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大林,字气浩,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南九嶷山下,号九嶷山人。现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颐美雅艺术展览馆名誉馆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刘大林,字气浩,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南九嶷山下,号九嶷山人。现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颐美雅艺术展览馆名誉馆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刘大林长期专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尤酷爱画马,作品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并被国内外博物馆、文史馆、展览馆、个人收藏家收藏,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报刊发表刊用,作品入选《国际画家大辞典》、《当代书画精英大典》等名人集和辞书,作品曾在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刘大林在莫斯科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现场作画
文/翰艺
艺术渊源•文化交融
在中国当代画坛,刘大林以其独特的骏马题材创作独树一帜,被誉为"西部马邦驭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位生于湖南九嶷山下、现居甘肃兰州的艺术家,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骏马形象的探索与表现,创造出一种既承袭传统又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刘大林经历了系统的专业训练。他曾在艺校攻读美术专业,毕业后在兰州参加工作,又多次赴山丹军马场、甘南草原和内蒙古草原写生。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路径,使他对马的认知从表象深入到本质,从形体把握到精神领会。值得注意的是,刘大林虽生于南方,却在西北找到了艺术表达的沃土。作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他将湖南人的灵秀与西北的雄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气质。
工笔画 98x60cm
笔墨语言•传承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刘大林艺术创作的自觉追求。他深入研究历代画马传统,从唐代韩干到现代徐悲鸿,广泛吸收各家之长。他发现古代画家笔下的马"大都过于写实,满是温顺和肉感",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马的"威猛、刚烈和勇往直前、狂放不羁的精神"。这种认识促使刘大林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传统技法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骏马画风。与此同时,他又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形成了极具现代感的艺术语言。个体表达与集体认同的平衡体现了刘大林艺术的社会价值。作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刘大林的骏马画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同时,其作品又超越了个人情感表达,触及了民族集体心理的深层结构。刘大林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正是因为他将个人艺术探索与民族精神追求有机结合,创造出了既具个性魅力又富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
随团赴中国台湾进行文化学术交流
刘大林的骏马绘画在技法层面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其笔墨语言经历了从工整写实到豪放大写意的演变过程。构图与空间的经营,展现了刘大林对传统绘画程式的突破与创新。他常将骏马置于高山、太阳、风雪或古树的背景中,通过自然元素与马匹的互动,构建富有戏剧性的画面空间。线条与墨色的交响,构成了刘大林骏马画最显著的形式特征。他笔下的马"四蹄生风,疾如闪电",通过极具节奏感的线条和富有张力的墨块,营造出"一种节奏轻快的旋律感和风姿绰约的动感"。在作品《风雪八骏》中,刘大林以疾速的笔触勾勒出马群在暴风雪中狂奔的壮观场景,马的鬃毛"烈烈"飞扬,整体气势"势如破竹"。这种动态表现不仅捕捉了马匹奔跑的物理真实,更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激昂与奋进。"
2015年5月,做客人民网
英雄情结•艺术美学
他深受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认为"宇宙的大美,根本源于它的秩序",而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艺术的大限——秩序"。这种对秩序的追求体现在其作品的严谨构图中,即使是最狂放的马群奔腾场景,也暗含着精妙的节奏与结构。与此同时,刘大林又强调艺术表现的自由与创造性,他笔下的马"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乎插上了翅膀,贯注了人性"。这种在秩序框架内的自由表达,形成了刘大林艺术独特的美学张力。
英雄情结与阳刚美学,是贯穿刘大林骏马画的鲜明特征。与古代画家多表现马的温顺优雅不同,刘大林刻意强化马的威猛与力量。刘大林对于马有一种深厚的英雄情结......。他善于捕捉马匹运动中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将其凝固为永恒的艺术形象。这种对瞬间美感的把握,使刘大林的骏马画充满了生命的动感与激情。他知道,体态优美,表情温和,悠然自得,仅仅是马的表象,那是平静时的马,是温顺至极的马,不是真正的骏马,也不是勇士心中的战马,更不是牧民心中的烈马。基于这种认识,刘大林创造了一系列充满阳刚之美的作品,如《八骏图》《胡杨八骏图》《双雄奋进》等,这些画作中马的形象"顶天立地",散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
与画家杨志印(中)、中国台湾画家杨本湛(左)在黄河石林写生
刘大林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对"艺术功用"的独特认识上。他不同意"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审美观,而是强调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他强调"画家精美的笔墨......能让读者深受感动,起到净化读者心灵、激励读者斗志的作用,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悟到人间的大爱。"这种艺术观使刘大林的创作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基调,其笔下的骏马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激励人心的精神符号。
文化象征•时代精神
刘大林的骏马绘画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当代精神追求形成了深刻共鸣。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他的艺术既扎根于传统,又回应着时代命题,构建了一种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视觉语言。
龙马精神的当代诠释,是刘大林艺术最重要的文化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常与龙并提,素有"龙马精神"之说,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刘大林笔下的骏马完美诠释了这一文化意象。人活得就是这股精气神。马的形象被赋予近乎神话般的力量和气概。这种艺术表现不仅延续了传统"龙马"意象,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艺术写照。
作品《雄风万里》被匈牙利孔子学院收藏
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曾是"军队战斗力甚至是国力的象征","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标志",被视为"民族的偶像"和"鼓励人民团结进取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刘大林通过艺术创作唤醒了这种集体记忆,其作品《雄风万里》被匈牙利孔子学院收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刘大林的作品被赞为"构筑了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新经典"。这种评价表明,民族记忆与文化自信的视觉表达是刘大林骏马画的深层意义,其艺术已被视为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刘大林的骏马绘画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参照。它证明传统题材仍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时代适应性,关键在于艺术家如何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刘大林的成功实践表明,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同时保持开放的创新意识,是中国画当代发展的重要路径。这种艺术创新意识,正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品质。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