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印度空军在5月7日的越境行动中,折损至少5架先进战机——包括单价高达2.4亿美元的法制“阵风”战斗机后,印度军方迅速将战略重心转向海上。
印度政府看样子有些“破防了”!
当印度空军在5月7日的越境行动中,折损至少5架先进战机——包括单价高达2.4亿美元的法制“阵风”战斗机后,印度军方迅速将战略重心转向海上。
据俄罗斯卫星社援引印度NDTV报道,印度海军于5月9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境内多个目标展开突袭,标志着这场冲突正式从空中蔓延至海洋。
而巴媒则对外报道,击落来自印度方面的无人机,多达大几十架…
如果站在印度角度来看印巴这场大战,自己折损那么多战机,而对方却没损失,溢价确实难以接受。
不过,这场被军事观察家称作“体系化作战碾压局”的空战,确实暴露出印度军力建设的结构性矛盾。
尽管印度空军纸面实力雄厚,拥有2700余架军机,但俄制苏-30MKI与法制“阵风”数据链互不兼容、预警机与战斗机协同延迟达12-17秒的致命短板,让这支“万国牌”部队,在实战中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通过中巴合作的ZDK-03预警机,与“枭龙”战机形成战场单向透明,配合PL-15E导弹145公里的不可逃逸区,创造出5:0的惊人战损比。
更讽刺的是,印军被击落的苏-30MKI中,有两架竟挂着为“航空日”准备的彩色烟幕弹发射器,暴露出其“阅兵式思维”与实战需求的严重脱节。
当然,我不客气的说,这背后还是国防科技的“对抗”,显然,巴基斯坦方面使用的是中国的装备,才是这场大战中胜利的根本。
我这话说的很直接,可能不太谦虚,但确实是实话!
尤其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5月8日,对外透露,击落了印度五架战机,这一幕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印度政府脸上怎能挂得住?
而巴防长也没争功劳,直接说我们派出了歼-10C!
因此,5月7日这场空战惨败后,印度方面确实很没面子。
或许是为了找回面子,印度海军紧急将原定5月8日至13日的阿拉伯海演习,转为实战。
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试图复制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封锁卡拉奇港的成功经验——当时印度海军切断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海上通道的战略,直接改变了战争走向。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空中,印度没有赚到巴基斯坦的便宜,而且还吃了大亏,如今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携“查克拉”号核潜艇组成特混舰队,试图对巴形成海上压制。
能如愿吗?
就有军事专家指出,巴基斯坦早已通过部署CM-400AKG超音速反舰导弹,构建起“非对称威慑”:60架JF-17B“雷电”战机搭载120枚射程250公里的该型导弹,足以对印度航母形成饱和打击威胁。
因此,通过印巴5月7日这场大战,印度政府应该能意识到差距了吧?
而我觉得,在这场现代海空对抗中,装备体系的技术整合度,或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印度海军虽拥有“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但其2022年误射至巴基斯坦境内的丑闻,则暴露出技术可靠性问题。
反观巴基斯坦,通过中巴联合生产的LY-80防空系统,与“红旗-9BE”构建多层防空网,拦截成功率高达92%,甚至在5月7日成功击落印军“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更值得关注的是,巴军近期展示的无人机蜂群战术,可能改变游戏规则——这些造价低廉的空中平台,既能执行侦察任务,也可携带弹药,从而对印度舰艇实施“狼群攻击”,令印军耗费巨资打造的航母战斗群防不胜防。
而说到无人机,我就不得不提一下被巴基斯坦击落的印度无人机了。
大家看下图,这就是印度无人机的残骸。
还有,歼-10CE在5月7日空战中,表现出色,已为中国军工赢得国际关注。
而印巴大战,挑起方是印度,但却损失惨重,接连失败可能让莫迪政府急于寻求一场胜利,来挽回声誉。
毕竟面对2024年大选后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加剧的困境,通过对外强硬转移视线成为政治选择。
但军事行动的接连失利,反而加剧了国内质疑——印度审计署报告显示,其空军基地导弹库存合格率仅68%,陆军“普拉莱”导弹虽在阅兵式上高调亮相,实际部署数量却难以突破巴方防空网。
反观巴基斯坦,通过精准的装备选择,用不足印方一半的军费,就能构建起高效作战体系,这种“以小搏大”的案例,我相信不只是国际上能看得清,印度政府更能看得清,因此印度民众怎能不抱怨?
看来是真上火了!
来源:第一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