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30天,是笔尖与试卷的较量,是晨光与星夜的对话,更是少年与未来的一场双向奔赴。而在这条名为“高考”的赛道尽头,有一座以红色为底色、以科创引擎为脉动的高校——上海大学,正静候每一份为梦想燃烧的青春。这座扎根黄浦江畔、与时代共潮生的百年学府院校,愿以海纳百川的胸
当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翻至“30”,蝉鸣未起,盛夏已至。
这30天,是笔尖与试卷的较量,是晨光与星夜的对话,更是少年与未来的一场双向奔赴。而在这条名为“高考”的赛道尽头,有一座以红色为底色、以科创引擎为脉动的高校——上海大学,正静候每一份为梦想燃烧的青春。这座扎根黄浦江畔、与时代共潮生的百年学府院校,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为你的30天冲刺注入敢为人先的勇气,为你的十八岁青春写下向光而行的注脚。
1922年,上海大学在国难中诞生,于烽火中淬炼,成为“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红色摇篮。百年后的今天,这份“自强不息”的基因早已融入上海大学的育人血脉:
实验室里,00后本科生参与着一系列科研课题项目:基于交叉熵方法的最大覆盖选址问题研究、猴痘疫情的预测分析建模.......上海大学积极鼓励本科学子参与科学研究,挑战自我、勇攀高峰。学校连续召开多届本科生科研创新论坛,自2019年全面启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改革,为本科学子提供专业学习指导、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等困惑。当前,在上海大学例如未来技术学院,约70%本科生从大一就参加科创项目和竞赛,100%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此刻的你,或许正被一道数学题困住脚步,或许正因模考而紧张。但请相信:那些在实验室反复调试参数的执着、在数据前一丝不苟的严肃、在实践走访间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的真诚、在赛场上为0.1秒差距彻夜复盘的坚韧,正是上海大学想要传递给每一位考生的“破局密码”——真正的强者,从不在倒计时中畏惧,而是在与难题的博弈中,淬炼出向光而行的底气。
当“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成为时代命题,上海大学为考生铺就通向未来的N种可能:
学校“硬核科技”赛道的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将让你体验亲手设计、操控机器人为生活服务,用代码改写救援效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让你掌握前沿技术,帮助中国“芯”跳动得更强劲......“人文智创”高地的新闻传播学院以智能传播产品赋能生活,让你用AI算法解码流量密码;上海电影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让你在虚拟制片棚里打造科幻场景,用光影定义中国叙事......“交叉融合”蓝海的钱伟长学院“理科试验班”,打通学科边界,让科研灵感在跨学科碰撞中迸发;未来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从“AI+医疗”到“AI+教育”,让你成为未来社会的“规则制定者”。此刻的你,或许还未想好选择哪条赛道。但请记住:上海大学从不定义“成功”的模样,只为你提供“选择”的自由——你可以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宅”,也可以是辩论场上舌战群儒的“逻辑怪”。无论是想用机械臂叩开“中国智造”的大门,还是用算法解码“元宇宙”的密码,这里都有一片属于你的试验田。
高考是探索世界的起点。上海大学从不承诺“给你一个完美人生”,但会给你“改写人生剧本的勇气”。最后30天,我们在上海大学等你!
来源:明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