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美食为引领的文旅产业赛道上,淄博烧烤与荣昌卤鹅两颗璀璨的新星先后强势闯入大众视野,掀起一波又一波流量热潮。淄博烧烤凭借“小饼烤炉加蘸料”的“三件套”吃法,从地方小吃摇身一变成为全民追捧的美食“顶流”,吸引各地食客纷至沓来,让淄博这座工业老城变身为旅游热门打
在以美食为引领的文旅产业赛道上,淄博烧烤与荣昌卤鹅两颗璀璨的新星先后强势闯入大众视野,掀起一波又一波流量热潮。淄博烧烤凭借“小饼烤炉加蘸料”的“三件套”吃法,从地方小吃摇身一变成为全民追捧的美食“顶流”,吸引各地食客纷至沓来,让淄博这座工业老城变身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呈指数级攀升。荣昌卤鹅则借助“卤鹅哥”对美国网红“甲亢哥”的多次“投喂”,从重庆一隅的特色美食迅速火爆出圈,不仅带动当地卤鹅销量激增,更让荣昌这座千年古城成为今年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荣昌区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成为川渝地区游客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淄博烧烤与荣昌卤鹅的出圈,展现了以美食为驱动的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淄博通过烧烤开创了美食文旅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基础消费,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服务升级,为城市文旅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而荣昌在借鉴淄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非遗特色,探索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美食文旅新路。这也反映出地方文旅产业寻求创新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积极探索。
继淄博烧烤以单一爆款开创美食旅游新模式后,荣昌卤鹅通过系统化创新完成业态迭代,从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品牌延伸四个维度,推动了美食文旅的转型升级。
一是从“吃热闹”到“品文化”。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荣昌卤鹅销售量达29万多只,同比增长752.53%,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飙升53倍,线上线下掀起了一场“吃卤鹅热”。除了“吃热闹”之外,荣昌卤鹅还结合非遗技艺展示,实现了从味觉消费向文化消费的转变。荣昌卤鹅已有百年历史,“荣昌卤白鹅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荣昌卤鹅爆火之后,荣昌区政府顺势而为,将卤鹅塑造为地域文化的具象符号。例如,荣昌区推出“荣昌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活动,通过非遗技艺展演、卤鹅历史展览等活动,讲述卤鹅制作技艺的传承脉络及其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游客品尝卤鹅时,不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体验和感受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这种“美食即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让荣昌卤鹅的魅力超越了味觉本身,形成了“舌尖记忆+文化共鸣”的双重吸引力。
二是从“单线带动”到“全域联动”。荣昌卤鹅热不仅带动了卤鹅上游养殖业、中游加工业和下游销售业,还构建了全域联动的“美食+”产业融合体系。
在“美食+非遗”方面,荣昌将卤鹅与当地的夏布、陶器等非遗项目紧密结合,推出“卤鹅+夏布体验”“卤鹅+陶器制作”等文旅套餐。游客品尝卤鹅后,还能参与夏布织造、陶器拉坯等体验活动,实现了“吃卤鹅、玩非遗、购文创”的融合消费。
在“美食+体育”方面,荣昌将美食旅游与体育赛事紧密结合,通过活动聚集人流、带动消费。例如,荣昌举办了半程马拉松、龙舟赛等体育活动,同时借助引进羽毛球相关产业,策划举办“鹅羽杯”国际羽毛球邀请赛,推出“运动+美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美食、文化、体育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地还举办了青年音乐节、低空飞行表演、“渝味360碗”联展等30余项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让游客在“动感”与“美味”中感受荣昌的活力。
此外,荣昌还坚持“全域开发+区域协同”,构建“无边界”文旅生态。一方面,重构旅游新空间,打造“城区即景区”的沉浸感,把区域内可利用的相关资源向旅游方向转化,通过全域开发、全民参与,将每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空间场所转化为旅游消费聚集地,让文旅产业更具“烟火气”。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区域协同,积极融入川渝两地共建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吸引游客吃荣昌卤鹅,游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到泸州品泸州老窖,去永川看茶山竹海,沉浸式感受川渝地区丰富多元的文旅魅力,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共同发展。
三是从“传统经营”到“智慧升级”。荣昌卤鹅在传统产销模式基础上,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实现智慧化升级。在生产环节,荣昌区政府深化产学研融合,联动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关种鹅繁育、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动“研究院+产业园”模式落地,确保卤鹅品质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环节,当地积极搭建线上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渠道,实现精准营销,让荣昌卤鹅销往全国各地。在旅游服务方面,当地强化科技赋能,开发了“荣e游”小程序,游客一键就能开启在荣昌的精彩畅游之旅,获得“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贴心攻略。“荣e游”还开通了卤鹅地图,标注了100家有代表性的卤鹅店,以及夏布等非遗商店信息,借助科技力量,提升了产业运营效率和游客消费体验。
四是从“流量吸引”到“价值衍生”。自“卤鹅哥”引发流量热潮后,荣昌区除了推出卤鹅预制菜、真空包装产品等食品类衍生商品,还开发了卤鹅主题折扇、陶器等文创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荣昌卤鹅品牌围绕“一店一非遗”策略,将非遗认证与主题门店绑定(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人)。当地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在其荣昌线下门店开设“荣昌卤鹅专区”,通过透明厨房展示卤鹅制作技艺,游客可现场参与卤水调配互动,形成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借助品牌知名度,当地还举办了以卤鹅为主题的“汉服品鹅宴”“大鹅套圈”“登山寻鹅”等文化体验活动,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实现品牌从美食领域向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延伸,大大拓展了品牌的商业价值。
荣昌卤鹅的成功实践,为地方美食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成功案例表明,唯有立足地方特色,通过多元资源整合与创新模式探索,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前,荣昌卤鹅虽已凭借非遗赋能与产业融合优势崭露头角,但要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持续巩固市场地位、提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还需要多维度发力,构建长效的运营机制。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继续完善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本文旅服务配套,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在文化传承方面,要深入挖掘卤鹅背后的历史故事、匠人匠心,建立卤鹅制作技艺传承培训基地,培养专业人才,确保非遗技艺代代相传。在生态保护方面,要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拓展“生态养殖+农耕体验”文旅产品。在市场培育方面,要持续加强品牌宣传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文旅新品和新的体验项目,保持市场吸引力。在国际化方面,要继续依托“卤鹅哥”与“甲亢哥”互动的流量,在TikTok、YouTube、小红书等平台展示非遗技艺、卤鹅文化等内容,推动荣昌卤鹅国际化传播,配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更多国外游客。在政策支持方面,要继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卤鹅产业规范化发展,为美食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让荣昌卤鹅在文旅产业赛道走得更稳、更远。(邹开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来源:光明网