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书由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民主》杂志主编毛梦溪和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王红兵作序,以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办幼教人张春花的奋斗经历为脉络,书写了一位寒门女性逆风飞扬的传奇人生,折射出中国民办教育从荒原拓土到春华满枝的壮阔历程。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中,一些故事如星辰般闪耀,彰显着时代底色。
近日,民进会员、武昌区政协常委、报告文学作家王默然创作的《春华秋实——一个中国民办幼教拓荒者的浩荡征途》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由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民主》杂志主编毛梦溪和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王红兵作序,以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办幼教人张春花的奋斗经历为脉络,书写了一位寒门女性逆风飞扬的传奇人生,折射出中国民办教育从荒原拓土到春华满枝的壮阔历程。
作为“书香政协”建设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创作历程彰显了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武昌区政协副主席谭艺琴在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上感慨:“委员读书写书,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向时代向人民传递一种向上的奋斗力量,这是新时代的‘高山流水’,更是政协委员‘读行合一’的生动注脚。”
从生活苦难泥淖中开出的生命之花
王默然 著
作者王默然以细腻笔触展现主人公张春花成长的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丰盈的年代:寒门子弟在麦田追逐布谷鸟欢歌,雨夜河沟靠智慧捕鱼改善生活,借火把光亮执着奔赴学堂……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记忆,让读者体会到民族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即便生活使人陷入泥淖,心怀阳光者也能从泥淖中开出花来。
当商业浪潮冲击教育行业时,经历两年四次搬家的张春花,不忍孩子跟着颠沛流离,凭六十四张借条建起第一幢教学楼;她啃馒头打官司,守护教育净土;行业遇寒冬,她秉持“幼教不会死”的坚定信念,深耕“一老一小”新赛道。这种把苦难化作养分的生命力,正是改革开放一代奋斗者的共同模样——他们不是命运的眷顾者,而是时代的破局人。
一部生动的民办幼师发展史
“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春华秋实》新书发布会暨读书分享会
《春华秋实》把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巧妙融合,成为记录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的生动样本。1988年,张春花放弃“铁饭碗”创办“春花学前班”之际,民办教育还在政策的夹缝中艰难起步。书中再现了当年诸多令人动容的情景:斑驳民宅里出现的第一间教室,农民工子女围坐一起吃“园长家饭”的温暖画面,饱含教育匠心的手绘二十四节气长廊……这些细节共同拼凑出民办教育从简陋的“草台班子”,逐步演变为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图谱,也彰显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蕴含的心怀梦想、敢为人先的拼搏勇气,以及不计得失、为民谋福的担当精神。
作者用朴素生动的叙事风格来呈现行业变迁:从起初的“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从资本过热的狂欢到回归教育的初心,从追求规模扩张到注重质量深耕。张春花坚持“将利润投入教育而非装入个人口袋”,秉持“幼儿园不是家族企业”的理念,坚守“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誓言,展现出她对教育纯粹的追求,以及“以爱为舟,以质为舵”的发展方向。书中对《学前教育法》的前瞻性思考,也让这部作品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薛媛媛责编)
张春花的故事,既是她的个人奋斗历程,也是一部展现“中国式家族”成长的别样传奇。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章节生动感人,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让“家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而当她把“庆龄幼儿园”打造成幼教界的“黄埔军校”,义务帮扶那些面临困境的园所、自费举办行业研讨会之时,个体的“小我”已然升华成为行业的“大我”。诚如书中所说:“教育者的幸福,不在于收获了多少成果,而在于播撒的种子最终长成繁茂森林。”
从张春花等人的故事里,我们能深刻领悟到“奋斗者的浪漫”所指为何——它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将个人生命融入时代大潮之中的豪情壮志;它绝不是营营役役、向上攀附,而是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砥砺进取精神。将这样的精神火种不断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呈现出更多美好的成果。
从平凡中挖掘伟大
青年评论家、出版人魏贵芳认为,《春华秋实》生动还原了民办幼教从萌芽到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为读者了解那个阶段民办教育的真实状况留存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是民办教育发展历程在个体层面的生动映照,有助于完善我国教育领域的历史记录体系。张春花坚持不让幼儿园变成家族企业等理念,为当下民办幼教从业者乃至整个教育行业从业者,在如何平衡商业运营与教育初心、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有助于推动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王默然先生的笔触既有记者的扎实、史家的严谨,又有诗人的深情。通过细致深入的采访,他捕捉到了张春花面对诸多困难时展现出的勇敢与坚毅。其“从平凡中挖掘伟大”的叙事视角,提醒着人们,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平凡人用血汗浇灌的春华秋实。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