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过这支以“宝贝”为主角的淘宝生日故事片,007看到的不只是淘宝在内容营销上的共情能力,还有平台长期以服务者姿态,在商业、文化、公益等各个层面的业务成绩,以及淘宝始终将“人”视为平台核心价值的品牌底层塑造逻辑。
相信大家在逛淘宝时,都曾收到过这类提醒——“亲,你的宝贝已发货”,“亲,您关注的宝贝降价了”,“亲,上次购买的宝贝满意吗,店里又上新品了”。
别管逛了几万次淘宝,可能很多人和007一样,至今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淘宝上的商品,都被叫做“宝贝”?
这个看似“不太重要的问题”,在今年淘宝510周年庆里,居然被郑重其事地回复了。
透过这支以“宝贝”为主角的淘宝生日故事片,007看到的不只是淘宝在内容营销上的共情能力,还有平台长期以服务者姿态,在商业、文化、公益等各个层面的业务成绩,以及淘宝始终将“人”视为平台核心价值的品牌底层塑造逻辑。
一支“偷懒”的UGC短片
回答为什么“淘宝商品叫宝贝”
看完这支品牌生日片,相信不少人和007感受相似:淘宝,是懂“偷懒”的。
视频BGM是由周华健《亲亲我的宝贝》改编而成,全片也没有天马行空的剧本创作或精致布景,更没有刻意编造的煽情故事,而全部采用与“宝贝”相关的UGC内容片段剪辑而成。
恰恰是这支看似质朴的视频,回答了“为什么淘宝商品叫宝贝”,引发了最真挚的共鸣。
1、有人珍视的,才会叫宝贝
其实视频一开头,淘宝就已定调:因为有人珍视的,才会被叫做宝贝。
家长们在淘宝为孩子准备生日惊喜,也买下美好童年回忆;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在淘宝买到来自家乡的味道,也买到家乡对游子的关爱;宠物主人在淘宝购买宠物假肢,也买到毛孩子重新站起来的希望;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也能在淘宝买到有中国味儿的宝贝。
还有在淘宝买到的“第一件手工艺品”、“第一件超级数码宝贝”、“第一件千禧年复古宝贝”,以及那些“最痛的”、“最拉风的”、“最未来的”宝贝,纷纷为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个个普通的淘宝商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传递爱与希望,记录生活美好、家乡情怀与兴趣快乐的介质。每一个商品也因承载美好情感而被用户“珍视”,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宝贝”。
这些“宝贝”,还不仅只属于用户。
一条漂亮的扎染手工艺品背后,是手艺人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坚守;一个卖到断货的丑东西里,包含着创作者的创意热情;一个个辣椒、花生、苹果,凝聚着种植者、助农主播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那些穿越繁忙的双11、被送上高原、送进乡村、甚至漂洋过海的快递背后,也承载着快递员们的路途辛劳。
在淘宝千万商家、主播、快递员眼中,这些凝结坚持、劳动、创意、希望的商品,同样是值得珍视的“宝贝”。
此外,在淘宝,还有一批特别的“宝贝”正在被更多人看到。他们是淘宝助老公益里的“老宝贝”,是流浪动物救助公益里的“流浪宝贝”,是助残公益里“特殊的宝贝”,也是山村儿童公益里“大山里的宝贝”——借助“宝贝公益”项目,淘宝持续发掘值得被全社会“珍视”的群体,并通过联动用户、商家等将各界的关爱汇集成公益力量。这些“群体”也因大众的善意变成了“宝贝”。
淘宝,用真实的UGC片段回答了“宝贝”问题,也同时回答了“何为淘宝”:
不仅是一个以万千好物满足用户万千需求的平台,更是一个用“宝贝”陪伴大家度过每一个美好人生时刻,帮助大家记录美好回忆的伙伴。当淘宝讲起“宝贝”故事,其实也在大众脑海中唤醒了22年来有淘宝陪伴的美好时光以及其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
2、平台上的人群,也是被珍视的宝贝
这支视频聚焦“宝贝”被珍视的价值外,007还品出了另一层含义。
