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从南窗透进来,照射在龙英幸福、满足的脸庞上,也就奇怪了,她在娘肚子的时候,母亲吉振华成天辗转汾稷县南北东西的仡仡佬佬,缺吃少穿的营养跟不上,但是刚出生后的她,就像个满月婴儿一样的银盆大脸,还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出生10天后母亲吉振华牺牲,
作者:宁文英
冬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从南窗透进来,照射在龙英幸福、满足的脸庞上,也就奇怪了,她在娘肚子的时候,母亲吉振华成天辗转汾稷县南北东西的仡仡佬佬,缺吃少穿的营养跟不上,但是刚出生后的她,就像个满月婴儿一样的银盆大脸,还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出生10天后母亲吉振华牺牲,她被辗转送到逃跑在陕西大伯龙济光家,龙济光与惠香兰夫妇就视她如同己出,半辈子宁可自己挨冻受饿也绝不慢待龙英。龙英从小到大,在同伴当中,吃穿用度都是挑梢子的。
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现在,已经成长为县长的龙英,生活条件自然自是不必说,加之年龄增大的原因,使得40多岁的龙英身体有点发福了,之前是身子瘦脸盘大,现在,坐在办公室圈椅里的龙英,不光脸盘大,身子也有些许的臃肿。
时光如梭,匆忙间,人生的路就走了一大半了。说起来,自己的命自然是苦的,自小失去了双亲,但从某种意义上,自己也是幸福的,主要得益于大伯龙济光和大妈惠香兰的细心照顾。在任何时候,人前还是人后,龙英都是将龙济光夫妇统称“我大、我妈”,亲切自然,跟亲生的没有两样。
前几天,龙英帮母亲惠香兰找到了亲生小儿子龙正,自己也有了血缘关系的亲哥,龙英心里别提有多满足、有多踏实、有多幸福了。回望几十年来,她一个山西外来户家的孩子,硬是没有任何扶帮地吃苦耐劳、单打独斗、南征北战,踩着血印行进,噙着眼泪奔跑,残酷的现实早已湮没了她身上的女人情愫,她的性格业已成了中性甚至男性化了。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就是天塌下来,也是她一个人伸出双手去接,不管接住还是接不住。
现在,有了哥哥龙正的出现,不管在心理上、还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龙英都有了一种歇心有后靠的释然感觉。
这天下午1点多,往日,正是龙英午休时间,今天她却兴奋地睡不着,她要提前坐在办公室,赶紧处理一些紧急文件,以便二哥龙正的轿车一到,她就给二哥带路一同去川王村,了却他们失散母子40多年的相思相念之苦。
就在昨天晚上,党书记,也就是二哥龙正打过来电话,说铃木太郎后事已经处理完毕,想今天来川王村拜见母亲惠香兰。电话放下,可是高兴坏了龙英,她一夜兴奋得难以入眠,想必二哥应该也是昨晚没有休息好吧。
不过,二哥在电话里还和她提到了一件事,一件棘手的事,那就是铃木芳子和龙秦晋之间的事。二哥说为了顺利处理铃木太郎的后事,他们将铃木太郎的遗书让其家属阅读后,一致认定是自杀。但是铃木太郎家属,也就是铃木太郎儿子铃木一石,要求见到龙秦晋家属一面,他想为了铃木芳子和龙秦晋的婚事,做最后一次努力,以告慰铃木太郎的在天之灵,使铃木太郎的灵魂在天堂能够安息。
龙英当时听了之后,脑子乱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答复,最近家里家外包括年末全县13个乡镇七七八八的事情,使得龙英还没有时间定下心来,好好去思索这个问题。
“二哥,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处理为好?”此话一出口,龙英心里不由一阵窃喜,心道,这回可是有了甩锅的下家了。
“这个……”好像党书记也是很难抉择,“说实在的,这个女孩挺不错,长相、学识、谈吐、素养,都没说的,而且还富有正义感。”
“何以见得?”龙英逼问。
“在汾河岸边抛撒铃木太郎骨灰的时候,铃木太郎儿子铃木一石,想给一个袋子里抓几把铃木太郎的骨灰,说要另外存放,带回日本,撒在他们祖坟上。可是,铃木芳子就不同意,说还是按照她爷爷铃木太郎的遗愿,将她爷爷的骨灰全部撒进汾河,滋养这里的土地,才是她爷爷全心全意地虔诚忏悔。”
电话这头的龙英听了也有所动容:“是的,这个女子不像她爷爷那个畜生,娃倒是不错,也一心看上咱龙秦晋,对爱情十分执着,为了你外甥龙秦晋还,割腕自杀了一回。”顿了下,“不然,铃木太郎,也下不了剖腹自杀的决心。”
党书记犹豫了片刻说道:“铃木太郎儿子铃木一石看起来也是个本分老实人,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他和女儿铃木芳子,对中国,对中国人民还是十分感激,十分友好的。铃木一石说,他对中国养父母以及中国的兄弟姐妹,都是经常伸出帮助之手的。”
“……”龙英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词语回复二哥,再说了她的背后还有丈夫陈抗日和母亲惠香兰两个关口呢,所以她现在不能说啥,只有沉默。
“喂,喂,龙英,你听着吗?”党书记以为电话断了。
“听着,我是在想,恐怕咱俩再说都不起作用,主要是咱妈,看她啥主意。你不知道,由于铃木太郎的原因,咱妈……”龙英喉咙里霎时像堵了一堆棉花,声音变调地道:“她一辈子在陕西这面……”龙英说不下去了,停了片刻调整了情绪与声调继续,“遭的罪,受的辱,作的难,不是你能想象的……”龙英右手抬起一把甩掉双目的泪水,提高嗓门说:“10天10夜都说不完!”
这回轮到电话那头的党书记难受了,半天,他十分理解地道:“那就把这件事情,交给老人家去决断吧,她说这门亲事成就成,她说不成就不成!我几十年没有在母亲身边,没有尽孝,让她受了那么多苦……”党书记哽咽了,“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资格强迫母亲的意愿!”
“好!我也是这个主意!”龙英赞成。
(宁文英,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参政议政智库特聘专家、《三秦宗教》杂志执行主编。出版文学书籍6部,搬上舞台的小品剧本30余部,陕西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短剧剧本100余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播出4部文学作品《文化馆那些事》《汾水呜咽》《华山演义》《宁文英专辑》)
来源:文艺天地—宁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