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刘西元晚年,自掏三千元修建市场,住在带院子的二层小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5:00 1

摘要:提及抗美援朝战争,38军绝对是无法绕开的传奇之师,在那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铁血较量里,38军创造了震撼历史的辉煌时刻。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提及抗美援朝战争,38军绝对是无法绕开的传奇之师,在那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铁血较量里,38军创造了震撼历史的辉煌时刻。

竟让向来沉稳老练、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元帅也难掩激动,挥毫写下“38军万岁”!

不管是彭大将军纵横沙场的威风凛凛,又或是“铁匠”梁兴初勇猛无畏的虎将虎胆,这些交织在一起,深深烙印在世人心中。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即便时光流转半个多世纪,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在回顾战争史时,我们往往把更多目光聚焦在个性张扬、战功赫赫的战将身上,却容易忽略那些同样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那些有着卓越指挥才能的政治委员们。

就拿和梁兴初搭档的38军政委刘西元来说,他率数万大军入朝参战时,年仅34岁,这般年纪,在很多人眼中或许还稍显稚嫩,但他却已在战火中锤炼出了非凡的胆识与智慧,与梁兴初携手,共同铸就了38军的传奇。

1917 年,刘西元出生在普通农家,日子本就清苦,十二岁那年,经熟人牵线,他到吉安城一家布店当起了学徒,过着类似“包身工”的日子。

1930 年 10 月 3 日,红军“九打吉安”成功拿下这座古城,红军进城后,立刻展开行动,打土豪、分田地,让穷苦百姓从此挺直腰杆,翻身做了主人。

而且,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无犯,还主动帮百姓挑水、扫地,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这一切,刘西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是真心为穷苦百姓谋幸福的队伍,是值得信赖的人民军队。

于是刚刚13岁的刘西元偷偷地跟着红军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初入红军队伍的刘西元,瘦瘦小小,像根豆芽菜似的,个头还没枪高,第一次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他看着那把红军常用的九七口径毛瑟枪,眼睛都直了。

这枪又大又沉,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他咬着牙,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枪托稳。

可当手指扣动扳机的那一刻,枪的后坐力瞬间把他震得站立不稳,他整个人踉踉跄跄地往后退了好几步,最后一屁股重重地跌坐在地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由于刘西元身子骨单薄,实在抵挡不住步枪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他调到红军特务连,让他跟着学习吹司号

刘西元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每天刻苦练习吹号,吹得腮帮子都肿了,也从不喊累。

1932年,15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红军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

那时候,通讯主要靠电话,可电话都高高地挂在墙上,刘西元个子矮,根本够不着。

所以,只要办公室的电话铃一响,大家就会看到他像个小陀螺似的,端着个小凳子一路小跑过去,然后费劲巴拉地站到凳子上接电话,模样又认真又可爱。

1934年3月,朱德到红军学校挑选青年干事,当时17岁的刘西元并不显眼,但是他却有着朝气蓬勃的气息,于是朱德一眼就看中了他。

朱德看着这个机灵又充满朝气的小伙子,笑着预言:“这个‘红小鬼’,将来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儒将。”

时光飞逝,到了1955年授衔仪式上,38岁的刘西元出现在中将授衔的队伍中。

他身姿挺拔,接过那金光闪闪的中将衔标时,眼中满是自豪,这时,朱德快步走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笑着说:“刘西元,你这个小鬼头,如今也当上中将啦!”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骤起,美国很快武装干涉,朝鲜局势瞬间成为全球瞩目的“风暴眼”。

时任志愿军三十八军政委的刘西元密切关注战事,通过报纸广播了解局势,还常和军长梁兴初等领导散步时讨论。

他预判美军会反扑,战火或烧到东北边境,且三十八军熟悉东北、又是主力,很可能首批入朝,军党委决定开展形势与爱国主义教育,让战士们增强备战意识。

没过多久,三十八军作为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在政委刘西元和军长梁兴初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这支久经沙场的英雄部队一上战场就大放异彩,首战中,战士们奋勇拼杀,共歼灭敌人4600多名,这一战绩几乎占到志愿军歼敌总数的三分之一,着实亮眼。

