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私有化回归吉利,双品牌战略能否助力其破局新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0:27 1

摘要:5月7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公告,透露已向极氪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报价函,拟以每股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这一报价相较于极氪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13.6%。目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交易完成后,

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将旗下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这一决定在极氪上市不足一年的时间点上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5月7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公告,透露已向极氪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报价函,拟以每股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这一报价相较于极氪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13.6%。目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吉利方面表示,此次私有化退市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业务整合,实现“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目标。事实上,吉利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业务重组,包括几何汽车并入吉利银河、领克与极氪合并等一系列动作,旨在通过“聚焦”和“整合”推动业务发展。

回顾极氪的上市历程,这家成立仅三年的新势力车企曾在去年5月风光无限地登陆纽交所。其股票代码“ZK”首日开盘价高达26美元,最终以28.26美元收盘,涨幅达34.57%,为吉利控股集团带来了又一个成功的IPO案例。然而,上市后极氪的股价和销量增长均面临挑战,市场估值也逐步走低。

吉利选择在此时私有化极氪,或许正是看中了当前的低估值状态为其提供了一个私有化窗口。通过私有化,吉利可以更加高效地调配资源,优化管理,同时避免上市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使极氪能够更专注于市场竞争和技术研发。

今年2月,吉利宣布完成领克收购并进行架构重组,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实施“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双品牌战略。极氪品牌负责冲高,领克则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这一内部代号“蓝宝石”的项目旨在两年内形成一个年销百万的全球化高端新能源汽车集团。

极氪私有化后,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灵活性。摆脱上市公司身份后,极氪可以更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专注于与小米、问界、理想等竞争对手的较量。同时,吉利也将借助极氪的私有化,更清晰地展示其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实际进展。

在人事方面,极氪也进行了一次关键调整。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杰被赋予重任,全面接管品牌在国内的营销、销售和服务工作。面对当前极氪的销量颓势,林杰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这一局面。他需要在保持极氪豪华科技品牌定位的同时,提升产品销量,实现市场突破。

极氪和领克在整合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两个品牌虽然定位有所不同,但仍存在交叉地带,如何避免内耗,实现“1+1>2”的整合效应成为关键。吉利已通过精简产品线、共享核心技术模块、渠道优势互补等方式,推动两大品牌的协同发展。然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极氪和领克仍需持续投入,提升产品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入2025年,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特斯拉、小鹏等品牌纷纷发起攻势,降价抢市场。极氪的优势车型面临巨大压力,需要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来应对市场挑战。今年,极氪计划推出三款新车,包括9X这款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产品。然而,在百万级豪华车市场,极氪仍需时间和持续投入来改变消费者认知,立足市场。

领克则计划在合并后借助极氪的技术资源,提升产品力,聚焦A级到B级的小型车市场,主打年轻消费群体。通过渠道融合,领克有望在主流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然而,无论是极氪还是领克,都面临着如何实现盈利的挑战。私有化后回归吉利体系,或许能为极氪带来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储备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转型和市场竞争。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