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拍品描述:丙午户部中心“中”大清银币壹两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天津造币总厂试铸的清代标准银币,因“圆两之争”未正式流通,存世极罕。该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大清银币”四字,中间以阴文“中”字填充,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大清银币”,两侧分列“丙午”与“户部”,下缘
拍品名称:丙午户部中心“中”大清银币壹两
成交价:RMB 2,220,000
拍卖日期:2024-09-15
拍品描述:丙午户部中心“中”大清银币壹两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天津造币总厂试铸的清代标准银币,因“圆两之争”未正式流通,存世极罕。该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大清银币”四字,中间以阴文“中”字填充,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大清银币”,两侧分列“丙午”与“户部”,下缘镌“壹两”,边缘环绕精细水波纹防伪;背面中央蟠龙腾跃,龙目炯炯有神,龙须纤毫毕现,珠圈外上缘镌“光绪年造”,下方环镌英文“TAI-CHING-TI-KUO SILVER COIN.”(大清帝国银币),龙纹与英文间距精准,彰显中西合璧的铸造工艺。此币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设计模具,连同样币及模具交由户部,镜面版底光洁如绸,图文浮雕感强烈,边齿锐利挺拔,部分样币边缘因氧化形成五色虹彩,更添艺术魅力。其设计蕴含晚清币制改革背景,户部试铸四等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以统一货币单位,终因兑换不便搁浅,仅少量样币留存。此枚直径3.9cm、重26.7g,坯饼厚重,水波纹与加大一成的重量(相比七钱二分币)均为防伪设计,模具锈蚀形成的小颗粒成为鉴定真伪的关键暗记。作为清代银币巅峰之作,其存世量稀少,2024年9月15日成交价达RMB 2,220,000。
拍品名称: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银币
成交价:RMB 1,890,000
拍卖日期:2024-12-16
拍品描述: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银币,正面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字体工整,笔画清晰,珠圈外上端镌“四川省造”,下端镌“库平七分二厘”,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四花星,部分版本正面还镌有满文,增添了历史厚重感。背面中央镌蟠龙图,龙身蜿蜒盘旋,龙鳞清晰可见,龙头高昂,龙眼炯炯有神,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蟠龙周围环绕祥云和火焰纹饰,寓意吉祥和权威,背面上端环镌英文“SZECHUEN PROVINCE”,下端环镌英文币值“7 MACE AND 2 CANDAREENS”,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该银币铸造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间,正值中国货币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从传统银两制向银元制转变的历史进程,其铸造工艺精湛,采用优质银材,银质精良,包浆自然,色泽圆润,雕工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该银币的市场行情也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成交价RMB 1,890,000。
拍品名称:1911年喀什宣统元宝五钱银币
成交价:RMB 1,990,000
拍卖日期:2024-07-04
拍品描述:1911年喀什宣统元宝五钱银币为清代新疆喀什造币厂铸造,正值辛亥革命前夜,属清代新疆地方货币绝唱。该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文“宣统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缘镌“喀什道”字样,下缘镌“五钱”面值,两侧分列维吾尔文“喀什”与“五钱”,形成汉维双语标识的独特设计;背面中央蟠龙图腾,龙身矫健,龙鳞细密,龙目炯炯有神,周围环绕英文“KASHGAR PROVINCE”(喀什噶尔省)与“5 MACE”(五钱),体现晚清边疆货币中西合璧特色。此币直径3.3cm,重18.5g,采用新疆红铜镀银工艺,因战乱频发,实际铸造量不足万枚,且多数回炉改铸铜元,存世多为银样或镀银品,真品可见包浆自然,边齿呈橄榄形,图文因模具磨损略显浅平。其设计融合汉、维、英三种文字,既彰显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又反映新疆多元文化特征,作为清代新疆系列银币的终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2024年7月4日成交价达RMB 1,990,000。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