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广州男子初查未感染HIV,半年后确诊艾滋,医生:这个细节忽视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20:02 1

摘要: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CD4+ T淋巴细胞,被称之为“免疫系统的指挥官”,可识别外来病源包括HIV,迅速“拉响警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但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专门攻击并破坏CD4+ T淋巴细胞,造成其数量持续下降,继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衰竭,进入艾滋病

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CD4+ T淋巴细胞,被称之为“免疫系统的指挥官”,可识别外来病源包括HIV,迅速“拉响警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但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专门攻击并破坏CD4+ T淋巴细胞,造成其数量持续下降,继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衰竭,进入艾滋病期,据2022年防疫中心数据披露,我国累计报告感染者约为140万例,主流传播途径性传播占比超过了95%。

2022年,来自广州的王小林42岁,是工地上的一名钢筋工,风吹日晒的,工地辛苦又没什么娱乐项目,最多就是七八个抱团大吃特吃顿烧烤,配着啤酒,也难免聊些香艳话题活跃气氛,往常这时候,有老婆在的就去找老婆了,老婆不在的,两三个人七拐八拐拐进了一条巷子。

2022年5月10日,王小林也喝了不少,回过神来已经和一名工友拐进了巷子,巷子灯光昏暗暧昧,女子衣着清凉,妆容浮夸,王小林本想离开,但女子热情奔放,双手迅速挽住了他的手臂,并刻意让他的手肘触碰到了柔软,王小林终究是没抵住诱惑,被拉进了房门。

事后,王小林迅速离开,心中满是懊恼,他与妻子感情深厚,生育有一儿一女,一想到自己干出这样伤害婚姻的事情,王小林都忍不住唾弃自己,之后很少再和他们一块喝酒吃烧烤过,把赚到的钱都转了回去,然而让王小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5月13日,王小林正在工地绑扎钢筋骨架时,大汗淋漓,衣服湿了又干留下白色的汗渍,同时他愈发的感觉到私处传来瘙痒感,像是被毛毛虫扎过似的,瘙痒感让他难以忍受,迫切的想要伸手去抓,但又担心被其他工友发现,于是借口上厕所走开了。

而一进厕所关上门,王小林立马往下一看,并看到阴囊处长出了一小块细小的红疹,脑中当即回想起了一名工友昨天的牢骚,“天气越来越热,一身是汗,我腰上都长红疹了,你们看看,唉~真是痒得厉害。”王小林猜测自己身上的红疹也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去药店买了点涂上。

红疹却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长到了大腿根,王小林勤洗澡、勤换洗裤子都不管用,走路的时候,裤子皮料还总是避免不了与红疹摩擦,导致痒感更重。可王小林也没法在大庭广众下去抓,以至于走路姿势别扭,到了晚上,更是没法安然入睡,将身体缩进被子里,轻轻去抓。

最终还是没躲过工友们的眼睛,看到他身上的红疹后,顿时想起了王小林与“小姐”共度过一晚的事情,当场往后退了两步,让王小林赶紧去做个检查。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小林一拍大腿,着急的前往了医院,支支吾吾的说出了自己找小姐的事情,医生并安排他做了传染病四项检查以及淋病病毒检查,忐忑的等了三个小时,结果出来了,均为阴性,无相关病原体感染迹象,并最终确定王小林私处出现的皮疹系阴部湿疹,医生叮嘱王小林“不可以裤子还没有完全晒干就忘身上穿,在选裤时也要注意力染料等。”

王小林一一听在心里,回宿舍途中就购买了三条素色的纯棉新内裤,不过他一进宿舍门,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工友们的一双双眼睛都警惕的看向了他,连包工头都过来了,王小林自然是清楚他们顾及什么,当场拿出了检查报告,让工友们也都松了口气,但好景不长。

11月23日早上醒来,王小林感到前所未有的身体沉重,而且身上满是汗水,湿漉漉的,像是从热水里出来似的,王小林摸了把脸,都摸出了一手的汗水,脚踩到水泥地上,双腿软的跟混了太多水的泥土一样软,跌跌撞撞的走进淋浴间冲个澡,又看到手臂上长出了些红疹,并不感到痒痛,摸上去有些粗糙,而按下去并不退色。

不过半年前才做过筛查,这半年来他也没再找过小姐,王小林并没有多想,而洗澡出来后,王小林时而感到热,摸了摸额头和脖子,都有些烫,但十分钟后又突然感到后背一阵冷,冷得他直打寒战,双手抱胸,手臂上寒毛直竖,膝盖都开始不听使唤的打颤,走去附近的诊所,短短十多分钟路程,王小林却又感到双腿像是灌了铅,肌肉绷着,继续朝前走,抬膝都变得艰难,王小林走得很缓慢,而且愈发的感到小腿肌肉酸痛,走了五分钟就要等下来休息三分钟。

走进诊所时已是满头大汗,呼吸浅短,还渐渐感到胸口发闷,医生给他倒了杯水,又给他测量了体温,显示38.6摄氏度,建议他输液治疗,王小林并没有反对,但王小林连输了2天液,体温都没有降下来,每天早上都是在大汗中醒来,嘴唇都开始干裂,便倒了杯水喝下,还不等他走进淋浴间,腹部传来了剧烈的肠鸣声,催促着他赶紧去厕所,拉出的依然是水样便,夹着点黄褐色泡沫。