不过,在熙川战斗里,部队却贻误了战机,给后续作战带来了不利影响,彭德怀等首长十分生气,在会上严厉批评。

刘西元没有推诿,主动站出来检讨,他的担当让原本严肃紧张的会议气氛缓和了不少。

紧接着二次战役打响,刘西元和梁兴初积极请战,获准后承担起围歼德川李承晚伪七师的任务,还根据之前的“教训”制定了新战术。

战士们奋勇拼杀,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局,彭德怀亲自嘉奖,写下“38军万岁!”,三十八军从此有了“万岁军”的响亮称号。

1951年3月下旬,刘西元随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回到北京,向中央军委详细汇报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情况。

期间,他竟有幸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两人一聊就是四个多小时,足见主席对他的重视。

除了战功赫赫的功绩以外,刘西元的家庭生活几乎鲜少人知,刘西元的夫人,名字叫冯岩,是家里的独生女。

刘西元第一次见到冯岩,是在1944年的春天,那年的花开得特别的艳。

一天下午,滨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神秘兮兮地把刘西元约到家里打牌,刘西元一头雾水地到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兴元是想给他介绍对象。

当时刘西元年纪也不小了,这事儿正合他心意,刘兴元眉飞色舞地介绍起来,说这次要介绍的对象是个“洋”学生,15岁就投身革命。

在他们那儿,姑娘骑着“洋”单车去上学,那可是不多见的稀罕事儿。

刘兴元还打趣道:“你也就上了两年私塾,在人家面前可别班门弄斧,卖弄你那点‘三字经’啦。”

刘西元听后,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暮色渐渐笼罩大地,冯岩在朦胧的灯光中缓缓走来。

她身材高挑,容貌秀丽,宛如一朵盛开在夜幕下的娇艳花朵,婀娜多姿地走向刘西元,只一眼,刘西元就被眼前这个姑娘深深吸引。

当晚,在一群同志的见证下,这两个年轻人正式结为夫妻,从此携手相伴,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书写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

刘西元属于内敛性格,话不多,冯岩是外向型的,两人互补,相亲相爱地过了一辈子。

不过,刘西元的家庭也充满了艰难,他们有四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刚生下来40多天就被送给了当地老乡抚养,20年后,刘西元冯岩夫妻俩将他辗转寻回时,他已经成家了。

1949年12月,刘西元带着妻子冯岩和两个儿子,在警卫排护送下,踏上阔别20年的回家路。

卡车一路晃晃悠悠,突然,一阵密集枪声打破平静,刘西元心头一紧,立刻跳下车,只见撞上了小股国民党溃兵。

他顾不上多想,带着人就朝敌人猛冲过去,一口气追了十多里,等回过神,才惊觉妻儿还在车上,所幸敌人没留意,可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1983年12月,刘西元告别工作岗位开启休养生活,可他心里依然惦念着党和敬爱的国家,甚至军队,他都十分的在意。

他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本色,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同时,他对家乡吉安县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

步入晚年的刘西元将军,居住在一座带小院的两层小楼里,小院宛如一方宁静的天地,而院中那棵橘子树,更是见证着将军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树历史悠久,树干粗壮,枝桠蜿蜒伸展,每逢六七月,橘子树愈发葱茏,碧绿的树冠如一把巨伞,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洒下一地清凉。

橘子长出来的时候,刘西元将军都会来到树下,看着辛苦的果实,脸上满是笑意。

然而,2003年,将军永远地离开了,此后,这棵橘子树仿佛失去了生机,再也没有绽放花朵、结出果实,只静静地守着这方小院,像是在默默怀念着将军。

当刘西元将军听闻家乡要建吉安县将军园,他忙前忙后,积极筹措资金,跟各部门反复沟通,还为园区建设出各种好点子。

在他的努力下,将军园顺利建成,建成后,吉安县人民政府特邀了刘老将军参加开园庆典活动。

当得知桐坪镇要建设农贸市场时,他个人又捐赠3000元,这3000元,对于他来说,或许不算是一笔巨款,但却饱含着他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女儿送的随身听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宝贝,他总爱循环播放彭老总在抗美援朝前,做动员报告的原音,让那激昂的声音,陪伴他走过最后的旅程。

2003年7月14日,刘西元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他的离去,是军界的巨大损失,也让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和革命战士。

新华网 ——谁是中共“万岁军”政委? 曾受到毛主席称赞2009年06月22日

新华网——让朱德预言成真的开国中将刘西元2015-07-28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