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语: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
【导语: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讲究仪式感,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新车上市要传递什么?有人会说,除了内卷还有什么?
是的,如今新车上市,普遍会有点生硬,除了价格发布之外,要想挖出点新闻,有趣的东西,看来有点困难。原因不外乎雷同和同质化加剧,新车上市过密,而“盘里的豆子”有限。上市发布活动也就不可避免地有点粗放或简单。而新车内容,无非是安全、场景、智能程式化的对标,或是研发、投入、家底的量化,以及概念、定义、名词的堆砌。过于单调和枯燥的灌输。
如此这般,上市发布的俗套日见疲态,在大话空话的加持下,乏味而麻木了,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一些有效信息被淹没,或错过,尤其是诸多细节,也没有多少人关注那些非上市所溢出的现象。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肆意传播,放任粗俗,刻意裹袭,疯狂追求荷尔蒙瞬间效应,统发稿天女散花,成了自嗨的烟花,实际效果则是一地纸屑。
所以,如今的新车上市讲究仪式感,文化内涵,人文价值的已不多见,倒像是赶集的吆喝……,尽管有暖场,产品展示,场景化演绎等辅助,即便有沉浸式,也都是“口红”,点缀不到位,能留下印象,或共情的不多。这说明厂商对于新品的认知还停留在物的层面,放大了功能和应景的需求,而忽视了人文适配与社会平衡,以及人文意义。
不过,最近参加吉利银河耀8上市活动,现场的气氛给了我不少感触,同时对于新车上市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耀8上市开场,一首金志文的《远走高飞》调动了在场年轻人的肾上腺素,顿时活跃起来,跟着歌手一起放声高歌,与背景屏幕共情,激活了发布现场的气氛。其次,在临近发布价格时,请出李克勤演唱那支励志圣歌《红日》,再次爆棚,拉满整场气氛,达到在场的兴奋高潮。再是,两首歌,前后呼应,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将新车与偶像巧妙地同框,将情绪价值锚定“吉利银河闪耀生活美好”,触发共鸣。
我注意到,整场新车发布会,时长不过1小时左右,前后两首歌拉满了共情气氛,间接地丰富了上市活动,简洁紧凑,在诠释新车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以及情绪诉求三个维度上都照顾到了,不仅在场的与会者有一种像在听演唱会的意外惊喜,而且加深了对新车的印象,还有了感性的认识。
这种在场的体验,结合新车卖点,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就会产生兴趣,促使媒体挖掘和发现,琢磨非产品溢出效应,有助于分析和解读。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在当下如此密集的新车上市活动中,还有什么能撬动钱包?吸睛的又是什么?
我们不可回避,当下汽车需求正在趋于饱和,供大于求,内卷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泛滥业已令人头痛,不仅涉及环保和转型,还有资源和人文,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文化,显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挑战。我很赞成“不生产无聊的汽车”这句话,说明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吉利银河耀8上市发布会更是将这一深度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
反观现实,用观察人士的话说,如今新车虽多,其实一地鸡毛。尽管有点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还是有值得关注的新车型,让人眼睛一亮,代表了方向和走势,与车企的内生力和改变相呼应。而通过一场高质量的新车发布会,这些信息得到精准传递,事关态度和认识,以及改变的力量。如果说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大戏,那么,新车上市仪式就是“戏眼”。
点评
值得关注的新车型,让人眼睛一亮,代表了方向和走势,与车企的内生力和改变相呼应。而通过一场高质量的新车发布会,这些信息得到精准传递,事关态度和认识,以及改变的力量。如果说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大戏,那么,新车上市仪式就是“戏眼”。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禾颜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