"
这哪是"夹心饼干"啊,简直是"夹心炸弹",随时可能被压垮。
第三座山:养老问题悬在头顶
我舅舅前段时间做了个小手术,住院一周,医保报销后自己还得掏一万多。出院那天,他拉着我的手说:"我这辈子就怕生大病,那点退休金根本不够看。"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紧。是啊,现在医疗费用这么高,养老金能顶什么用?特别是那些企业退休的,每月就那么两三千块钱,在大城市连房租都付不起。
前几天新闻还报道说,未来养老金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这些50后到70后的人,年轻时候吃了那么多苦,到老了还得担心基本生活问题,想想就心酸。
他们该怎么办?
企业能不能做点什么
我朋友在一家日企工作,他们公司专门为50岁以上员工设计了"资深顾问"岗位,工作强度降低,但可以发挥经验优势,薪资也不会大幅减少。
这种做法多好啊!可惜国内企业很少这么做。大多数公司还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换"的思路,根本不管你之前贡献了多少。
其实企业可以:
设计一些强度小但需要经验的岗位
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
多些人文关怀,少点"狼性文化"
自己能做些什么
我姑父退休前是个工程师,退休后自学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现在在社区教老年人用智能设备,一个月还能额外赚两三千块钱。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没错。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不学习真的会被淘汰得很快。
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
主动学习新技能,别嫌麻烦
保持健康,坚持锻炼
提前做好养老规划,别把希望全寄托在子女身上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61岁的退休老师通过网络直播教书法,不仅找到了生活乐趣,每个月还有小几千的收入。这不就挺好的吗?
社会应该怎么做
最近我们小区开展了一个"银发人才库"活动,退休的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可以登记在册,社区有需要时会请他们出来做顾问或志愿者,还有一定补贴。
这种做法既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也让他们的经验得到了发挥,何乐而不为呢?
我觉得社会层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取消招聘中的年龄歧视
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交机会
说到底,这是一代被夹在中间的人
前几天和我爸聊天,他说了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最苦的时候,也见证了最好的变化。只是没想到,等国家强大了,我们自己却老了。"
是啊,这群50后到70后的人,童年经历过物质匮乏,青年时拼命工作改变命运,壮年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却在年老时面临各种困境。
前几天下班路上,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在送外卖,大冬天的,骑着电动车在风里穿梭。我心里一阵酸楚,忍不住想:这本该是他含饴弄孙的年纪啊。
希望社会能多些关注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毕竟,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设了今天的繁荣,理应在晚年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你身边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吗?他们正面临什么困境?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
来源:海峰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