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港股迎来了这家茶饮公司上市。按照门店总数计算,拥有超过9000家门店的“沪上阿姨”,是业内目前排名第三的品牌。上市首日高开68.49%,报190.6港元/股,开盘总市值195亿港元。
“沪上阿姨”——上海最大的奶茶公司上市了。
5月8日,港股迎来了这家茶饮公司上市。按照门店总数计算,拥有超过9000家门店的“沪上阿姨”,是业内目前排名第三的品牌。上市首日高开68.49%,报190.6港元/股,开盘总市值195亿港元。
创始人单卫钧和周蓉蓉这对75后夫妻,上市后控制公司78.78%的股份,据此计算,两人身家已超153亿港元。
一、“沪上阿姨”原来是个山东人
“沪上阿姨”是个山东人?这背后是一对夫妻创业的故事。
两位创始人中,周蓉蓉是山东烟台人,江苏人单卫钧则是位“山东女婿”,起初和妻子一起在山东工作。十多年前,两人不满足于家乡的安逸生活,决定卖掉车房南下,到上海任职于一家美企,这才有了后来沪上阿姨的故事。
他们创业也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13年的一天,周蓉蓉在上海一条弄堂闲逛,看到一家连门牌都没有的奶茶店门口,却排起了长队。当时新茶饮行业方兴未艾,珍珠奶茶和果茶风行一时,这家门店却是把奶茶与上海本地习惯食用的血糯米混合熬制,贴合了上海人的茶饮口味。周蓉蓉和单卫钧由此突发奇想:做一款有着上海弄堂特色的“沪式奶茶”,或许能从奶茶市场中拼出一片新天地。
2013年7月,他们的第一家25平方米的奶茶店在上海人民广场开业,招牌产品就是血糯米奶茶。
为了纪念启发这一产品的上海弄堂奶茶店阿姨,夫妻俩将新店命名为“沪上阿姨”。门店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杯奶茶,首月营业额突破了30万元。
说“沪上阿姨”是个山东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奶茶品牌有意思的点是,它虽然从上海弄堂里起家,名字也叫“沪上”,但却是在山东把名气做起来的,它的9176家门店里,有1200多家都在山东,是全国门店最多的一个省份,而上海只有109家门店。
不过,毕竟沪上阿姨的总部是设在了上海。要说山东土生土长的奶茶品牌的话,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冰雪时光”“阿水大杯茶”了。
其中,冰雪时光是90后江华北于2014年在泰安创办的品牌,同年,在泰安周边、济南等地陆续开出了十余家直营店。其官网宣传称,目前全国签约门店突破3000家,海外11国1500+门店签约,成为中国第二大出海餐饮品牌。
二、一杯几块钱的奶茶,为何能上市?
“沪上阿姨”港股上市,只能排奶茶公司中的第五。
在其之前,有奈雪的茶(2150.HK)、茶百道(2555.HK)、古茗(1364.HK)、蜜雪冰城(蜜雪集团,2097.HK)等4家公司已先后在香港上市,霸王茶姬(CHA.US)更是远赴美股上市。
2元的冰激凌、4元的柠檬水、6元的珍珠奶茶,我们日常消遣随手买一杯的便宜饮料,怎么就支撑得起这么多上市公司?
奶茶企业们赚的可不是你手里的奶茶钱。低价产品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藏在他们的“供应链帝国”里。
以“雪王”蜜雪冰城为例。财报显示,2024年,蜜雪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3%;毛利达到80.6亿元,同比增长34.4%;毛利率为32.5%。净利润达4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8%。
通过自建工厂,蜜雪冰城实现了核心饮品食材的100%自产,什么概念?不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每当加盟商卖出一杯柠檬水,蜜雪还能赚走6毛的原料钱。
假设蜜雪集团全球46,479家门店,每天卖100杯就是278万元纯利。这相当于每小时进账11万元、每分钟19,366元、每秒钟32.2元……
更狠的是——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不单卖柠檬,而是糖、奶、茶、咖、果等全品类原料以及其他“消耗品”。比如,2021年蜜雪冰城卖了8500吨茶叶、50000多吨水果、30.6亿根吸管,每根0.1元,全年卖吸管的收入就有3.06亿元人民币。这才是真正的“躺赚”。
另外,蜜雪冰城99%以上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费和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仅为2.4%,而97.6%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具体来说,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来自加盟店的商品与设备收入高达182.2亿元,占其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7.6%,而且毛利率达到31.2%,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这些数据彻底揭开了“雪王”的商业本质:表面上看是奶茶的连锁品牌,实则是供应链公司,“雪王”做的是一门卖食材、卖设备、卖加盟的生意。
三、谁能笑到最后
密集上市背后,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却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奈雪的茶作为“新茶饮第一股”曾以近340亿港元的市值引发市场惊叹,如今股价已跌至1.11港元(截至5月9日收盘),相比上市发行价19.8港元/股,跌幅高达九成以上,市值仅剩18.93亿港元;沪上阿姨上市当日开盘大涨68.49%报190.6港元,最终收报158.4港元,涨幅达到40.03%。但上市次日,股价反转,盘中股价大幅走低,上午最低点触及140港元/股,跌幅一度超过10%。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茶饮赛道出现这种差异的背后,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商业悖论——霸王茶姬、蜜雪集团和奈雪的茶等企业似乎很难同时实现规模扩张、成本控制和品牌调性这三重目标。
以奶茶企业惯用的加盟模式来说,加盟模式看似解决了新茶饮企业规模扩张与资本周转的问题,但在急速扩张中却暴露出了严重的品控危机和加盟店盈利困境。
一方面,门店数量的激增导致管理半径超出极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最高曾拥有超7000家门店的书亦烧仙草,2024年被媒体曝光更换食品有效期标签;2025年3月,蜜雪集团湖北宜昌一家加盟店被媒体曝光使用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制作饮品,店内卫生状况堪忧。一些蜜雪冰城门店还被曝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违规使用隔夜冰激凌奶浆、茶汤等问题。
另一方面,过度扩张导致单店盈利水平下滑,加盟商成本回收周期变长;同品牌门店之间还会形成内卷式竞争。2024年,“沪上阿姨”门店数量净增加1387家,增长反而出现了瓶颈:营收同比微弱下滑1.9%,净利润同比降低15%。2024年底,茶百道门店数量增加至8395家,同比增长7.6%。然而其营业收入却同比下降13.78%,净利润则同比下降58.56%。
搞直营却又要背负着沉重的成本压力。
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奈雪的茶,2022年,其直营门店平均投资成本预计为185万元(标准茶饮店)和125万元(奈雪PRO茶饮店),远高于行业30万—50万元的平均水平。重资产投入直接导致了盈利困境,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4年,奈雪的茶7年累计亏损近62亿元,被称为新茶饮界的“亏损王”。
而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甚至三四线县级下沉市场的逐渐饱和,奶茶行业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奶茶品牌产品过于相似,就不得不陷入低价竞争的“内卷”赛道,这也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此外,产品同质化会削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辨识度和黏性,消费者短期尝鲜需求难以转化为长期复购。
到底哪家奶茶企业能最终打破商业悖论,笑到最后?或许终极答案就在于消费者愿意反复购买的那杯茶里。
闪电新闻记者 刘国栋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