拉完后起身,王小林却还能感到肚子胀的慌,像有团气在里面翻,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就连喝碗白粥,不久后又得跑厕所,一天下来,王小林跑了七八次厕所,身体都隐隐出现了脱水,筋疲力竭,体重在这一个星期都降下了8斤,没法再去工地,好在体温终于是降下来了,王小林打算返回工地工地。

然而在12月3日早上,王小林穿衣服时看到自己的腹部也都出现了红疹,低头一看,发现不止是腹部,不知不觉间,红疹已蔓延到了前胸、脖颈,甚至是面部,长出了4粒红疹而且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令王小林的心底冒出了一缕寒意,控制不住的打了哆嗦,竟看到面部又浮现出了一颗红疹,王小林的面部肌肉都止不住的抽搐了一下手指尖出现了麻木感,王小林便再次前往了医院检查。

医生了解清楚他的症状后,安排他去做传染病四项检查,王小林顿时面露疑惑,如实告知,“我前不久才做过这些检查,没问题的。”不过医生的脸上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看了王小林一眼,询问道:“上一次检测是在窗口期之后检测的吗?”“有没有出血性受伤的经历?都接触过哪些人……”

王小林一一告知,不过还是根据医生的建议再次做了传染病四项检查,结果显示“HIV抗体阳性”,王小林瞬间瞪大了双眼,猛地从座位起身,脱口而出:“这不可能!”紧接着大跨步走向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我怎么可能感染HIV?”

医生的神情依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改变,按照程序建议王小林去防疫中心做过详细的检查,王小林的心情复杂,一路上左想右想,他就那一次经历,也检查过了,没有感染,而且后来他确认了那名姑娘的情况,并不是艾滋病患者,最近他就是发烧腹泻,去到诊所输液,用的都是一次性针头,也没有过任何献血经历,并且从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杯子、剃须刀等东西都不共用。

王小林依然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但结果却显示,他体内的HIV病毒载量(RNA定量检测)为57,800 copies/mL,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CD4+ T淋巴细胞计数280 cells/μL,显示免疫系统已明显受损。医生最终确诊王小林为艾滋病早期。

王小林手拿着检查报告止不住的颤抖,看了又看,情绪骤然失控,大喊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我爸妈都不是艾滋病患者,我也没有跟艾滋病患者有过X行为,就那一次,之后我就再没有过了,怎么就突然染上了这害人的病呢?我还怎么跟我老婆孩子交代啊?

王小林无助的坐在了椅子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实在是想不通,医生也感到很疑惑,但有一点能够肯定,王小林会感染上HIV,肯定是跟艾滋病患者有过接触,让王小林仔细想想,并询问了几个与那名小姐有关的问题。

电光火石间,王小林想到了一件事情,情绪再次变得激动,用力拍打着墙壁,甚至开始用脑袋撞墙,医生急忙上前安抚他的情绪,不过待他平复下来,医生从王小林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竟也是生起气来,无奈的一拍桌子,说道:

“真是无知惹的祸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简单,但却在细节处真是防不胜防。洁身自好、不发生性行为的确能够有效阻碍HIV的传播,但生活中的HIV高危场景不止1种啊!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忽略了生活中这个HIV高危风险的小细节,不然很有可能患上这可怕的疾病啊!”

原来,三个月前,工地上来过一个新人,待了没多久就走了,但江小林记得有次晚上几个人喝酒,那人喝多了曾说,“反正外面玩多了,也怕检查出啥。”虽然像玩笑,但王小林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一凉,而那人曾使用过一次他的指甲钳,当时他没在意,觉得不过是个小东西,洗干净接着用就是,也没消过毒。

然而,正是这一个细节忽视,使得王小林半年前初查未感染HIV,半年后却确诊了艾滋的原因。

医生详细解释,剪指甲时,尤其是粗糙、锋利的金属指甲钳,在使用过程中常会造成微小的皮肤破损,尤其是指缘处的倒刺、肉刺,往往容易出血。若上一位使用者手上也有破损,且正在处于HIV窗口期或病毒高载量状态,剪指甲的刀刃上残留的血液微粒就有可能含有足够的病毒量。如果这些微粒没有彻底清洗、消毒,而王小林又在短时间内使用,恰好自己的指甲边缘也有肉刺或创口,那么病毒经破损皮肤进入血液,即构成非性接触下的体液传播通道

这类情况在临床上虽少见,但已有过类似报告。金属工具上的微量血液污染,在短时间内未清洁,确实存在传播HIV的可能性。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剪指甲常伴有微出血,一旦共享器具而没有充分消毒,就成了隐蔽的感染源。

最终,王小林的感染源被推定为“共用未消毒的剪指甲器具”。而这背后的传播者——那名工友,可能就是已感染HIV的高病毒载量者。虽然无法百分百追溯验证,但临床与流行病学路径高度吻合。

这不是传说,也不是意外,而是警示:艾滋病并不总是通过“肮脏”的行为才传播,有时候,一个看似无害的小动作,就足以引发灾难

医生轻声叮嘱王小林:“你不是做错了什么,只是没想到它会以这种方式靠近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任何接触皮肤、体液的工具,必须私人专用,或彻底消毒。”

参考资料:

[1]钱洪鑫.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J].百科知识,2025,(06):40-42.

[2]李艳婷.艾滋病的科学真相:病毒、传播与预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12-13(012).

[3]张茜.预防艾滋病,个人能做些什么[N].中国青年报,2024-12-02(008). DOI:10.38302/n.cnki.nzgqn.2024.005165.

(《42岁广州男子初查未感染HIV,半年后确诊艾滋,医生:这个细节忽视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