就如BGM歌词演唱的“亲亲我的宝贝”,常在平台上叫做“亲”的用户,同样是被平台珍视的“宝贝”。
而关于如何以实际行动“珍视”宝贝的用户们,淘宝也如片尾的表白那样:世上本没有万能的淘宝,是千万个宝贝背后的你们,让淘宝变得越来越万能。
因为珍视用户,淘宝一直在发掘“万能”供给潜力。不只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甚至那些小众的、新奇的、搞怪的、有文化深度的或有科技内涵的“宝贝”,只要用户能想到的,就总能在淘宝上找到。
不止如此,“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海外业务在境外12个国家及地区包邮”等,也都是淘宝用行动持续完善物流、售后等服务体系,回应宝贝用户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当然,在视频中我们还能看到,淘宝同时“宝贝”着更多汇聚在平台上的人群——为各类商家提供扶持政策,让不少“小众消费走进大众视野”,例如平台上的非遗消费已经突破千亿;也为11万农人主播们开通了销售渠道和致富之路,用超330万场直播让无数乡村好物走出大山;还用一场场宝贝公益,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切实帮助。
在用户主导的消费时代,视用户为宝贝的“淘宝”,完整演绎了品牌如何紧跟用户“应需升级”。此外,如视频所示,万能的淘宝不只“对用户万能”,更将“万能影响”辐射到商家、平台服务者以及公益受助人群等更广的社会群体中,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回应美好生活需求、助力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践行公益使命等,积极承担着品牌社会责任。
一场宝贝免单狂欢
营造用户“被宝贝”体验
如果说《亲亲我的宝贝》用买家秀,充分展露了过往平台对用户的珍视,那么伴随淘宝生日开启的“淘宝免单”互动,则将其“珍视用户、宝贝用户”的即时体验感拉满。
早在5月10日的生日大戏开场前,淘宝就已发起了多轮免单活动。用户只需在淘宝APP搜索「淘宝免单」进入活动,根据提示猜中题目数字答案,并凑齐答案对应金额,就有希望为自己的历史订单免单。
一轮接一轮的烧脑、趣味问题,不仅快速调动了网友们的猜谜热情,还让这场免单活动晋级为广大网友可玩、乐于分享讨论的社交互动,成功掀起一场大型狂欢。从微博到小红书,网友们主动抱团分析,各显其能发布竞猜攻略,甚至求助AI、出动玄学算命,整活儿操作每日翻新。
就在站外网友们激情整活儿,为淘宝免单活动持续扩散传播之际,站内“用户历史订单金额不够猜中金额时,可邀请好友凑单”的裂变玩法,以及“进入品牌商家店铺,就能找提示”的游戏BUFF,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淘宝导入更多站内流量,并持续向商家高效引流。这场生日会,淘宝不仅宝贝用户,也顺势宠了波平台和商家。
▼
一路看下来,其实不论是以UGC故事做沟通,还是以竞猜互动扩大传播,淘宝生日会看似全程讲“宝贝”,但实际主角却是宝贝背后的“人”以及人们的故事和情感。而这也恰好揭示了淘宝品牌塑造的底层逻辑——“人”才是品牌核心价值来源。
就如一个个UGC故事背后暗藏的品牌故事,“万能的淘宝”多年来的成长与升级,其实都是围绕着被珍视的人展开:
根据用户细分需求持续升级供给与服务,从而激发用户消费活力;根据商家、主播、快递员等服务者诉求,提供平台政策倾斜与经营支持,以此推动商家和服务者的供给、服务实力,最终形成“用户创造需求-商家丰富供给-服务者优化服务”的“良性经营循环”。换言之,能够为多方创造价值的品牌,才能收获更具竞争力的品牌价值。
如今,走过22年的淘宝不仅成为了大众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部分,更在大众情感、兴趣和社会文化、公益等各个层面不断深化影响。而无论“万能的淘宝”未来将向何处继续开拓“万能”疆域,“以人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思路,势必能保证其始终活跃在人群之中。
来源:科技小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