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9年9月8日,位于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她坐在轮椅上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只是与别人不同,这位老人强忍着悲痛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1979年9月8日,位于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她坐在轮椅上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只是与别人不同,这位老人强忍着悲痛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在三个月前,考虑到贺子珍对革命的巨大贡献,邓小平亲自同意增选她为全国政协委员,得知消息后的贺子珍流下了眼泪。
这回来京,也是贺子珍在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并且被同意以后,临时做出的决定,当然,这个想法已经在她心里藏了很久,只不过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也已经过去了3年……
1959年,随着全国范围内自然灾害的持续发生,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保障民生、稳定经济,毛主席在视察完多地情况以后,专程前往了庐山召开会议。
在一次会议的间歇,他遇到了随丈夫前来参加会议的老朋友曾志,两人闲聊期间,曾志提起了前不久看望贺子珍的事,并且把贺子珍的情况告知了毛主席。
毛主席有些动容,因为此时距离两人的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他真挚地说道:“我想见见她,毕竟是十年的夫妻嘛!”于是,在曾志的协调下,贺子珍与毛主席在庐山见了面。
1959年7月9日晚,贺子珍在曾志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在庐山临时居住的别墅,并在水静和一位护士的搀扶下上了二楼,毛主席就坐在二楼阳台的一张藤椅上。
来之前,贺子珍激动得一宿没睡,脑海里一直浮现着毛主席曾经的样子,她盼望着能立刻见到毛主席,想着毛主席当下的情况,然而,见面之后,她却有些恍惚,泪水止不住地流过脸颊。
这次重逢,两人在一起聊了90分钟,可想说的话还远远没有说完,只是夜已深,不得不戛然而止,在卫士的护送下,贺子珍下了山,这晚,她激动得一夜未眠。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京逝世,这一天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火车站、工厂、学校到处都是哭声一片。
而身在上海的贺子珍听着电视机的广播,却有些出乎意料的冷静,她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直不肯停下,嘴边还喃喃自语道:“他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会一下子就走了呢?”
李敏知道母亲越是这样从外面看起来坚强,内心就越是心如刀绞,她赶忙上前安慰,再次告诉了她这一噩耗,听到女儿的劝说,贺子珍再也无法强撑,大声哭了出来,一连几天都泪流不止。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我国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贺子珍也从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嗅到了国家的变化。
于是,一个藏在心里多年的想法开始不停地涌入脑海,那就是到北京去,看看天安门,也看看毛主席。
只是,在饱经沧桑之后,一向十分低调的贺子珍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他觉得这对于自己来说可遇不可求,然而,国家不会忘记功臣。
1979 年6月,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一些老同志想到了贺子珍的情况,便纷纷提出议案,建议让贺子珍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大家都夸她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邓小平当即做出了批示:增补贺子珍同志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敏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给母亲贺子珍打了电话。
那天,她觉得自己心中多年的愿望是时候说出来了,于是,她生平第一次主动找到了中央,在报告中,她提了三个要求,即到北京去、到天安门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对于贺子珍这三个普通的要求,中央立即批示,表示同意,于是,这年秋天,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是的,这的确是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国家的首都,所以,当接她的专机稳稳地停在北京机场以后,贺子珍的眼神中满含期待,到北京去看看,是很多革命者的梦想。
因为身体原因,来京后,贺子珍被安排住进了301医院,一些包括邓颖超在内的红军时期的老战友纷纷前来探望,畅谈着往日的艰辛,憧憬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
9月3日,在孔令华夫妇的陪同下,贺子珍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望着城楼中央悬挂的毛主席画像,贺子珍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因为在这之前,她只能从电视上看到。
而在参观完天安门以后,贺子珍便想着完成此行最大的愿望,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可考虑到她身体的原因,工作人员还是决定让她先在301医院休养一段时间。
9月8日,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贺子珍坐着轮椅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以应对贺子珍因为情绪激动而出现的突发情况,只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大家佩服不已。当看到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遗容时,贺子珍思绪万千,她也很悲痛,但她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一直强忍着让自己保持镇定。而且她没有流泪,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她就用牙狠狠地咬住了事先备好的白手绢,在场的人们看到这一英雄的女性无不十分动容。
瞻仰过后,贺子珍还让孔令华夫妇把提前备好的花圈摆到了纪念堂内的毛主席坐像旁边,缎带上的话是贺子珍亲自交待的,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临走的时候,贺子珍还叫上女儿女婿一起,在毛主席的坐像旁照了相,这也是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张“合影”。
北京之行,完成了心愿的贺子珍心满意足,她不愿再继续待在301医院浪费国家的资源,于是,在住了不到2年以后,就主动返回了生活多年的上海。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