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黑龙江省以改革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举办。黑龙江省疾控局副局长宁国红介绍,黑龙江省疾控局自2024年1月正式独立运转以来,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大疾控、大监督”理念,统筹推进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疾控体系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黑龙江:统筹推进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疾控体系改革
近日,“黑龙江省以改革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举办。黑龙江省疾控局副局长宁国红介绍,黑龙江省疾控局自2024年1月正式独立运转以来,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大疾控、大监督”理念,统筹推进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疾控体系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会现场
体系改革稳步推进。积极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重新核定省疾控中心编制数量,优化调整30个内设科(所),机构核心职能进一步加强;市、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全部完成整合,建立监督监测协同工作机制,实现“1+1>2”的目标。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建立卫生健康与疾控行政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制修订工作制度50余项,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新格局。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始终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巩固扩展全省“三公(工)”协同流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口岸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有效降低传染病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风险。不断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选取了4个市(地)11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工作,总结大庆油田总院“五融合”经验供各地学习借鉴。积极争取编制和人社部门支持,目前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四个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启动工作并于2024年底开出了全国第一张公共卫生医师处方。
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在项目谋划上,积极向上争取,依托省疾控中心建设的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已正式落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特色实验室获得批准并成为七个国家级食品特色实验室之一,省统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功能建设日趋完善。在队伍建设上,1人入选国家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分领域选聘10名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建立“传帮带”机制,共培养公共卫生人员1126名。在应急处置上,建成140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应急演练187次。圆满完成第九届亚冬会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任务,获得亚奥理事会和多国代表团的高度赞誉。
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在重点传染病监测方面,省疾控中心成立了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坚持做好多渠道监测,实行“日监测、周报告、月评估”制度,2024年至今,共形成各类监测周报68期,对社会发布健康风险提示16期;自2025年起,每周向公众发布全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和流感哨点监测情况。在防控措施落实方面,统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全省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平稳可控,结核病、艾滋病患者成功治疗率分别达96.0%和95.2%,全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在公共卫生干预方面,加大环境健康知识普及,全面推进环境健康促进行动与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深入实施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全省城区、乡镇监测覆盖率均达到100%;成立首届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及超重肥胖专家委员会,建设28所小学爱眼科普长廊,开展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25万人次。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随着国家逐步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多地加速推进疾控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深度融合,各级疾控通过重塑组织架构、创新医防融合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和优化服务效能,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型,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争上游"智慧疾控"解决方案依托物联网感知网络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构建省-市-县三级疫情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体系,实现医疗机构源数据分钟级自动采集及传染病全病程闭环管理。争上游科技根据疾控的工作需求,专为疾控部门打造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智慧监测系统将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源头数据统一采集、自动采集,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疫情监测信息同步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传染病监测全病程信息闭环管理;智慧预警系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态势感知,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实现监测预警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智慧执法系统以“现场”+“非现场”的执法模式实现全程监管、监测数据精准分析、违规行为高效处置,有效创新监管方式,丰富执法手段;智慧应急系统依托GIS地图服务进行定制开发,事发地点定位、事件信息和资源展示等功能,以便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模型进行深度挖掘,有效缩短从疫情发现到响应的时间窗口,可实现从防控数据收集、质控,到应用再到数据安全的闭环管理,全方位支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目前,争上游科技从提升疾控信息系统的数据集约化、智能化防控处置和决策支持能力出发,已经支持多个省、地级市因地制宜展开一系列疾控创新实践项目,建设完善多种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
二、《广东省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广东省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5年5月1日施行,共设总则、电子技术监控执法、在线监管系统执法、非现场执法规范、当事人权利保护、法律责任、附则七章共49条。
此次出台的《办法》明确提出,能够通过非现场执法实现监管目的的,可以不再进行现场执法,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办法》出台的背景
(一)加强法治领域改革立法保障的需要。非现场执法是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一项改革措施。国务院2020年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要“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首次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可以根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的违法事实实施行政处罚。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专段对非现场执法提出了具体规范要求。制定《办法》,依法严格规范非现场执法活动,依法保障当事人陈述权、申辩权、隐私权等权益,是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的需要。
(二)巩固我省执法实践探索经验成果的需要。一是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中,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如“明厨亮灶”智慧系统、电子“治超”、生态环境领域自动监控平台、深圳市建筑工程施工噪声“远程喊停”监管模式等。二是依托非现场执法系统开展线上执法已逐步铺开。省司法厅、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依托“粤执法”和“粤商通”率先开发全省统一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在惠州试点后全面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2个平台上线,已产生大量非现场执法数据:累计发起云巡查任务约4.6万宗,涉及市场主体约2.7万家;累计发起云备案任务1457宗,涉及市场主体1385家;累计录入市场主体约232万家。制定《办法》,是巩固上述非现场执法实践成果,推动提升全省行政执法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国办发〔2024〕54号)强调“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能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得入企实施现场检查”。我省出台《办法》,既是适应非现场执法方式已广泛应用亟需规范的需要,更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新闻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争上游有话要说:
《办法》的正式施行对卫健、疾控部门的执法模式、技术应用和监管效能提出新要求,各级卫健、疾控部门要加快对接省级数字政府平台,建立统一的执法信息库,实现电子证据的合法化存储与共享,如医疗废水排放监控、职业健康体检数据等都需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为帮助疾控及卫健部门将推动非现场执法从“试点探索”转向“全域深化”,构建更高效、透明的数字化监管体系,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了“智慧卫监”平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以往碎片化的卫生监督监控场景集成融合至统一平台上,大幅提升卫生监管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时将在线监测作为卫生监管的有力补充,实现对被监管单位进行远程实时在线监管,及时掌握现场动态,为案件处理提供证据支持,大幅了提高卫生监管效能,是卫生健康执法人员的“顺风耳”“千里眼”。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对企业进行有效远程监管,同时归集卫生健康领域相关单位信用数据,健全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信用档案,通过“信用+智慧监管”的模式加强对卫生健康领域相关单位的依法执业风险研判、预警提醒和问题自查整改,有效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平台从初步建设到试点应用,已经帮助多地卫健全面提升包括泳池水质在线监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宾馆消毒间在线监测、消毒产品在线监测、放射卫生在线监测、医疗废弃物监管、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职业健康监管在内的多个业务板块的监管效率,完成卫生健康监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来源:卫生健康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