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赵成刚,来自贵州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托了村里一个远房表舅的关系,说是能给我介绍份工作,在省城的一家五金厂当学徒。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去大城市。
我叫赵成刚,来自贵州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托了村里一个远房表舅的关系,说是能给我介绍份工作,在省城的一家五金厂当学徒。
我妈早早就给我打好了包,里面装了几件换洗衣服、干馒头,还有一小罐咸菜。我妈一边打包,一边眼圈红着:“成刚啊,妈知道你没考上大学难受,可你是个懂事娃,出去可得照顾好自己。”
我嘴上“嗯嗯”应着,其实心里跟打鼓似的,从没出过县城,别说省会了。
那天清晨天还没亮,爸把我送到镇上的客运站,临走前把身上唯一的三百块塞我手里:“不够了就给家里打电话,别逞强,别怕丢脸。”
我点点头,背着鼓鼓的蛇皮袋,坐上了那辆吱吱嘎嘎的绿皮车,奔向了那个叫“贵阳”的城市。
车子晃晃悠悠开了七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站——贵阳东站。
一下车,我就懵了。
人山人海,站里广播此起彼伏,还有不少人拖着行李来来往往。我像只小鸡仔,背着蛇皮袋缩在角落,连“出口”两个字都找了好半天才看到。
我按表舅事先说的,打电话给他说的“厂里人事部王哥”,但电话打了两遍都没人接。我心一下子就慌了。
我蹲在候车厅外的台阶上,一边翻手机通讯录,一边发呆,肚子饿得咕咕叫,口袋里只剩下两张皱巴巴的十元纸币。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大姐走过来,冲我笑了笑:“小伙子,你是不是刚到贵阳?看着有点不自在?”
我抬头一看,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笑得很和善。我点点头,憋了半天才说:“我找不着人了,也不认识路。”
她蹲下来,问我:“你找谁?有电话吗?”
我把王哥的电话递给她,她拨了两次也没人接。
“你亲戚电话呢?或者你要去的地址?”
我赶紧翻出写在本子上的地址:贵阳市南明区西冲工业园××五金厂。
阿姨一看,乐了:“小伙子你胆子可真大,第一次来城里,连公交路线都没问清楚,就敢自己跑来。”
我脸一红:“我……我不太会。”
她拍拍我肩膀:“不怕,谁都是从不会开始的。你跟我来,我帮你查路线。”
她把我带到站里的服务台,查了公交路线,又详细写在纸上,还给我拍了一张站牌图。“你到时候就坐213路,在第八站下车,看到‘佳和五金’就到了。”
我连声说谢谢,她还递给我一瓶水:“天热,你别中暑。别害怕,人多看住自己东西就行了。”
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坐上公交,我心里还是没底,脑子里一直回荡着那位阿姨的话:“人多别慌,不会就问,没事的。”
果然,到第八站时,我一眼看见了“佳和五金”几个红色大字。
我下车后打了第三通电话,这次终于接通了。对方声音懒洋洋的:“哦,你就是赵成刚啊?来晚啦,赶紧进来吧,在厂区门口等我。”
我看着这片破旧的铁皮厂房,和想象中有点落差,但心里还是踏实下来。
第一天上班没人理我,车间噪音大,热得像蒸笼。中午吃盒饭,我一个人坐角落啃馒头,脑子里却老想着那位阿姨的笑脸。
她一句话、一瓶水、一张公交图,让我这个“进城第一天”的毛头小子,有了一点点不再恐惧的勇气。
后来的日子也不容易。
我每天起早贪黑,从清洗零件做起,满手都是油,饭也吃不好,夜里睡厂宿舍,床板硬得直硌人。
有时候真想扔下工具跑路。
可每当我想放弃,就想起那个微笑着帮我的阿姨——她不认识我,却愿意帮我。
我告诉自己,别人都能熬过去,我也能。
半年后,我学会了操作车床,一年后,我当了小组长,带着五个学徒。再后来,我攒了点钱,在厂外合租了一间房,终于不用再听宿舍里的打呼噜声。
我每年回家,爸妈看到我比以前壮实了,神气了,都笑着说:“成刚现在是城里人啦!”
我摇头:“我不是城里人,我就是努力了点,遇到了好人,没让自己倒下。”
三年后,我换了工作,进了一家电动车厂做技术员,工资翻了一倍。
我还报名了成人高考,打算边干边学,一点点把自己的“短板”补上。
有一年冬天,我站在贵阳街头发呆,突然看见一个穿红马甲的大姐在指路,我冲过去问她:“阿姨,您还记得我吗?三年前我在车站遇到您,您给了我一张公交图。”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是那个小伙子?哎呀你长得结实多了!混得不错嘛!”
我点点头:“谢谢您当初帮了我,要不是您,我那天真的可能走丢了。”
她摆摆手:“人和人之间,不就图个温暖嘛。”
我看着她,鼻子一酸:“我现在也会帮别人了,见到背蛇皮袋的小伙子,我就想起当年的自己。”
她笑着拍拍我肩膀:“那你现在,也成了‘好人’咯。”
人生总有第一次,而我人生第一次到大城市,虽然陌生、局促、慌张,却因为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而多了一点光、一些暖。
从那以后,我常常提醒自己:如果你被人帮过,就记得去帮下一个人。
这世上没有天生的城里人,只有一步步走出来、不认命、不冷漠的普通人。
来源:笑料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