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大会上公开发出的“一条街十家药店,健身房只有一家,开这么多药房干什么?难道吃药很光荣吗?”的灵魂拷问,不仅直击资本逐利与健康意识失衡的痛点,更是对毛主席时代“预防为主”“群众路线”的卫生思想跨越时空的呼应和继承。
五一热度尚未消去,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近期对“药店扎堆”现象的公开质疑,又迅速引发了网友广泛讨论。
他在大会上公开发出的“一条街十家药店,健身房只有一家,开这么多药房干什么?难道吃药很光荣吗?”的灵魂拷问,不仅直击资本逐利与健康意识失衡的痛点,更是对毛主席时代“预防为主”“群众路线”的卫生思想跨越时空的呼应和继承。
1949年前的中国,人均寿命仅35岁,血吸虫病、疟疾等传染病肆虐。毛主席在《送瘟神》诗中疾呼“绿水青山枉自多”,痛陈疾病对人民的摧残。他提出“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发动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这一时期的三大举措奠定了中国公共卫生的根基:
群众运动重塑健康观:赤脚医生制度让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1600万青年深入田间地头,既锻炼体魄又传播卫生知识。毛主席直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将强健体魄视为民族复兴的基础。
制度破局打破医疗垄断:推行合作医疗制度,98%的农村建立卫生站,人均医疗费用仅为城市的1/10,真正实现“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文化斗争消解健康焦虑:批判“巫医神药”,推广中医药科学化,用《赤脚医生手册》破除迷信。毛主席强调:“文化斗争是生死斗争”,将健康意识融入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
这种“治未病”的理念,使中国在资源匮乏条件下创造了人均寿命增长30岁的奇迹,为今日“健康中国”战略埋下伏笔。
高洪波书记面对“一条街十家药店”的怪象,发出“开这么多药房干什么?”的灵魂拷问,其背后是资本逻辑对健康生态的扭曲:
2025年全国药店数量超70万家,单店服务人数不足2000人,远低于欧美6000人标准,而健身房仅11.7万家。资本涌入药店赛道,看中的是慢性病用药的刚性需求与稳定现金流,形成“越病越买、越买越病”的恶性循环。
药店扎堆折射“被动医疗”盛行。短视频平台“囤药攻略”获百万点赞,而科学运动教程被冷落;保健品营销利用健康焦虑收割消费者,“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短视思维蔓延。
医保基金被过度消耗,2024年全国追回违规资金242.3亿元,药店虚开处方、串换项目等乱象频发。而运动场所不足、健身成本高企,让群众“想动却无处动”。
毛主席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从土地革命时期纠正“左”倾错误,到卫生领域发动群众运动,他始终强调政策必须“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而高洪波书记的灵魂拷问和一系列的破局实践,无疑是这一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延续:
政策重构健康资源配置:荣昌建成470公里健身步道、3800处体育场地,打造“10分钟健身圈”,用公共设施降低运动门槛。
经济杠杆引导行为变革:探索医保结余资金用于健身消费,形成“锻炼多→生病少→医保负担轻”的良性循环。
文化重塑消解焦虑: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管理工具,将健康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从赤脚医生到全民健身,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正如毛主席所言:“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今天,健康治理的“正轨”,正是让药店冷清下去,让跑道热闹起来——这不仅是政策的胜利,更是对一个政党百年初心的最好致敬。
来源:一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