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考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例如,“书” 这个词,在汉语中用 “shū” 来表示,在英语中用 “book” 来表示,它们的语音形式和所表示的 “装订成册的著作” 这个意义之间没有天然
以下是 5 道北京自考语言学概论可能涉及的论述题及解析1:
结合实例论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强制性。
参考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例如,“书” 这个词,在汉语中用 “shū” 来表示,在英语中用 “book” 来表示,它们的语音形式和所表示的 “装订成册的著作” 这个意义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是不同社会约定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例如,我们不能随意改变 “书” 的读音和意义,一旦某种语言符号被社会约定俗成,个人就不能擅自更改,否则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
论述题 2试析语法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及其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组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在线性序列中相互搭配的关系,如 “我吃饭” 中,“我”“吃”“饭”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完整的意义。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特点的语言单位所形成的关系,比如 “我吃饭” 中的 “吃”,可以用 “做”“煮” 等词替换,这些词就构成了聚合关系。
在语言系统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组合关系体现了语言的线性结构,是语言表达意义的基础;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语言单位,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二者共同作用,使语言具有了生成性和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有限的语言单位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来表达丰富的意义。
论述题 3结合汉语和英语实例,分析语法范畴的主要类型及跨语言差异。
参考答案: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时态、体等类型。例如,在英语中,名词有单复数的语法范畴,“book”(单数)和 “books”(复数);动词有时态的语法范畴,如 “write”(一般现在时)、“wrote”(一般过去时)、“written”(过去分词)等。汉语中也有一些语法范畴,如 “着”“了”“过” 表示时态,“们” 可以表示复数等。
跨语言差异方面,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英语的性、数、格等语法范畴比较丰富,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而汉语在这些方面的语法范畴相对不那么明显,更多地通过词汇或语序等手段来表达相应的意义。例如,汉语中 “我吃饭”,通过 “我”“吃”“饭” 的顺序来表达施事、动作和受事的关系,而英语中 “I eat the rice”,通过 “the rice” 的定冠词 “the” 和词序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受事的语法地位。
论述题 4论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及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密切。首先,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而产生的,英语字母是为了记录英语而形成的。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文字。
文字对语言也有反作用。一方面,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广泛、更长久地传播和保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古代的文献了解到几千年前的语言信息。另一方面,文字对语言的规范和统一有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例如,官方的文字规范会影响人们对某些字词的读音和用法,推动语言朝着更加规范、统一的方向发展。
论述题 5结合 “礼貌原则” 分析汉语交际中的语用现象。
参考答案: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等。在汉语交际中,这些准则有着广泛的体现。例如,在邀请别人时,我们会说 “请您务必赏光”,这体现了得体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不利影响,使对方感到舒适和受尊重。当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常说 “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这是谦逊准则的体现,避免自我夸赞,保持谦虚的态度。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会尽量避免直接反驳对方,而是用 “我觉得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还有点不同的想法” 等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遵循了一致准则,尽量减少与对方的分歧,维护良好的交际氛围。
以上题目覆盖了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语言系统、语言应用等方面,符合自考论述题的高频考点与能力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押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考生还是要全面复习,以充分应对考试。
来源:博古观今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